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016-03-17 02:40傅福英
江西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译法归化新词

■傅福英 章 梵

全球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傅福英 章 梵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量网络新词生成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时尚的语言,承载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社会内涵。在当今迅速发展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译者如何采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让目的语使用者在理解网络新词意义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领略到网络新词特有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内涵,这是全球化语境下对网络新词翻译策略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全球化语境;网络新词翻译;归化;异化

傅福英,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章 梵,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江西赣州 341000)

一、网络新词与全球化语境

“新词是新创造的词语,或是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变化,为适应新的环境而赋予旧词以新义的词语。”[1]网络新词是网络用语的一部分,是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2013—2015年根据网络使用频率总结出来较为流行的网络新词,如:“给力”、“囧”、“打酱油”、“土豪”、“坑爹”、“逆袭”、“何弃疗”、“不明觉厉”、“人艰不拆”、“不作不死”、“也是醉了”、“给跪了”、“问题来了”、“有钱就是任性”等。这些网络词语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一些被大家所接受的说法,再加上社会和媒体的聚焦和关注,使得这些网络新词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全球化语境从内涵上指的是经济的全球化,但从外延上来说,全球化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外国文学不断涌入我国的文学和日常生活领域,人们不自觉地把它们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加以讨论,思想意识逐渐倾向于一种全球化的趋同。人们的经济观念、生活观念、文化观念等,历经巨大的变化,不少事物似乎失去了原有的范式,而这些变化正使我们逐渐融入一种全球化的意识之中。

文化全球化语境一个重要的标志,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2]张柏然指出:“全球化在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各国、各族文化通过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原来闭关自守的狭隘界限而走向开放和多元,形成一种‘世界文化’的新格局。”[3]当今不少人对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就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消亡。存在这一误区的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正确理解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全球化的真正内涵。

文化的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出现的一种文化交互现象,文化的全球化是民族性的。文化全球化并不等于世界文化的统一,它包含着对全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认同,因为只有把一个优秀民族文化纳入全球化当中,这个民族才可能有新的活力和生机,而吸收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同样也会给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注入多元化的血液。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文化全球化的主体是各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翻译研究也逐渐转向文化方向,因此,民族文化翻译近年来备受关注。

二、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文化转向

翻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语言学派译学思想代表人物之一J.C.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4]可以说翻译活动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对译者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倘若译介不当,导致以讹传讹,轻则误人子弟,重则贻害国家”[5]。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被置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更为复杂的研究,当前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原则似乎占了上风,人们更多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待翻译这一问题,不把翻译看作单纯的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把它当作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满足相互间的交际愿望,但因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又制约着这种愿望,有时候产生分歧,甚至误解。翻译无疑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搭建了一座桥梁,但翻译最难做到的是在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文化中进行鲜明、透彻的理解与诠释,并将文化的差异以较为完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使之不仅能读懂译文,还能深刻领悟到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内涵。而通过翻译为这种文化沟通而搭建的平台,并不能说是一种文化一体化的起点,更不能说所有的翻译都应以语言作为参照而进行,因为全球化语境下的全球化文化不仅包含了文化发展的同质化,也包含了文化发展的多样化。立足于辩证分析的思想,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跨文化意识,考虑到词语的文本内涵、功能、翻译目的、读者对象等因素,更要正确认识全球化语境下翻译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身份的影响,这就要求译者具备较好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肯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诉求在全球化语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采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法,并正确处理好归化与异化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应对全球化语境对文化翻译的冲击与影响,发挥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三、全球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策略

与普通的汉语新词相比,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具有生动贴切、简练明了的色彩,它是在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与背景下产生的。对于网络新词的翻译,应该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下进行,充分考虑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价值观等因素影响人们对于网络新词的理解,学会适度抛开自己民族的文化,站在他人的角度认识网络新词。

在对网络新词的翻译策略中,可以首先采用“归化”的手法。所谓“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为目标或以目的语读者为归宿,把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并且让该文化内涵的解读方式贴近目标语读者的思想认知体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界代表人物尤金·奈达首先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即“从语义到语体,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尤金·奈达而后在其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提出了归化翻译“功能对等”的思想。[6]所谓“功能对等”,不是单纯地在翻译中把文字与文字一一对应,而是主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文化认识上的对等,能够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然而,两种语言的意义、文化、形式等,不可能完美地匹配,可以适当采用“舍弃形式”、“重创”等翻译技巧,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王佐良曾说:“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理解,采用归化法正是基于两种文化明显的差异性来保持译语和源语最大的等值。”[7]

例如,“囧”字成为当今网络聊天、微博、微信中使用最频繁的网络词语之一,并成为一种流行的聊天表情符号。它被赋予“尴尬、无奈”之意,人们很容易在英语中找到与该字相应的等值语翻译,将其译为“awkward”或“embarrassed”,帮助目的语读者懂得该词的意思。再如,近两年非常流行的网络口头用语“坑爹”,如果翻译成“cheat father”,这就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因为“坑”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有“骗人”的意思,但“爹”却很容易让外国读者误解成“爸爸”的意思。如果说话人自己被骗,一气之下说出“坑爹”,意思就是“坑我”,只是说句占便宜的话,以解心头之恨罢了。连父亲老子都敢骗,可见害人程度之深。所以译成“cheating me”,“deceiving me”就不会让人误解该词的内涵。此外,2015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网络新词大多采用了让译语读者更好理解的归化译法。例如,“也是醉了”本意并不是喝醉,而是表达一种无奈、郁闷的心境,通常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译为“Are you kidding me?”或“I become crazy”。同样,“给跪了”一词的出现,本意是因对方在某种能力上太强大,表达内心的膜拜之情,译为“我服了”(You've got me)或“我输了”(I surrender)之意。点赞(give a thumb up)即是表达对好人好事的夸奖;“约不约”(wanna date?)、“萌萌哒”(cutie)、蛮拼的(pretty strenuous)等当今正处于潮流的网络新词都是采用了归化的译法。总之,采用归化的译法主要寻找网络新词所代表意思的源语等值语,译语表达的用法也基本符合英美国家的口语表达风格或是英文俚语表达习惯,更有利于让译语读者快速并准确地理解该词的意义,有效地避免了歧异和文化差异的冲突。

