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纲要”课教学全过程

2016-03-16 17:43刘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纲要

刘阳

摘要:作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六章的课堂教学为例,介绍了自己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方面的经验。作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用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兴亡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都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将之内化为实际行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44-03

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大学时期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如何引领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此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共十八大报告亦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述论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这门课程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一项颇为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在讲授上编综述时,着重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和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重点讲解社会主义的论战、长征的艰苦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紧紧围绕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展开教学;在讲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时,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讲授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本文拟以第六章为例,将笔者的探索做一粗略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是多民族国家保持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千百年来,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虽然发生过战争,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近年来,受国外敌对势力和极端原教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出现了东突、藏独等极少数民族分裂活动。这些民族分裂主义者不但制造恐怖事件,而且利用网络等方式散布他们随意篡改的本民族历史。这些历史真伪难辨,需要受众具备相当的阅历、学识和思辨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囿于年龄等原因,社会阅历不丰富,思辨能力薄弱,极易成为伪民族史的毒害对象。因此,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比如在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时,我告诉学生:“9·18”事变发生后,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敌后奋勇杀敌;东北朝鲜族同胞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痛击日寇;九世班禅不但严辞拒绝日寇的拉拢,而且多次远赴内蒙古地区巡回宣传民族团结,挫败了日寇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我还告诉学生:当中国东南沿海被日寇封锁、外援物资受阻后,西藏地区的僧侣主动组织马帮翻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运回中国抗战所紧缺的战略物资;云南各族人民则用双手和简陋的劳动工具日夜抢修滇缅公路,使战时外援战略物资得以源源输入中国内地……这样通过学习大量的史实,少数民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

二、用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学生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要努力向上、永不放弃。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却仍屹立在世界东方,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发愤图强的必然结果。晋朝有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宋代有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二度克复雅克萨。同样,中华民族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各民族自强不息、奋勇抗战的必然结果。

然而,由于受网络的不良影响,相当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仅留下下列印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一触击溃、丧师失地、降将如毛;美国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加快了日寇覆亡的进程;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导致日军战败投降。在他们看来,国民党拥有数百万正规军尚且一泻千里,中国共产党仅靠小米加步枪怎能打败打败海、空军实力排名世界前三、陆军实力也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基于上述错误认识,他们中的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过是美、苏两个大国将中国从日寇的蹂躏下解放了出来而已。这一民族失败主义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就必须端正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为达此目的,我首先告诉学生,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是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的关系,美苏等国固然支援过中国的抗战,但中国人民的抗战同样也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接着,我用大量史实说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没有中国提供的粮食、生丝,以及其他重要战略物资,苏联不可能支撑持久抗战;没有中国提供的情报,苏联极有可能在战争初期就沦为战败国,美国也不可能在参战后的第三年就夺得太平洋战争的制海权;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才使得日寇始终不敢从东面配合德国、进攻苏联,始终无法与德国会师中东;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才使得盟国得以专注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我将正面战场的失败与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丧师失地相比较,将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较,将中国始终坚持抗战与法国在战争初期迅速沦亡相比较,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史实比较,认识到中国战场之所以惨烈,除了中、日双方军事力量悬殊等原因外,还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来成就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首先在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

当然,仅仅使学生明了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关系和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是远远不够的,欲使学生坚信中国人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还必须讲清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侵华日军的打击程度。为此,我讲解了冈村宁次等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对中共抗战的看法,并且以侵华日军将士的战地日记为例,讲述了游击战、地雷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通过细致入微的分心、耐心的对比讲解,学生终于认识到中国人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放弃了原先错误的认识,民族自豪感因此而油然滋生。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程颐则言,“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可见,先哲们都将诚信视为做人的首要德行。千百年来,尽管岁月流逝、历史环境变化万千,但曾子杀猪取信、商鞅立木建信、韩信一饭千金的诚信故事仍流传于民间、见诸于小学教材,可见诚信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的瑰宝。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视不够,有的大学生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他们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拾到别人丢失的校园卡后,不及时归还;考试时夹带、作弊;为了物质利益,而替代别人参加期末考试……天之骄子中似乎有人忘却了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大而祝锥,不亦晚乎!”二者均启示我们:防患要及时清除,如果不防微杜渐,将会酿成大患。

