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背景下大学运动校园建设

2016-03-16 06:40朱大清杨卫东吉玉良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赛事体质学院

何 忠,朱大清,杨卫东,吉玉良



健康促进背景下大学运动校园建设

何 忠,朱大清,杨卫东,吉玉良

(湖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通过分析大学运动校园创建的时代背景和建设意义,提出运动校园的创建内容:包括实行学生早晚锻炼、举办校园精品赛事、督促二级学院办好特色体育活动、组建好校院两级运动队、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建立二级学院体育援建制度、开辟校内健身路径、成立运动校园研究会等,并分析了相应的建设路径,旨在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大学生;运动校园;体质健康;校园文化

1 运动校园创建的背景及其意义

我国青少年连续25年体质健康下降,青少年形态机能和素质不容乐观,肥胖、近视等人数急增,高校长跑、军训成为大学生的滑铁卢. 为此教育部连续下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两份文件,表明提高在校学生的健康水平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运动校园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所开展的高校体育工作系统工程.

开展运动校园建设旨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上操场”,掀起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潮. 形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唱响“运动·健康”的主旋律,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心中,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 创建运动校园能够提高体育课程质量、促进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的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学生体质、继承和创新学校体育文化传统、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

2 运动校园创建的内容及相应措施

2.1实行学生早晚锻炼“打卡”制度

学校学工处和体育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每天自行运动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为终生体育习惯打下基础. 学校采用早晚锻炼“打卡”制度,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出勤情况由锻炼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大学体育课程学习的考核成绩.

2.2举办校园精品赛事

举办学校体育文化节,重点办好田径、体育舞蹈、健美操、篮球、网球、排球和定向越野等赛事,并将这些赛事开展的时间按项目特点和季节天气等因素确定下来,逐渐形成传统赛事. 做到赛事合理分布于学期的不同阶段,同时要不断创新赛事内容与形式,提高赛事的参与率(确保学生参与率达50%),形成学校特色,凸显赛事的综合效益.

2.3督促二级学院办好特色体育活动

鼓励二级学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自主开办体育运动周或体育文化节,办好特色体育社团、体育运动协会或体育沙龙,让每位同学都能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体育群团组织的策划组织体育赛事的能力.

2.4组建好校、院两级运动队

组建以体育学院学生为主的校级高水平运动一队,加强管理,刻苦训练,提高参赛水平. 另组建以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主的校级运动二队,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参赛需求. 同时要求每个二级学院自行组织不少于3支的业余训练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努力把运动队建设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和服务地方、对外宣传的窗口.

2.5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评价机制

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学习,深入研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加大体育课程尤其是选修课的建设力度,构建以课程评价体系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方案”(即构建课堂成绩、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早晚锻炼、参加运动竞赛、参加体育社团或协会或校运动队情况五个纬度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健身知识的需求,满足对技能学习和能力素质发展的诉求,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提高课程质量.

2.6规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高学生达标率

根据子弹的弹道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子弹飞行弹道仿真程序,该程序在给出抛射点的母弹速度、抛射高度、抛撒时间、弹道倾角的条件下,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可解得子弹弹道;进而通过画图程序生成落点分布、各枚子弹在三个坐标的变化以及分速度的变化坐标图。图2为计算子弹弹道仿真流程图。

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培训工作,宣传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内容、测试方法和标准. 制定《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管理办法》,严肃、认真做好大学生健康测试工作,实行健康体育测试成绩与大学生评优、评先和学位授予挂钩[2]. 成立健康体质研究中心,加强对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管理和监测,同时委派专业教师深入二级学院,开展健身指导和相关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7建立二级学院“体育援建”制度

开展“体育援建”工作,选派优秀体育教师进入二级学院兼职体育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体育竞赛活动. 要求体育辅导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指导运动班级、运动寝室和运动协会建设,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开展运动队训练,组织班级比赛等. 对体育辅导员的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工作报酬.

2.8开辟校内健身路径,方便健身人群

完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并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校外自然环境,选取合理地点开辟校园运动路径,修建健身网点,为广大师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2.9成立运动校园研究会

成立由学校统筹、体育学院主导、各方代表参与的运动校园研究会,制订运动校园研究会章程,争取学校、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精选相关研究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力争多出优秀研究成果,形成对运动校园建设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 运动校园建设的路径

3.1设立组织机构

设立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体育学院、教务处、学工处和二级学院分团委以及学生会相关人员组成的组织机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统筹协调运动校园的建设事宜,体育学院负责运动校园建设资源配置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学工处和各二级学院分团委以及学生会负责宣传发动和相关活动的组织等.

