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动向及趋势

2016-03-16 05:41王洪波
关键词:新动向趋势发展

王洪波,梁 凡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48)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动向及趋势

王洪波,梁凡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48)

摘要: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与此相应,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等特点。在全球化的时代,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动向和趋势,对于深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准确判断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动向;趋势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依然存在,并向纵深发展。客观地讲,资本主义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已显示出超强的自我调整和协调能力,在世界经济、政治等领域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把握着世界发展的基本方向。然而,近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政治危机亦从未停止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重重的内外矛盾,这些矛盾已经成为桎梏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将削弱其对世界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学术界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但从整体上、以辩证的方法为指引,对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成果稍显不足。本文力图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以此求教于学界。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动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和修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展现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美欧日为主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科技创新已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关系的适应能力方面正在形成新的态势,并逐步成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常态。

1.生产力要素的新变革。以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复杂的、多层级的系统,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劳动者。对比而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思想觉悟、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已显著提升,大量脑力劳动者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劳动者构成中的主力军,高科技人才比例大大提升,高素质、高智慧、高效率的优势逐渐凸显。当然,资本主义科技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进步,在客观上也必然要求具备丰富经验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在劳动工具方面,蕴含着智能元素的人格化生产工具,如现代计算机、电脑、机器人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中。同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展,劳动对象更多地从潜在的可能变为真正的现实。总之,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的革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

2.生产关系的新整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收入分配关系等生产关系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

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多样化。受生产力的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电力、煤炭、铁路、航空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纷纷推行国有经济,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社会化趋势日益凸显,股份制已成为普遍性的建构,其实质就是资本的联合和资本的社会化,实现了资本主义从“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跨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既存在一定比例的国家所有制,同时合作所有制、股份所有制等其他所有制形式也与之共存。当然,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制约和缓解社会矛盾状态的迫切需要,其自身也在不断扬弃,突破了纯粹私人占有和家庭占有的狭隘界限,迈向了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其次,经济运行机制可控化。受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决定,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一直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顽疾,由此导致频发的社会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深刻反思社会经济危机,并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财政、税收、货币、金融、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与调节”*李琮:《当代资本主义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与调控。这一宏观调控使得国家由过去的“守夜人”变为当代的“总资本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和运行的“内在机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有序性和可控化一改传统的无政府的自由放任状态,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再次,分配关系公平化。为保障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保证社会的持续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累进税制度、转移支付手段等方式,建立起一种资本主义的“平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益恶化的“马太效应”。此外,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普遍地建立了一套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福利制度典范的瑞典,将公民的贫困、失业、住房、医疗、教育以及生老病死等生活的系列难题,囊括在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中,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分配关系的公平化。当然,与变化发展的现实相对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仍处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二)政治制度民主化

为了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行政集权、国家权力结构和公民权利等方面进行了深层的调整和改革。与此相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出现了相对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态势。

为了协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选举制、议会制、政党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运行有了相应的法律根基,各机关权力的行使以及官员的任免、提升、监督等都纳入法制的轨道,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保障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序运行。此外,公民的政治权利也得以普遍扩大,争得了选举权,突破了“有产者的政治特权”这一选举制度不公平的历史歧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深度分析,无论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出现怎样的新变化,都仅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已,其作为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政治压迫的本质不会改变,作为有钱人玩弄政治的游戏手段不会改变。因此,资产阶级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相对发展趋势。

(三)文化形态恶质化

“资本主义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观念形态的反映,同时资本主义文化表现出的能动性又影响和作用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胡芳:《论资本主义文化新的特征、危害及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5期。因此,经济的每一个反映都会带来文化的角色转换和功能改变。资本主义文化的能动性仍然服务于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这是资本主义的不变主旨。笔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个很鲜明的特征——恶质化(功利化、自我化等趋向)。

资本主义的文化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整体而论,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推崇个人的成功和价值实现,因而形成了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致使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力求满足个人的无限贪欲,助长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并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灵与肉的矛盾激化。正如有学者所论,“工具理性的僭妄和价值理性的缺位,致使许多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贫乏乃至空虚,苦闷、彷徨、孤独、无所归依、缺乏精神追求,带来人们内心世界的尖锐冲突”*侯衍社:《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二重性剖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因此,文化价值观的恶质性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困境。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所言,如今的美国已被债务、贸易赤字、犯罪、暴力、吸毒、道德败坏等20个“基本难题”所困扰。

除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观念的自私性、利己性,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特有的遮蔽性、对抗性的意识形态奴役和支配着人们。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一种思潮,表现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领域,则是资本主义文化极强的征服欲和精神分裂性的明证。先前文化的美感、艺术的美感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商品化倾向,文化生产与商品生产正表达着相同的逻辑,就连文化的创新也被披上追求资本和利润增值的外衣。当前,资本主义企图把其非理性、贪欲性、扭曲化的文化观念渗透至全球,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颠覆这些国家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使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称霸于全球。总之,资本主义的文化,正在混淆高雅与媚俗的界限,正在断裂形式与本质的关系,正在以恶质化的发展动向悄悄蔓延。

