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建设企业投融资管理

2016-03-16 01:02路风利
商业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

路风利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企业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目前,城市建设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城市建设企业难以发挥主体作用,融资渠道单一,城市建设投融资总量少、分配不均的问题。对此,应形成政府主导城建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形式,拓宽城建企业的融资渠道,做大城建投融资总量、做好城建投融资分配。在新城镇建设的背景下还应积极采用BOT、BT、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满足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服务城市建设,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建设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据统计2013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4%,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化将进入新的增长期,预计到2018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70%。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据估算,我国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加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这就要求城市建设企业做好投融资管理,解决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投融资模式,满足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服务城市建设,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建设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企业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当前政府是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的实际主体,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决策和管理掌握在政府领导手中,城市建设企业只是政府决策的执行机构没有管理城市建设资金的权限。政府主导城市建设投融资需要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而且无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城市建设领域,给政府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政府主导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会给城市建设带来过多的行政干预,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和责任约束机制,城市建设企业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投融资工作。

2.融资渠道单一

城市建设虽然热火朝天但是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国债基金和以政府财力为担保的银行借款,利用土地作为回报吸引资金或者直接负债建设等低端市场融资方式成为主流,只有部分地方采取发行企业债券、公用企业上市和民营投资等方式融资进行城市建设,缺少其他市场主体资金注入城市建设项目,缺乏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BT、BOT、PPP等创新型的投融资模式未得到广泛的采用。

3.城市建设投融资总量少、分配不均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脚步的较快,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投融资受体制的限制,总量依旧不大,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现代会建设。而且城市建设资金的分配处理不均,政府领导偏爱把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到效果明显的高楼大厦的建设中,忽视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一些城市不断扩张、建筑不断增高,而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滞后,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许多城市一旦暴雨来临整个正常就变成了“海洋”,就是因为城市建设中对排水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二)对策分析

1.形成政府主导城建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形式

面对日趋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政府要切实定好位,明确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为城市建设企业,政府不应该凡事大包大揽过多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干预,应该按市场规则办事,稳步推进城市建设企业的改革创新,制定合乎市场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鼓励城建企业规范投融资行为,创新投融资方式,采用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资产的方式来管理城建资金,理顺产权,明晰责权利,用好用活资金,实现资产的优化,实现可持续融资、投资、建设能力,妥善解决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积极向金融机构融资和吸引社会民间资金进入城建领域,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使城建投资从主要依赖财政转向依靠财政引导、社会投资及其他融资形式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体系,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

2.拓宽城建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城市建设有限,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发展壮大政府财政收入,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城市建设企业应该更多的考虑投融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改变目前城市建设投融资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单一模式。促进市场主导直接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发挥国有资产的引领撬动作用,以土地、市场等资源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来源,调整资金结构,搞好资本运作,从根本上改变单一靠财政和银行贷款的投资方式。城建企业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主动挖掘各种融资渠道,大胆尝试信托平台融资、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及资本市场融资,积极采用BT、BOT、PPP等创新型的投融资模式。

3.做大城建投融资总量、做好城建投融资分配

政府要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科学拨付城市建设所需资金,满足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做好城市建设的“输血”工作。城市建设企业要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改变管理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整合优良资产、激活无形资产,适当考虑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实现企业城市建设资金的优化利用和盈利,“在自己骨头上长肉”。科学合理的分配城市建设资金,提高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城市建设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三、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模式探讨

(一)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基础建设的常用融资手段。在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与民营、私营资本达成一致协议,政府授予民营、私营机构特许经营权,允许其出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一段时间类,经营该项基础设施获取收益,同时需要承担该项基础设施的经营、维护等相关工作。特许期满后,私人机构必须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沙角B电厂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例BOT项目,由香港合和电力公司投资建设,设计为两台进口350MW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700MW,1987年4月和7月两台机组相继投入运行,1999年8月,合作期满后,沙角B电厂产权正式移交中方,由深圳市广深沙角B电力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通过BOT模式运作,沙角B电厂建设有效利用外部资金,缩短项目建造期,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珠三角地区稳定地提供充足的电能,为珠三角地区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但是BOT模式存在体制问题、外汇问题、产品价格问题、信誉等问题。endprint

(二)BT模式

BT(building—transfer)模式:即建设—移交。这种项目是政府引进非政府资金,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政府付出一定的代价来回购项目,从而完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作为业主方,承担了项目的发包职能。项目工程由投资人负责投资、建设、管理。项目竣工后,政府根据前期协议,向投资人支付或分期支付款项、以资产、土地使用权抵债后,取得项目所有权。这种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往往为政府所采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同时,由于项目周期较长,且政府支付款项也附有一定条件,从而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提高了投资建设效率。比如全长约46公里,总投资约34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3年的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作为海南“十二五”期间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之一,采取了BT融资模式建设,有效解决了交通建设资金“瓶颈”,提高了高速公路建设效率和标准。

BT模式存在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项目监管难度大,回购费用高,政府难以偿还债务等问题。譬如,以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为例,系中国北车与沈阳东陵区政府合作的BT项目,合同金额高达48.6亿元,而项目竣工按合同交付后,地方政府应向北车支付总投资48亿元。而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都普遍相对困难,沈阳东陵区政府无力承担此笔款项,使中国北车陷入了艰难的追债境地。

(三)PPP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民营或私人资本共同合作参与公益设施建设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是基于双方签署的相关特许权协议,形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并界定其权利义务。政府通过赋予合作方长期的特许权包括运营权、收益权等,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PPP模式解决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各种问题,可以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加快项目建设及有效运营管理,提高政府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保证民营资本的利润率,让私营资本充分参与到项目全过程,督促私营资本提高效能并平衡风险。PPP模式广泛运用于公路、铁路、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普及程度正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PPP模式,加大对PPP模式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法律法规层面的支持,12月4日,财政部、发改委同日发布3份PPP文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30个PPP示范项目清单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必然会激发城市建设投融资的PPP模式热潮。

PPP模式在我国起步晚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PPP模式投融资规模不断加大,但是仍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鼓励PPP模式投融资的政策文件,但地方政府、社会资金仍处于谨慎观望状态;客观上说,PPP模式由于其固有特点,其回报周期较长,且其影响因素较多使其回报率难以事前准确界定,这样使得社会资本的参与受到制约。同时,相关项目如回报率设定太高,则也可能影响公众利益,违背了PPP项目的根本出发点。

四、结论

城市建设企业的投融资管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作用不断凸显,城市建设企业要不断研究解决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BOT、BT、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合理使用城市建设资金,有力保证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

[参 考 文 献]

[1]郭世勇.太原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J].才智,2014(2)

[2]卫自军.浅谈城市建设投融资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2(9)

[3]高强,李鹏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2(2)

[4]杨培垌.对我国城市基础建设创新投融资管理模式的研究[J].领导科学,2013(1)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