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3-16 18:41陈云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路径功能

陈云玲

摘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具有感染熏陶功能、价值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凝聚激励功能、人格塑造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包括文化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功能;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00-0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强调指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具特色的标志。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建设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为纽带,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入手,围绕校园环境、文化生活、艺术欣赏、人文精神等方面,形成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科学风尚,使学校逐步形成内外和谐的局面。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它是其他内容的指针,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及精神传承,包括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校风、校训、学风、班风等。办学理念统揽全局,如笔者所在学校建于1950年,前身为农校,2001年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使得历届领导班子层层相传办学理念,那就是立足宿州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农科为特色,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品牌专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走多渠道、多元化综合发展之路,创建农科特色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是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建设、图书馆建设、网络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培养模式使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打造企业文化浓厚的教学、实训环境;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入手,创新学院校园文化内涵,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形成了独具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是感染熏陶作用。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和约束力,师生长期置身于其中,通过耳濡目染,必定会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个人气质和内涵。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增进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进步和素质提高。校园文化中的学风、校风、校园氛围的教育,正是通过耳濡目染、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来实现的。使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下交流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使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

二是价值导向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文化进行评价、比较和选择,以提高师生员工的鉴别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优质的校园文化,能把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前社会的新要求,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三是行为规范作用。制度文化中的条例、准则、守则等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为生活在其文化氛围内的大学生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这些群体规范或价值准则虽不带有强制性,但它在大学生个体心里上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比行政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改变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它使大学生自觉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规范,并与群体行为协调起来。

四是人格塑造作用。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理、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使校园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品格。

三、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环境在育人中的作用不应忽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体实体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环境面貌、自然物、建筑物以及各种设施等。因为这些都是自然界的人化,融入了人民的创意、知识、技能、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个物体或建筑物,而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加强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用优美的校园容貌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这些物质文化都应该按“艺术”精品的标准来建设,体现出人文气息,反映出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通过学校建筑造型、人文景点来亮化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这对学生的成长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笔者所在学校以评估为契机,建设了校园中心文化广场,增设了校园各种提示牌(包括安全、节水、节电、卫生、爱护公物等方面),处处提示、警醒学生。在校园中心广场、教学楼、宿舍楼、图书信息楼、实训综合楼等公共空间,布置雕塑、书画作品,悬挂科学家、思想家画像及传记,营造了高雅、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

2.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图片宣传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让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要让黑板报、宣传窗、校训标志、电子标语随处可见,广播、校园网进入公寓,使学生在课余随时随处既可以学习相关学科与人文科学等知识,又渲染出浓厚的文化与学术气氛。要在校内主干道旁立下古今中外名人雕塑并刻上名言警句,在教室走廊及教室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人的思想情趣的引导作用,以启迪师生的奋进精神。

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突出表现,也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方式。要不断地创新这些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给校园文化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许多高校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样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科技学术、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智、体、美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开学典礼、表彰大会及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活动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学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文艺体育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愉悦学生身心有着重要作用。如艺术节、歌咏比赛会、诗歌朗诵会、辩论演讲会、书影展评会、书画摄影展、文娱体育赛等,都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普遍有效方式。我院在长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年上学期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暨青年志愿者突击月活动;4月开展文明卫生月暨校园文明创建活动;5月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球类和田径比赛、演讲比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6月开展校风、学风、考风考纪教育活动;7月开展纪念建党系列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下学期9月开展迎新生系列活动;10月开展庆国庆系列活动;11月开展创业教育系列活动;12月开展庆元旦系列活动。要充分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学院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校友会,并以校友联谊会的方式不定期举办校友报告会,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

4.强化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对高校师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的进一步规定和具体要求,它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特别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种功能。要制定完善一系列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使校园文化活动有章可循,做到弛张适度,实现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评价体系,做到定期检查评估。应根据高职院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操作性较强,体现科学性、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四个全面”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努力创新、积极培育,提炼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创建富有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6).

[4]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5]王从严,张拥军,程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路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