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文化品牌研究
——山东聊城的分析

2016-03-16 08:06韩晓辉
环球市场 2016年22期
关键词:聊城运河特色

韩晓辉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

城市特色文化品牌研究
——山东聊城的分析

韩晓辉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

塑造城市品牌,能够增强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对城市的良好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意义入手,进一步分析了聊城市打造文化品牌具备的文化资源条件,进而提出打造聊城特色文化品牌的对策建议。

城市;文化品牌;开发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传承的城市就没有凝聚力和召唤力,塑造和传播城市文化品牌是建设文化品牌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文化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建构和名片塑造,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基础。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城市文化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展示着这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以及人们的精、气、神。城市文化品牌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传播推介作用、价值提升作用。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大幅提高文化事业的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的增值能力,能够最大限度扩大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地区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个城市要建成现代特色的文化城市,需要充分挖掘这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以能够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这也是提高本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而要建设特色城市就需要依靠打造特色文化因为,特色文化能体现出城市的独特外貌,展现出城市的个性,在内容上融合了城市特有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特点,是一个城市赖以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第二,城市文化品牌关系到城市的生存战略和发展前景。

目前经济全球化形势不断推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也快速推进,为了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很多城市都积极探索和推进各种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主体风格和气质的基本特征,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个城市只要能够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牌,就能够有效塑造和提升自身文化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产业产品的市场感召力,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能够有效地扩大经济辐射力,拉动居民消费,增加经济总值。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科学的文化引领和文化滋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城市文化品牌还是发展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城市文化品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业,以文化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实力,所以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聊城市打造文化品牌具备的文化资源分析

第一,具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包括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

山东聊城位于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聊城的东昌湖被誉为水城明珠,以黄河水为源,水面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而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穿越城而过,马颊河、徒骇河、渭河、赵王河等市内主要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系。运河是聊城文化旅游的灵魂,运河文化是由运河的开凿和漕运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运河流经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在聊城市境内蜿蜒近100公里。明清时期,运河水运昌盛,聊城古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当时张秋、东昌府、临清等地是运河沿岸的重要都会,因此在河道上建有许多码头,以供装卸货物。

目前在聊城,因当年运河漕运而兴起的城镇、文物古迹以及运河沿岸附近的古老文化遗存等,仍然是星罗棋布,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城区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光岳楼、山陕会馆,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塔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海源阁,傅氏祠堂,大、小码头,基督教堂,古槐等文物遗迹。临清河段的运河也是保存非常完整的,运河文物包括钞关、鳌头矶、舍利塔、清真寺、凤凰岭以及多处古民居、古街巷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加上阳谷县古运河三镇--张秋、阿城、七级等,还有狮子楼、文庙、博济桥、景阳冈、海慧寺、古阿井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古迹。此外,还有世代相承、不断演变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传统产品等。这些都是研究古运河科技文化的重要资料,构成了聊城运河文化资源的主体,也是聊城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聊城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不久聊城境内就有共产党人的活动。1926年,阳谷九都杨支部诞生,这是鲁西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27年,中共鲁西北第一个领导机关——中共鲁西县委建立。1928年,中共鲁西县委、鲁西北特委发动领导的阳谷坡里暴动和高唐谷官屯暴动,是共产党领导下山东省最早的两次著名暴动,这两次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并激发了群众的革命斗争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全区人民成立各种抗日组织,进一步壮大了抗日武装,并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同日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此其间,山东省第六行政公署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与共产党精诚合作,和日军对战,在保卫聊城的抗战中壮烈殉国。如今,在聊城有范筑先纪念馆、张自忠纪念馆、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马本斋烈士陵园、鲁西北烈士陵园、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这是聊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红色旅游资源。

第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聊城历史文化悠久,节日活动富有传统文化特色,例如柳林花鼓、聊城杂技、运河秧歌、竹马舞、高唐落子舞、三合庄高跷、田庄花船、舞火狮子等,这些节日里的娱乐活动,喜庆而特烈,非常有特色。手工业行业主要有酿造、榨油、糕点、皮革、造纸、竹器、铜器、铁器、木器、丝织等17个行业之多,盛产很多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临清产的贡砖、哈达、皮袄、济美酱菜,聊城魏氏熏鸡,东阿阿胶,茌平的红枣、剪纸;冠县的鸭梨等,此外在民间工艺方面还拥有冠县朗庄面塑、茌平剪纸、马官屯泥人、阳谷泥哨、雕刻葫芦、东昌木版年画、土布印花等丰富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工艺,明代两部著名的《水浒传》、《金瓶梅》等很多故事均以聊城为主要背景写成。

三、着力打造聊城特色文化品牌的对策建议

第一,文化政策的保障是前提和基础

首先,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城市必须通过组织资深的文化学者、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在充分了解该城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等各种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明确出该城市文化品牌的定位,因为城市文化品牌是不可复制的,是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需要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集团来推动和组织。

第二,利用聊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聊城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城市文化品牌定位和传播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文化品牌形象中的重要发展内容。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建设好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鲁西第一党支部等重点项目,抓好历史性建筑和革命遗址保护,打造聊城革命老区品牌,加强对水浒文化的挖掘,抓好景阳冈旅游区扩建,深化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水浒故里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加强对运河文化的挖掘,抓好山陕会馆、临清钞关,以及张秋、七级等古镇的保护和利用,围绕运河旅游做好文章,加大对运河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升聊城品牌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第三,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着力发展游聊城“听故事尝美食”为特色的旅游业。聊城地处齐鲁赵燕文化的交界处,文化的融合创新能力具有先天优势,运河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体现在文化艺术上则呈现出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特点。旅游不仅要看景观,还要听故事、品美食。在规划设计中努力还原历史,将源于运河文化《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名著,挑选与聊城相关的故事讲给游客听,通过运河把故事聊得更多,让游客体验运河的一些文化。在美食方面,可以推出运河风情宴、水浒宴、金瓶梅宴、水城传奇、阿胶养生宴,阳谷的武大郎烧饼、潘金莲咸菜,呱哒、熏鸡、铁板豆腐等小吃。此外,对古城及其周边的场景开发保护,还要重建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古码头,开发创造出一条运河旅游开发的精品线路。

第四,多种渠道加大聊城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宣传与市场推广是重要环节。可以把与聊城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及其故事编印成书,还可以表现在工艺作品中,例如葫芦雕刻、木板年画、牛筋腰带、剪纸、陶艺等,这样就可以通过旅游这个媒介得到传播和发展,文化表现形式得以创新和发展,文化品牌得以树立并实现了其文化价值。此外,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能否取得成果重要环节是市场营销,而成功的营销的关键是在各文化领域推出文化偶像和代言人,形成城市品牌化局面,进而形成文化现象。

最后,要围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游戏等五大领域,培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努力把聊城打造成为全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隆起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抓好雕刻葫芦、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做好“乡村记忆工程”,以延续地方文化血脉。

猜你喜欢
聊城运河特色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如泰运河谣
中医的特色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