马克思意识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属性再诠释

2016-03-16 05:39张国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

张国珍

(忻州师范学院 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马克思意识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属性再诠释

张国珍

(忻州师范学院 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政治多级化、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属性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作用。文章从价值取向、比较、学科分类等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属性进行新的诠释。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诠释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以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观念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关于成员的思想品德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在具体功能、详细范围、属性、实质及分析对象等实践和基本理论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还需要广大研究学者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围绕上述学科问题开展分析和研究工作,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提炼和概括学科内涵和属性,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和认知,也有助于加快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属性,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属性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的本质在于体现学科的逻辑、深层关联,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及普遍特点,通常作为学术角度划分学科从属范围的关键依据。学科属性特点也建立在理论属性的基础上,理论属性能够针对研究对象归纳出系统化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属性的层面中,属于交叉边缘学科,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可以看做是马克思意识形态引用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向度”的独特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想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必须要运用全球化的眼光进行学术分析和研究,扩大学科研究领域。

在学术界,广大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该学科是二级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方面却无法统一,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逻辑层面中学科分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进行科学、明确定位,对于推动这一学科的深入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正确定义学科属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德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2)全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具有的马克思意识形态;(3)围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国特色化问题进行综述和研究。

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有助于更好地界定这一学科的属性。

二、正确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

随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迫切的需要重新阐释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在对其理论属性进行界定的过程中,需要判定这一学科建设所依托的理论基础、选用的学科方法论、研究目标、理论主题、被赋予的学科使命以及依据的实践指南等,结合上述角度和内容开展研究分析工作,能够得知马克思主义学科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拥有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因为这一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建设根基的,时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基于价值取向层面

应用性学科涵盖思想政治教学,该学科有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且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发展提供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开展理论教育和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主导意识形态。从一定程度来说,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的过程进行的实践回答。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学科,所属一级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其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提出的要求,也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理论属性就是蕴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1.马克思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形成的前提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造、宣传与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且三者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改革开放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科学化处理,并将这一问题列到相应日程上成为工作的重要部分,进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之产生。在这一进程中,我党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出的光荣传统进行继承并发扬,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初期发展阶段,经验归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随着不断地发展,建设思想政治理论结构体系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2.思想政治教育学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其学科灵魂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与理论根据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得来的,且马克思主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为学科的实践和理论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学借助马克思主义原理,使理论依据更加充实和完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与丰富,促进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马克思主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学科论述成为其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

3.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追求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目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趋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根据研究成果培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且保证其正确性,提升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思想教育学科发展规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力争人们所形成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符合社会主流趋势的。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列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课题,以及重要的价值追求目标,这在马克思的整个发展历程中都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学科追求的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要求。

(二)基于比较的角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形成了思想政治教学,为中国向度的意识形态教育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唯有我国将思想政治教育设为独立的学科,因此,这一现象可以说是学科研究取向上的“中国向度”。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而得到的成果,且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当前我国实际意识形态建设情况,以此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符合我国发展需要,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具有中国化特点。

1.思想政治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精炼出的巨大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中国化转变的过程中,要求学科结构体系应具备中国化风格、特色及气派。但是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向度进行过分关注,以免产生概念重叠的问题,因为缺乏比较与多角度的对话,往往使得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只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说自话”结构体系,阻碍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时,必须要开拓国际视野,拓宽研究领域。

首先,从实践理性的角度来说,应建立全球化语言环境与国际角度的中国问题视角。社会中的思想政治领域会体现出社会中所存在的经济问题,然而,人们的思想变化则是通过价值、伦理、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所直接体现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的现代与后现代问题,我们的社会发展也会经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所经历,并成功解决的发展实践问题、道路摸索、理论创新是处于国际视野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问题,这是与全球范围内的思想文化问题有所关联的。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经验除了是属于我国之外,也是世界的思想发展财富。因此,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时,必须做好基础理论创新工作,并引用全球化的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分析我国的实际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有针对性的构建我国特色化意识形态,在世界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论述思想政治问题。

