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突破享受语文的快乐

2016-03-16 18:41吕金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突破语言语文

吕金锋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颁布让我们的语文看到了春天,语文课改的反思已然启动。我们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简单素朴的话题反复强调语文的本真属性,反复提醒我们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成长之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应用语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语文再热闹也离不开语言的品味与涵咏。

关键词:说;突破;语文;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13-02

从语文学习规律入手,回归真实的语文学习状态,让学生成为主体,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思索,然后与同学、老师进行研讨,并有序的自由对话。所以我决定以说为突破口,从说上下功夫,巧设话题,选取贴近生活、切近现实的热点,焦点问题,以说促读,从而促进孩子有效主动地阅读,搜集资料,从而带动写作,减少束缚,实现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乃至有创意的个性化表达。

我引领学生欣赏落日余晖,春草吐绿,月上柳梢,秋叶黄昏等优美意境,寒风袭来,冷雨飘落,引领学生观察述说放学路上的所见,所感。学生们的个性化表达和独特感受,我看到了他们的灵气。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夜的细雨,缓缓注入学生心中。至今刻骨铭心的是一次下雪的情景,我们相约走出教室,当时学生可以说是飞出了教室,他们有的迎着纷飞的雪花狂奔,个别男孩子俨然忘却天气寒冷,把外套一甩干脆来了空翻仰卧,任凭雪花飘落脸上,眼上,头发上,又忽而大吼一声,我恐慌地问咋了?“老师,我还想再脱下一件,我就是感觉太爽,太爽了。”有的学生伫立沉思,仰望苍穹,好像在对天诉说着什么;有的三三两两漫步徜徉;有的嬉笑追打,不时传来摔倒的欢呼声;有的小心谨慎捧起一朵朵雪花,任凭在手中慢慢融化,好像托起一个个精灵;有的沿着河边走,有的干脆坐下,看雪落水中的瞬间……学生回到教室时那恋恋不舍的表情神态,促使我顺势向下节课的老师借了一节课,引领学生说说刚才雪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所思所感。学生的兴致陡然升起,号称“小诗人”的李永达率先发言:“河边踱步,看河上下飞舞,纷纷落水寻不见,多少文人赞叹,唯有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震撼。”边说边挥手指指窗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那才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乃伟人气概。”他还没坐稳,他的同桌宋宗雷竖起了大拇指,“那当然,20世纪的神人,其诗境界必然开阔。”“我们不是赞颂毛主席诗词的气势,而是要畅谈雪中即景的收获。”我顺势接过话茬。“看花园的树木,挂满了雪花,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景象。”刚才雪中在树下徘徊的程国宇用她那百灵鸟般的声音说道。“真是温婉细腻”我颔许赞叹。这时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就像一颗颗初长的幼苗,我请第一个冲出教室的徐茂坤发言,问他为何那般着急,他若有所思,又恍然大悟般的欣喜。“老师,我终于明白了七年级时所学《咏雪》中的‘公大笑乐的原因了。”不待我追问,他连珠炮似的道出了他的观察,“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只是说了起始下落的姿态,颜色相似而已,可是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不但说出了颜色相似,更贴切地告诉了大雪随风飞舞的飘洒轻盈,也传递出冬天来了,下雪了,春天不会远了的可喜。难怪谢安会大笑。”这时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还没落下,有“哲学家”称号的王丹阳站出来,故意顿了顿腔,咳了一声,慢条斯理地说:“枯树银花莽苍苍,纷飞飘洒从天降,我劝天公且莫停,下上一万年也行。”刚刚从兖州转来的朱珠声音有些涩,小声地说:“老师,我看到雪花落在我手上还在跳舞,它是幸福的,我看到她融化前的依恋,她很喜欢和我在一起的。我甚至听出了她走时的叹息无奈。”说到此时略有点哭腔。“心清如水,善良细腻的孩子雪花喜欢,我们更喜欢,不是吗?”平时很少发言的李孝红让我听。“我听到了,听到了”。我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示意她坐下。“我还听到了土地公公的长叹,他说我们这儿好长时间没有下雪了。”“哈哈哈,老师真是太会联想了。”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露出羡慕的表情,我的确有点陶醉。“当然,还有好多同学没起来发言,我相信你们的认识也是丰富的,有个性的。”我转身朝向黑板,写下“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高兴地说:“同学们,刚才你们讲的河边,树上,草坪上,这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立足点的变化和观察的角度与顺序,刚才你们的反应或欣喜感慨或深沉遐思……就是你们个性化的情感历程,这恰恰是作文的真谛。把你们今天的收获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绝妙的文章吗。”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唰唰地写完并交上了他们经过丰富的观察体验感受的文稿。这样,学生们自然就明白了观察的角度、立足点问题,并明白了用多种感官去描绘景物的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谛自然领悟。正是在这一神圣的殿堂中、静谧的情境下,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芽儿在无声无息中滋长。接着带着学生走进名师名篇的写景美文,如《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去体会大家笔下的妙语真情。