(二)异化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政治上的殖民已经不复存在,反之取代的是文化侵入与扩张,主要表现为西方国家利用文化输出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的地位,学者称其为“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在当今世界这个和平的年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帝国主义”已经出现端倪,经济强大的西方国家在媒体上以绝对的优势霸占着话语权,这直接影响着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传播。而在全球化文化的发展下,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也必然存在着霸权与反霸权、渗透与反渗透的对抗,而文化地位的不平衡也正是制约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弘扬东方文化并将其在世界上发扬光大,翻译便起到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使东方文化通过这座桥梁走向世界。这些年来,汉语这一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关注和青睐。

汉语网络新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译者如果一味地采用归化的手法追求译文的通顺流畅和地道,久而久之,容易淡忘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越是民族的,其实越是世界的。所以在网络新词的翻译中,更应该注意异化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所谓“异化”,提倡保留源语的语言特色和思维方式,就是要有“洋味”。为了保留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忠于原文,而异化法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一种趋势。与主张“归化”的代表人物尤金·奈达相反,国外主张“异化”的代表人物有韦努蒂、伯尔曼和布鲁尔等人。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认为:“异化式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以抵御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8]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认为:“易助于西方文化霸权并具有 ‘我族中心倾向’的归化译法,忽略了源语文字的含义而只注重源语文本意义的表达。”[9]国内学者谭慧娟也主张更多地采用异化的方法以 “更充分地发挥语言在当代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渗透的重要作用”[10]。

如,“给力”一词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网络新词之一,它的意思是给予力量、使人振奋,最流行的译法是 “gelivable”,“不给力”则译成“ungelivable”。虽然在英语中很容易找到与其对应的意义等值表达,但是“gelivable”似乎更能让西方人接受,更能把这个特色新词的文化魅力带入到西方。另一个如火如荼使用的高频词“不作不死”,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目前广泛流行于各大社区、论坛、甚至部分主流媒体。它的译法“no zuo no die”已经被收入美国俚语词典。这个词当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含义的莫过于“作”这个字,它有折腾、自讨苦吃、不自量力等意思。我们把“作“的这种特色含义传达给了西方读者,并被他们所接受,说明这“作死”的节奏不分国界,全球都有。以上几个网络新词翻译的异化之妙在于,人们用新创造出来的英语单词表达特定的含义,而我国网络新词的诞生更多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或是由某些名人的公开言论造就了一种新词的出现。所以,异化翻译法的另一个精髓之处在于如何体现网络新词在我国代表的社会现象和产生的文化背景意义。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但能有效地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我国网络社会文化背景的平台。譬如2015年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有钱就是任性”,人们开始频繁地在微博、微信中使用该词表达“炫富”之意,可用于对自己的自嘲或是讽刺好友的调侃话。该词的翻译中,译者并没有刻意译出“任性”这个词的归化等值意,而最贴切的译法公认为“rich bitch”(bitch仅可用于好友间的相互调侃),该译法充分体现了该词在我国所表达的意义,而且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任性”的内涵。近两年的网络新词还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人物,一个是 “土豪”,一个是“中国大妈”。在翻译中,如果用“the rich”或“the Chinese elder women”的归化译法来形容这两类人物是完全不足以说明这两个新词在我国当今社会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因此,在翻译中我们采用了音译法“Tu Hao”、“Da Ma”,直接将我国的两个特有词汇的社会文化背景输出国外,并被国外很多媒体、报刊所引用和接受。结果表明,采用异化的音译法更能传达网络新词的“新意”,并将中国的现代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结语

在文化高度全球化的语境下,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交互依存,相互影响,每一种文化在渴望被其他民族接受和认同的同时,也希望保留其个性。要实现文化的真正理解和交流,译者必须适当地杂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在面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时候,应该求同存异,既寻求本土文化和异族文化的相同之处,借助他人文本,实现自身民族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向世界传达本土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1]林承璋.英语词汇学研究[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许静.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全球化影响的思考[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7).

[3]张柏然.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理论研究[J].中国翻译,2002,(1).

[4](英)J.C.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穆雷,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5]陆晓芳.晚清翻译的实学性——南洋公学译书院外籍汉译考论[J].东岳论丛,2014,(12).

[6]Nid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

[7]王佐良.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8]Venuti L.The Translation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Routledge,1995.

[9]崔卫.也谈全球化时代的翻译伦理[J].思考与言说,2010,(7).

[10]谭慧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1999,(1).

【责任编辑:田 鑫】

H059

A

1004-518X(2016)05-024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客家文化研究”(12&ZD132)

猜你喜欢
译法归化新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