其次,从给予文化精神层面来看,要秉承开放化的思想,加快全球与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交汇,将这作为新的发展机遇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容。作为我国目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发展,还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进行交流融合,力争针对全球领域内的思想文化热点问题给出“中国式的回答”,进而培养出具有世界特质的中国特有文化精神,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奠定应有的文化基础。如果一味地强调中国特色、中国元素,而忽视与世界思想文化的碰撞融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难以在世界文化交流体系中立足,而其自身得以生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也将无足轻重。

最后,从理论理性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公众教育工作的进行和落实提供理论指导,教育工作的主要核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可以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构建,实现同全球不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沟通。

2.德治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国向度”的思想基础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在我国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秩序的构建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作用的是道德理想的传播,在治国进程中这一思路主要表现在对“德治”的认可与推崇上。“德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于统治者的道德高度,在治理过程中如果缺少法的限制,只是单方面的强调道德调适功能,则极易致使儒家所推崇的“德治”演变为“人治”。同样,没有了道德的法律也不再称之为法律,而是一种对人性的无视。因此,在制定法律时要依托于一定的道德基础来作为其根本的价值目标。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但却是以我国传统的“德治”文化为发展土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传统“德治”文化进行结合的产物,有着两者的鲜明特点。

(三)基于学科种类的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软科学,对不同学科进行了融合,是一种交叉边缘学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二者的有机整合即为思想政治教育

从表面来看,政治教育即为国家领导层对政治认知、理念进行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以此来提高公众的政治认同感;而思想教育具体指的就是针对人民思想观念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上述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够形成政治意识形态,也能够对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思想教育的协助下,政治教育也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者的融合使得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虽然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可以融合,但两者的要求有一定差别,而这些差别可以采用对话、商谈、理性说服的方法来解决。

2.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的有机整合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

广大学者认为文史哲是人文学科的关键,人文世界是主要的对象,价值性、精神性和意义性是人文学科的主要特点。人文学科同社会学科的区别在于前者旨在研究探讨人自身的价值以及所表现出的精神特征;而后者则主要研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从中认识到社会事务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律。除此之外,社会学科侧重于人类实际社会活动产生的后果与影响;人文学科关注的是发现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拥有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双重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视社会政治关系与道德关系,所以应该属于社会学科,可以说是具有一定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学科。

3.交叉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原则

作为综合性学科,交叉学科是现代学科经过长期发展和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今后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是由多门学科渗透融合而成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是产生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20世纪以来,很多交叉学科陆续出现,其中产生交叉学科的两门学科的跨度也在不断地扩大,甚至还有由三门及以上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学科。针对交叉学科来说,参考交叉程度的差异,能够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超学科、综合学科、横向学科、边缘学科等类型。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初期发展阶段,关键任务就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化处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又融入了伦理学、政治学及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对各学科理论进行整合,同时还涵盖了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交叉类型应该归为软科学和边缘学科的类别中,它只是软科学的一般层面,还不符合软科学中以决策和管理为核心的要求。

综上所述,从学科分类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于软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将多种学科进行融合,且表现出了政治学与教育学等许多相关学科所具备的属性特征。从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我国传统德教文化为基础,而且该学科属于意识形态教育类学科,同我国特色化社会主义理论相统一。就学科理论属性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也得到了新的诠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前者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后者的建设。作为马克思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在日渐成熟,不断发展。

[1]刘新庚,高超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属性新论[J].学术论坛,2013,(4).

[2]石云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之管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3]白显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4]宇文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的内涵与属性探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5]高超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D].中南大学,2014.

[6]赵娜娜.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性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7]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三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8]王丽.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新变化[D].天津理工大学,2009.

[9]尹艺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属性探论[D].河南师范大学,2011.

[10]孙晶.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属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

责任编辑:魏乐娇

New Idea of the Disciplin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Marxism View

ZHANG Guo-zhen

(Xinzhou Teachers College,Xinzhou 0362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cultural diversity,political multipolarit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Marxism ideology further develops. The disciplin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role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ociety. The disciplin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terpreted from the angles of value orientation,comparison and discipline classification.

Marxism ideology;the discip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w interpretation

2016-10-27

张国珍(1975-),女,山西五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04—5856(2016)12—0028—04

B17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2.007

猜你喜欢
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学科新书导览】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