当然,说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自由灵活的。根据这些年的探索实践,学生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开设不同的说话课,让课前的活动常态化,起初的说字词、成语到连词造句、朗诵、讲故事,慢慢过渡到说见闻,围绕一两个中心词说话,逐步引领说的详略得当。到了八年级逐步开设口头作文,话题演讲,到毕业年级开设美文荐读,即兴演讲等。我和学生一起开发的课前生活随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讲述,成语典故,课文中的情节复述,或者是师生命题说话等等无不吸引着学生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话题的设立看似随意散漫,实际是遵循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教学观,我平时会及时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我会把每一件事都赋予它深刻的教育内涵,转换成说的话题,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说话,有时学生会主动向我讨要时间说话。比如在某个周三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准备小测验,班长岳东旭和团支书王叶主动找我能否给半个小时,说他们准备了一个有关垃圾食品的话题,想进行课堂讨论。我满口答应,并顺势坐在教室的一个空位上。他俩首先指出班内近阶段个别同学仍有吃垃圾食品的现象,然后请个别同学谈危害,起始陈曦同学说:“胃口好,口感好,油炸干脆面,你想,我想,大家想。”一时说得班内同学都乐了,这时,徐浩同学接上话茬:“是的,那东西吃得上瘾,想戒也戒不掉,咱就是没钱,要不咱天天吃。”班长慢条斯理地追问:你知道垃圾食品的危害吗?“吃多了不好呗,不过现在觉察不到。”“感觉到了,为时晚矣,我听说先前初三的一个同学父母打工无暇顾及孩子,他天天吃油炸串,肠胃不适,结果查出胃癌。”“有那么严重吗?”在同学们七嘴八舌中,团支书接着问:“有谁能具体说说危害。”同学们陆续发言说危害,说到的化学原料,我闻听未闻,毒害程度之深令我震惊,正当我震撼学生回答之时,其中一生说:“吃一根烧烤羊肉串,相当于抽40枝烟。”并转头问我:“老师,你抽过多少烟了?”我说不抽烟,同学们都笑了。突然有一女生站起来问:“到底哪些是垃圾食品?”“你问得好,请听准了。”“油炸烧烤,腌制肉类食品,罐头,肥肉和动物内脏类,奶油制品,方便面,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说得学生瞠目结舌,“难道我们得饿死吗?”“我们天天在吃垃圾吗?”“你说吃油炸赛砒霜,那我经常吃油炸食品,怎么没感觉到毒害呢?”看到同学们众多的困惑,班长顺势把话转给了我,“下面有请班主任给我们谈谈。”我被同学们的表现折服,同学们的知识面、发言的主动出乎我的意料,我回过神来,在黑板上写下“知识在生活中掌握,能力在运用中形成,而情感态度在交流中培养,价值观在学习中确立”。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一致认为:杜绝垃圾食品,奉劝周围的亲人朋友远离垃圾食品,尽量少去小饭店聚会,避免地沟油的伤害。同学们大多意犹未尽,我进而引导同学写下今天的收获,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可是同学们高涨的热情、丰富的表达仍萦绕在耳畔。

太多的话题,一个接一个皆来自生活,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调动了学生阅读搜集资料的兴趣。通过说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唤起了学生的自尊。孩子们已养成习惯,一日不说难受,一时不说嘴痒,不说就像没有读书一样。双休节假日,会有大批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写博客,把自己的心里话利用QQ群传递信息表达问候。现在学生从说慢慢爱上了阅读,课上有了表达的激情,课下有了写作的欲望。在我的引领下,我们的语文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六大策略”研究中来,即我校语文教学中注重“大阅读、大背诵、大摘记、大复述、大演讲、大写作”的策略研究。教改中来,各位老师认真揣摩课型,发扬自己的个性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精彩,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对待语文,立足自己的课堂,扎实有序的进行自己的探索,课堂焕发活力,并且也小有成绩。比如:刘晓凡、苗凤珍老师的诗化语文。她们韵律和谐形象化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时而激越,时而舒缓,优美动听,声情并茂的领读、范读,注重读中品味,读中涵咏,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深沉情愫,领略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刘启丽、王晓丹、崔淑娴等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不拘泥于教参、教辅,敢于对教材整合、取舍,以简单新颖的问题准确切入,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注重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培养指导,简单的问题唤醒学生沉睡潜能的时空。

这只是我主持的语文六大策略研究课题的一个小部分,总之,以说为核心,根植生活,巧选话题,从说上突破,多方面多形式的训练,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做人的阳光自信,做事的坦荡方正,语文成为愉悦师生心灵的生命场,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在听说读写的领域内学得扎实,做得有滋有味,时时享受到语文的快乐,也是我们语文人的幸福。相信我的探索研究定能换来学生的轻松与充盈,愿我们共同努力,齐心携手共同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突破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