拾饭卡不还、作弊等虽然校园内的发生小事,不属刑事犯罪,也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多少恶劣影响,但缺乏诚信的行为与风气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塑造的重要阶段,足以影响一生;大学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毕业后是很难改变的。若学生起初做一些看似细小的坏事,久而久之养成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就以为蒙骗没什么,有时还能得到实惠。步人社会后,他们有可能成为不诚实守信的公民,或者随意撕毁自己与别人签订的合同,或者违法乱纪,一旦身居高位,极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做出损公肥私、甚至盗骗巨额国家财产和出卖国家利益。

这就是说,为了培养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完全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因此,在讲授第六章时,我将国、共两党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告诉学生,国民党之所以丧失了绝大多数游击区,个中原因在于其将士不诚实守信;共产党的游击区之所以发展较快,个中原因之一在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诚实守信,遵守对百姓的承诺、绝不侵犯百姓利益,吃饭一定照价付钱;遵守对百姓许诺的军民一致、官民一致的诺言,厉行法制建设,像黄克功这样的高级将领若损害百姓利益、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共产党的诚信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比如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宁愿被日寇杀害,也要保守八路军的秘密;山东胶州地区的老百姓甚至整村挖掘地道,在日寇的眼皮底下为八路军建造地下疗养医院。也正是在抗战时期用诚实守信积累的民心,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四年解放战争中赢得华北地区人民的支持,迅速取得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乃至夺取全国的胜利。

为坚固学生的诚信意识,我又以德国、日本对其所发动的法西斯战争赔款的态度为例,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二战后日本与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关系紧张,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日本作为国际海牙条约的签约国,却违背海牙条约中在战争中不得施用生化武器、不得轰炸平民区的有关规定,二战结束后去又不履行条约,对受害国及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致使自己失信于天下。反观德国,切实遵守自己所签订的战败条约,国家通过立法将战争赔偿法制化,不但如数偿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款,而且已经偿还了大部分二战赔款。德国的诚实守信不但使其得到了整个欧洲受害国的谅解,而且使其赢得了整个欧洲的敬重,德国因此成为欧盟的创始人之一,俨然成为欧洲大陆的政治盟主。

这样,通过一系列比较,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立人、立国的根本。

四、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不能仅有小我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不告诉后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在相当程度上是无数仁人志士无私奉献、忠心报国的必然结果。

然而,青年大学生成长在和平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紧张的高中生活、激烈的高考竞争,以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眼里只有个人的奋斗目标,而忽视了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因此,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不能仅有小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急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兴亡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在第六章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讲解八路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时,我特地告诉学生,其实土八路并不土,因为抗战时期一批国民党统治区的教授和工科大学生,为了抗日救国从大后方跋山涉水,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冀中抗日游击队制造的地雷从对敌几无威胁到使得日寇闻风丧胆;太行山根据地兵工厂研制出实战效果好于日造三八式步枪的新型七九步枪;晋察冀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弹可用于多种规格口径的迫击炮……。正是凭借着这些并不落后的武器,八路军才得以支持持久抗战。又如,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我列举了海外留学生在抗战中的作用。我告诉学生,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有一半以上的海外留学生抛弃舒适的生活,离开优越的环境,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从国外回到祖国。他们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抗战服务。例如:龚祖同舍弃即将到手的德国物理学博士学位,匆忙赶回祖国,于193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经大批生产后用于前线,从而减少了国民党前线的伤亡。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学生池步洲毅然离开日本,回国后,利用自己对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多次成功破译了日方情报,为盟军打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留学生为解决中国抗战所紧缺的燃料问题,昼夜试验,终于成功地从植物中提炼汽油,解决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液体燃料的供给难题……正是由于科技人才的加入,为中国抗战奠定了难得的科技基础。在旁征博引史实的同时,我还谆谆教育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旧中国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应该是大学生的座右铭。因为中国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地少人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惟有科技方能兴国,惟有科技方能强国!这样,通过我的讲解,那些原本以出国留学、为个人奔前程的学生端正了学习目标和态度,从此坚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理想信念。

总之,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我的体会是,只要老师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搜集他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既把握“纲要”课的知识体系,又认识该课程的内在规律,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既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又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而为学生的实际思想理念,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6457725.html.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96.

[3]谭玉川.弘扬兵团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兵团,2014,(5):18.

[4]李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路径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5):14.

[5]舒婷.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J].山西老年,2012,(8):23.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抗日战争(第一卷)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