3.2成立学校运动校园研究会

研究会职责是制定运动校园建设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建设标准和考评方案,负责运动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举办运动校园知识讲座,指导各二级学院开展运动校园建设,并实行达标检查和年终评比.

3.3建立运动校园建设的评价机制

校体委负责考核各二级学院运动校园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具有本院特色的运动校园建设年度计划及活动方案;二是参加学校体委组织的“十大精品赛事”的总成绩;三是举办有自身特色的院级运动会情况;四是健康体质测试达标率情况;五是学生早操出勤率情况;六是自行组织学院体育协会的数量和质量.

3.4设立运动校园建设年度单项奖

开展有关运动的各项评选活动,做好“运动强院”“运动班级”“阳光寝室”和“运动达人”的策划和评选,同时还要把运动校园建设纳入二级学院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4 运动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与建议

运动校园建设是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国家战略的具体表现. 运动校园的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除了要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之外,同时还要做好下列工作:

4.1做好运动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

学校要统筹好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总体建设目标. 确保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工作管理和工作评价等核心工作有章可依,并确保落到实处. 切实把学校体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3].

4.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开办运动健身宣传橱窗,构建面向全校的网络宣传平台,全面宣传运动校园建设事宜,定期更换学校“体育角”宣传内容. 注重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开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尤其是赛事组织和策划能力、裁判能力的培养方面. 举行体育保健知识竞赛,强化师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4.3完善体制机制,构建运动校园评价体系

构建运动校园建设的评价体系,激励各二级学院争先创优. 将运动校园建设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纳入到学生评优评先中. 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形成人人重健康,人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校园文化氛围.

4.4确保高校体育课的质量与课时

整合体育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大学体育课程项目内容设置,深化大学公共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将健康体质测试、学生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成绩纳入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力争做到课程学习评价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4.5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

学校团委、学工处和体育学院大学体育部协商,制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或协会)以及大学生参加课外竞赛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引导. 鼓励各二级学院搞好体育社团和运动队建设,倡导二级学院结合本院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自主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活动,督促学生每周至少有三次的课外锻炼时间.

4.6深化体育赛事改革

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是运动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校园运动赛事的策划和组织上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运动竞赛项目设置单一,比赛竞技化、精英化的现象. 在选择性开展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注重增加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和具有时代感的体育竞赛项目,如十人十一足、赶猪、滚雪球、三砖渡河、拔河、托球跑、50人短距离的迎面接力跑、障碍跑、跳绳、踢踺子等[4],以提高大学生的参赛激情.

4.7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

体育经费投入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直接保证. 当前高等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不足和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满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经费的投入可以采用学校直接拨款和社会募集等形式,尤其是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渠道:比如直接赞助,合作经营等形式[5].

4.8 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运动校园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体育场馆设施老旧、器械数量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 (2014-06-11)[2015-11-28].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407/171180.html.

[2] 李 辉.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10(5): 57-58.

[3] 王艳娜. 网络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文化建设研究[J]. 运动, 2013(2): 21-25.

[4] 杨小帆, 史 兵, 胡柏平. “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体育学刊, 2011(3): 78-80.

[5] 朱汉义. 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下降归因与干预[J]. 安徽体育科技, 2010(1): 37-39.

(责任编辑:徐 杰)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amp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 Promotion

HE Zhong, ZHU Daqing, YANG Wendong, JI Yulia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 promo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for sports campus: to do morning and evening exercises, to hold competitive fitness test, to urge the secondary colleges to get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straight, to build two-stage sports teams(school and the secondary school’s), to deepen teaching reform, to standardize physical fitness 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ulid an assistant sports system for the secondary PE school, to open up ways to campus fitness, to set up an institute for sports campus, etc. Then, some construction paths are provided.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ampus; Physical health; Campus culture

G807.4

A

2095-4476(2016)02-0037-04

2015-12-28;

2016-02-22

湖北省2014年教学研究项目(2014369)

何 忠(1963— ), 男, 湖北随州人,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赛事体质学院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本月赛事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海盗学院(7)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