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探索——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试论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016-03-16 14:16宋博翠佟春玉崔玉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建三江垦区农垦

宋博翠,佟春玉,崔玉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探索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试论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宋博翠,佟春玉,崔玉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要:为实现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立足垦区,校地、校企合作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经验,探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校地合作;校企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

2014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共计2 542所,其中普通教育本科高校919所,高职高专学校1 327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其中985工程学校39所,211工程学校116所[1]。这919所中去除39所985工程院校和116所211工程院校,剩下的700多所大都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普遍拥有硕士点,个别学校有博士点。这些院校陷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其理想是他们大多申请硕士点、博士点,朝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发展,最终目标是成为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而现实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岗位已从上层向基层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和一些企业一技(一个技术员工)难求的现象并存。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找出适合自身特征的办学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2]。

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大学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与学校自身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出的高端人才对我国基础理论科学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学院在培养实用技工人才方面已经成熟,并已经达到模式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充当起中国大众化教育的角色,成为了扩招的主力军。在扩充大学生数量的同时,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难题也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这类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什么?是照搬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培养高端基础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迎合社会对技工的需求走职业教育路线呢?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虽不能一味向重点大学一样追求研究创新,但也不能完全职业化,而是要走立足地方办学特色的应用创新型本科。这里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论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办学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模式。

一、定位清晰,特色办学

1.立足地方,科学、合理定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扎根在垦区,为北大荒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打造中华大粮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高校改名浪潮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坚持“依托垦区、服务垦区”的办学本色,走应用型创新大学之路,培养面向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经济社会第一线、面向应用的大学生。学校的定位就是立足垦区,面向龙江,服务全国,回报社会。

2.服务垦区,特色办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伴随农垦部成立和开发北大荒、培养退伍官兵科学生产技能所建立。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培养出学校的特质就是教学管理的纪律严格,专业设置和培育优势学科方向是面向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建校时的四个主要专业包括畜牧兽医、农学、农机、农经已经伴随着垦区现代化农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特色重点学科。垦区现代化也推动学校学科专业不断扩展,比较典型的是学校设立通用航空飞行员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明确。学校的发展深深地打下垦区的烙印,这同时也铸就了学校的特色,也形成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培养毕业生的品格,这个品格就是朴实、纪律与钻研的精神。历代的毕业生热心投身于垦区建设,推动了垦区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他们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特性形成,学校一直有“垦区黄埔”的美誉。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创新型人才就是能够引领社会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的人才。

二、校地合作是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前提

校地合作要求地方院校建立起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加强调整和建设应用创新性专业,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输送各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上,强调科研技术服务的应用性、创新性,与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合作研发项目或者提供直接的科技文化服务[3]。

1.三江学院合作办学的实践

垦区的建三江管理局为建设成为现代大农业经济强区加快了步伐,现代化农业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随着对科教兴农战略认识的不断加深,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参与高等教育的意识大大增强。2011年3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达成协议,签订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联合办学意向协议书》。双方拟定在建三江管局联合建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江学院”,学院计划招生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生、村村大学生、农业推广硕士、继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学院试行八一农大与管理局共建共管、日常教学管理由八一农大负责的管理形式,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八一农大三江学院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学院根据农垦建三江管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旅游等领域设置对口专业,推行作业区大学生培训计划。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合作紧密,融入了垦区建三江管局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建三江管理局共建三江学院培养应用人才的模式已成为垦区各管理局教育发展的样板。

2.与大庆市政府共建农业科技园区

为发挥地理优势和学校的科技优势,学校与大庆市政府共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区包括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和科技园区。生产示范园区通过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区、特种动物繁育养殖区、水田示范区、棚室农业区以及农业科学研究。通过建设生产示范园区,让教师科研和学生实习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转化。科技园区的建设是为教师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提供平台。这个园区分为农技培训、农机具展示、生物质能源利用、生物制品研制、大食品生产开发、农业部(大庆)农产品检测中心、国家杂粮中心、中加农产品加工中心和黑龙江省西部农资技术产品交易和信息咨询中心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产业园区。园区为学生实习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就近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在教学区和科技园区间的转换,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基地。2012年搭载神舟八号飞船培育出的7个甜瓜品种和4个西瓜品种是师生在产业园区实践创新的结果。

3.依托龙江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为体现学校地区优势和特色,学校选取对外合作的对象是与黑龙江较近的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为学生提供开拓眼界文化、拓展专业知识的交流机会。2002年,我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服务大学共同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2007年,我校先后与韩国晋州产业大学、江陵大学共同签订了联合培养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协议,旨在培养能为跨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服务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2008年我校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学院与国外机构合作进入国际市场,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中心发展过程带动食品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掌握国际农产品、食品加工标准。

三、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在全国扩招浪潮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也经历过生源质量下降、教师经验不足,以及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学校采取的策略就是更加紧密和牢固地和垦区联系在一起,与垦区及周边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把企业变成人才培养的厚实土壤和牢固根基。我们通过对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方式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企业参与制定专业课教学计划

专业管理奉行市场导向原则。即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后期课程实习内容。具体来讲就是对于长期稳定接收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在确保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由它们提出需要开设的后续专业课程,将其设为专业选修课。在之后的学生实习阶段,将学生派送到这些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实践。这种培养方式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合作企业应是行业中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企业,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道德,这样才会对学生有正能量的驱动,同时我们更应考虑企业的要求。

2.专业课程授课教师来源实行“双轨”制

为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学校实行一种混合教育,即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进行自由教育,在大三、大四期间进行职业训练[4]。在大三和大四的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理论部分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由企业中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主讲,如聘请哈药集团高级工程师教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药厂工艺设计”等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期间实行专业导师引导制,即大三学生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来确定每位学生的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再根据每位学生有意向就业的实习单位,从企业选择一名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生产实践、毕业课题、论文写作及就业方面等进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3.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习教育是应用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亲身体验实际生产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5]。我们采用学生到企业顶岗的实习模式,和企业员工一样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通过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对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参与和熟悉。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选定的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并负责学生实习内容、实习管理以及实习鉴定等。对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可以选择研究院(所)作为实习单位进行科研实习,实习期间的安排和管理由科研院所的导师负责。

如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办学已见成效。实践证明,地方高校只有结合自身优势,着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供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支撑,才能有效实现高校的四大办学功能,提高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6]。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担当起大众教育的责任,努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把知识传授给广大的民众,使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7]。

参考文献:

[1]张蕾,明仪皓.本科评估背景下地方高校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14,(5):25—28.

[2]孙峰.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26—28.

[3]何根海,谭甲文.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61—63.

[4]王莉华,顾建民.美国高校专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90—94.

[5]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1—75.

[6]杨宁,周达军,吴常文,等.开展校地合作办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试论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1,7(7):8—10.

[7]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5.

(责任编辑:朱岚)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Appropriate Positioning——A Case Study on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University-locality and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NG Bo-cui, TONG Chun-yu, CUI Yu-do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hat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need by basing itself on reclamation region for universities-locality,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able talent cultivation positioning of 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locality cooper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2-0013-03

作者简介:宋博翠(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生命学院讲师,博士,从事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通讯作者:崔玉东(1962—),男,黑龙江集贤人,生命学院教授,博士,从事细胞免疫学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教研项目“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组建模式和团队管理研究”(JGXM-BTND-201403)

收稿日期:2015-04-30

猜你喜欢
建三江垦区农垦
星载高分五号高光谱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例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1~12期)总目次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
石河子垦区克瑞森无核葡萄适宜滴灌量筛选试验
伊犁垦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建三江分局青年英语教师同课异构大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