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党建理论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关系研究

2016-03-16 19:11陈琨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6期
关键词:作风从严治党时期

陈琨



中共七大党建理论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关系研究

陈琨

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会。这次大会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方面为党的建设工作打下基础。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正是在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之上,结合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纯洁性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践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集中反映。

七大;习近平;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总结了建党24年来,党在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并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虽然中共七大闭幕式上的掌声距今已有70余年,但抚今追昔,中共七大以24年革命实践所总结出的党建理论,仍然并将长期是共产党人治党、管党的理论源泉,指引着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不断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向新的高度。

一、中共七大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共一大上,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中共二大则进一步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随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日益加深,共产党人顺时应势,在中共三大上确立了国共合作,建立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方针的革命统一战线。但由于初创的中国共产党尚不成熟,对国情的认识尚不深入,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缺乏准确的判断,以及对共产国际的迷信,使得党内对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缺乏统一的认识,也正是这种分歧导致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先后犯了“左”和“右”的错误,这不仅使党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而且还重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

在革命事业处于生死抉择的危难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逐渐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后,党不失时机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继续推动着革命事业向前发展。为清算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和“右”的思想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和方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①延安整风运动不仅是党建史上的一大创举,而且更为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②,这次大会主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方面对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论述。

思想建设方面,七大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这条政治路线不仅强调了党的任务和党的领导,而且更指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能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七大还通过了新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从中国革命实践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的东西,又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它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用以解放自己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与政策”③。

正确的政治路线与正确的组织路线密不可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④这条组织路线规定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原则,树立了一切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干群观。中共七大在制定正确组织路线的同时也明确了党的组织原则,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地,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⑤

中共七大在党的作风建设上的贡献尤其突出,确定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⑥。这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成为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牢信守的行为准则。

二、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根植于七大党建理论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建工作之中,党的十七大又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建理论体系,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党的纯洁性建设融入到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之中,形成了更加符合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特点的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党建理论。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⑦从而揭开了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根植于七大党建理论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其次,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最后,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

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就是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实践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真正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好、学透、用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和处理问题,反对和批判新时期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只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员干部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起到引领和开拓作用。

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就是要将七大确定的群众路线深入到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何时“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是共产党人从事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又一具体实践。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在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无一不是将着力点放在扭转党员干部的“四风”问题之上,只有“四风”问题彻底解决,才能保持并发扬“三大作风”,将包括“延安精神”的“四种精神”传承下去。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以中共七大对党建工作的历史贡献为根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脉相承。王岐山指出,要将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开展,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习近平也多次强调,不仅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而且更要爱护党员干部。这是“延安精神”的应有内涵,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企盼和追求。总而言之,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根植于中共七大所形成的党建理论之中。

三、新时期全民从严治党是对七大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集中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这是习近平参观党的七大旧址时所讲的一段话。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作为引领中国发展方向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形势与所肩负的使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六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思路,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六位一体”党建思想的集中实践,也是继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后,共产党人对七大党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国内环境来看,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都是实现“中国梦”所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从国际环境来看,恐怖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沉渣泛起、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震荡持续发酵、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使原本趋于平和的东南亚地缘政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执政方式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绣花要得手绵巧”,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在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局势时,游刃有余、进退有度。建国60余年、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发展党建工作,才能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

2.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更加强烈的制度色彩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不失效,作风问题不反复的有力保证。十八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条例》等文件的密集出台,正在编织一个制度的笼子,这种强烈的制度色彩是使从严治党常态化的根本性措施。

3.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和规模空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积攒下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突出,党内某些既得利益集团严重阻碍了改革发展的进程。“猛药去沉疴,廉政治顽疾”,十八大以来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前所未有的毅力和决心严惩腐败,一大批党内蛀虫相继落马,其中既有潜藏在群众身边的“苍蝇”,又有身居高位的“老虎”,“老虎”“苍蝇”一起打不仅彰显出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而且更是“延安精神”的发展和延续。

引文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7-828.

②董世明.中共“七大”与党的建设[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8:31-35.

③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五)[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27.

④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21-342.

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8.

⑥毛泽东.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04-105.

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01

猜你喜欢
作风从严治党时期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清代时期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