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方法探析

2016-03-16 17:43高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高丽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对其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分析,目的是使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4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本文将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具体特点,对其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一、课堂导入法

1.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有关研究实践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应当借助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主动思考与探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能否在上课初始,就将学生课前比较分散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并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

2.课堂导入的方式。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但是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导入式和间接导入式两类。所谓直接导入式教学,就是指教师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没有进行过多的渲染与过渡。而间接导入式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各种外界媒介,比较巧妙地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堂知识讲解的范围,使学生能够运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与新的知识内容体系进行联系和构建。比如,游戏式教学导入、音乐式教学导入、视频教学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

二、对话教学法

(一)对话教学的实质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应该是“对话式”的,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的思想。对话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以“对话”为课程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或讨论等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对话式教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来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缺陷,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就其实质来说,对话式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的碰撞与交流。

(二)对话教学的重点

1.平行是对话的合理方式。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一种平行的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不说空话、假话或虚话,又要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2.提问是对话的关键环节。弗莱雷认为,提问是使“对话”富有成效的关键。作为教师,除了成为知识的传授者之外,更应该成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提问者。教师在提问时其问题要能够真正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答案提出疑问或不同的见解。简言之,对话式教学有利于师生营造良好的互动课堂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组织学生采取全面参与、主动探究的方式,围绕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和分析,最后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成为一种培养和促进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索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的原则

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以课程教材内容为方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选择能够较好反映教材内容的典型案例;

第二,教师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为案例,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和理解;

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地更新选取案例。

总之,案例教学除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教学方法,它在情感方面可以起到净化与升华等作用,在认知方面又可以间接地启迪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接受教育。它不但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而且还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自觉地向行为实践上转化。

(二)情境与角色体验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来源于书本知识,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真正启迪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真心和情感来关心和帮助大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大学生平常的生活和学习,要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去吸引和感染学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现实社会和生活素材,并组织学生编排与表演,创作有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小品和情景剧等。

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能够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增强他们对于该课程的感兴趣度和喜爱度,从而减少消极逆反的倾向或出现;而教师则通过对学生恰当灵活地引导,与学生共同探求答案与道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五、实践教学法

(一)实践教学的特点

所谓“实践教学法”,是指以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训练技能、锻炼能力、接触社会、开展实践、提高素质为特征和目的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按照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前者的特点是主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对教师来讲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而后者则是在课堂以外通过一些活动的形式进行的,也可以把课外实践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二)实践中的“知”与“行”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其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大学生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虽然“知”与“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相比较而言,“行”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只有通过具体“行”的实践过程,才能更好地将“知”的内容转化为他们的自身修养与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有效运用

1.教师要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强调课内实践教学,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强化实践性环节,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例如,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活动、组织班级演讲等。这样,它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成为联系现实生活的纽带,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真正提升。

2.课外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外实践的所有活动中,学生虽然是作为学习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但是他们始终应该是实践活动的积极主体。因此,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实践活动的主题最好由学生亲自参与选取,以既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内容为主,具体实践的方式、地点的选择,人员的组织等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自主决定,老师则主要负责实践活动的辅助管理与指导。

3.课外实践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课外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比如,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模拟法庭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自觉主动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与“行”的协调统一。

总之,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和现实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课堂教学能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其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钱振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黄志成,王俊.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6):59.

[3]张阿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09,(5):236.

[4]王荣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性教学:理论与探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1-72.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