(四)生态环境绿色化

当前,环境问题已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虽然通过新科技革命已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但日益深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却羁绊着资本主义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为应对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各国政府普遍地采取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的举措(包括转嫁污染、废物出口等不人道的方式)。为了保护环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完善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环保税体系,对排放的污染物、高耗能耗材的行为、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对农村及农业的污染行为等分别征收不同类型的税,像芬兰和瑞典的二氧化碳税、德国的水污染税、美国和日本的噪音税、拥挤税、荷兰和意大利的垃圾税等名目繁多的新型税种,旨在节制民众对环境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提高环保意识。另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还实行有利于环保的产业结构政策和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日本政府还提出了“21世纪绿化地球百年计划”,将环保产业置于一项总额达24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此相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呈现相对“绿色化”的发展态势。

(五)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

当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抗性的基本阶级。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深入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又涌现出了新的阶层,阶层结构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发展速度较快,绝对数量不断增加。这一阶层脱离生产,占有大量的股票和债券。行使“职能资本家”职能的经营者阶层,由担任总经理、董事长、经理、经纪人和代理人等职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这一阶层由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而产出。由于他们在企业生产中拥有决策权、指挥权和人事权,因而享有丰厚的薪金、职务津贴和年度利润分红等,这一阶层仍属于资本家阶级。被西方称为“政治精英”的领导者阶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高级官员、资产阶级政党的上层人物出身高贵,政治素养较好,他们是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忠实代表与坚决维护者,往往从一个集团转移至另一个集团。就此而论,作为资本主义中流砥柱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集团的数量越来越多,多层分化特征明显,内部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与此同时,作为资产阶级的矛盾对抗体,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阶级,内部也已经具有了新的构成。“蓝领工人”即体力劳动者的数量日益减少,随着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体力劳动者逐渐淡出生产过程。而服务业中的体力劳动者开始崛起,如保洁人员、搬运工人、保姆等新型职业已经成为体力劳动者的主体。脑力劳动者和技术人员作为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佼佼者,这一阶层的人员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虽然他们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参与生产,组织生产,但依然被资产阶级剥夺了生产资料,没有任何经济特权,只能靠出卖技能维持生计。这一阶层在名义上被称为“新工人阶级”,在利益诉求上却与普通体力工人一致。可以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层结构已然具有了扩大化、现代化的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已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发展的新动向和变化。然而,深入分析,这些动向和新变化更多地停留于表面的、部分的量变层面,难以掩饰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缺陷,其根本性质和未来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一)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种种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本身仍具有较强的自我革新、自我扬弃、自我调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使当代资本主义依然呈现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旺盛生命力。

新科技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获得新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曾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对照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持续推进新科技革命,革新生产工具,变革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持续发展。反过来,资本主义会依据生产力的变革,加快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改良的脚步,以增强自身的生存力。

此外,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竭力维护以资本主义为“中心”、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秩序,利用先进的科技、军事、国防优势,从世界各地攫取财富,企图把发展中国家变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廉价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倾销市场。可以说,没有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积累,就不会有发达国家巨额财富的增长。总之,“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以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仍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和空间,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

(二)内在矛盾的纠缠

尽管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备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非毫无限度。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日益深化。而且,这些矛盾难以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消除。具体而论,主要呈现为四个“无法改变”。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度推进,跨国公司和集团的大量涌现,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和社会管理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同样,跨国公司和集团所取得的剩余价值却归于少数大资本家个人或集团。随着社会化生产、管理与私人垄断之间的鸿沟日益加大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必然向纵深发展。相应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和影响。同时,其它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由此决定而凸显和频发。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无法改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生动地描绘出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蹂躏。”*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应该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两大阶级阶层结构内部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而且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政策和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阶级的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缓和了劳动者对资本家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保证了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对统治地位。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频发的罢工、游行和示威及政府的“血腥”镇压,从一个侧面彰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尚未改变,而是在向纵深方向发展。

再次,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无法改变。商品经济关系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础的经济关系,商品的生产受到需求的限制。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更大的剩余价值,不断进行扩大再生产。同时,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资本家又要压低工人的工资。这样一来,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需求主体的广大工人阶级,却因工资水平低、难以支付而需求不足,使得资本家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循环往复,并愈加尖锐化。2008年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就是生产扩大与需求缩小之间矛盾扩大和加深的必然结果。

最后,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改变。一方面,资本家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看来,个别资本家企业内部的生产整齐划一,具有严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使得各个资本家企业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当代资本主义各国政府虽然加强对资本家企业的整体宏观调控,但效果尚不能充分保证,且难以持续有效。为此,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性之间的矛盾无法消除和改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经济危机的频发和社会秩序的失稳。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中呈现出“双刃”的作用状态。一方面,资本主义从整体上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内外矛盾,造成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危机,这也在较深程度上束缚了资本主义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基于此,立足全球化的立场,与资本主义在交流、碰撞的世界历史中共同成长,充分吸纳资本主义的优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过程中,才能逐渐累积并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性优势,并最终在实践中开拓出社会主义前进的崭新征途。

(责任编辑:李莉)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WANG Hong-bo, LIANG Fan

(CollegeofMarxism,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 trend of political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in twists and turns. Accordingly,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has also been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etc.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new traits, orientations and trends manif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re of vital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law of human society,for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for having a firm ideal and faith in the ultimate triumph of socialism.

Key words:contemporary capitalism; development; new orientations; trends

中图分类号:D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2-0085-05

作者简介:王洪波(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等;梁凡(1992-),女,山东泰安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收稿日期:2015-11-28

基金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猜你喜欢
新动向趋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趋势
咱村有了新动向
新动向
各地“抢人大战”折射哪些新动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初秋唇妆趋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些新动向说明了什么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