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

2016-03-17 02:54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普通高校管理

□封 雷 周 杨(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

□封雷周杨(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惜花费金钱进行体育锻炼,这便使得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价值不断提升。本文以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模式与特点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提出了按经济规律进行管理与经营性体育场馆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比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在建立体育场馆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便更为有效地探索当前适应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为今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场馆中,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功能是为了高校体育的教学工作而服务的,为了为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机会、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场所。.随着高等学校日益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高校体育场馆的现实功能也逐渐多元化,其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当前健身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资金和闲暇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对于健身的追求和健身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增强,人们宁愿在健身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因此,可以看出,健身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管理的模式与特点

何为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就是指在进行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形式,管理模式与管理形式具有一定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各自所使用的范围与层次上。从当前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共场馆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管理模式,另一种是经营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行政管理模式的管理经费是由国家进行统一发放与拨款,而经营性的管理模式通常是较为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活动中通常是由上级向下级进行传达,而经营性的管理方式则是在完成影响的任务后实行多种方式的经营;行政管理模式在分配模式上基本是固定工资以及福利待遇,而经营性的管理模式通常是发放工资和奖金等形式;行政型管理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经济体制,而经营型管理则是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来说,其建立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训练要求而建立的,竞赛是其建立的最主要的前提,因此,它不属于经营型的场馆,对高校体育场馆实现良好的利用,帮助学校完成教学与训练工作是其关键,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平台,帮助提升学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从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来说,其工作相对较为繁琐,主要有体育部门进行管理、个人承包管理、单位进行协作式管理、全物业管理模式等等,这众多的管理模式中,体育部门管理和全物业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更为常见,这叫导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普通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方式中以物业管理为主,这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体育场馆在管理上的合理分工,以便于工作的协调进行,另外,要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中设置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按劳取酬,这样便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在进行高效体育场馆的管理中合理分配,为高校创建一个良好的经营管理平台。

2、根据经济规律发展进行高效体育场馆的管理

对于高校的体育场馆来说,尽管其所属事业单位,不参与社会物质的生产环节,但是其却属于社会的服务领域,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可以被视作一个经济实体,它可以作为商品看待,这中商品要想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就必要简要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不论是自主经营还是承包经营均可,它均符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经营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经济规律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市场的经济规律,有效适应市场中供求的变化,在体育场馆的经营运作中,要学会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以馆养馆。随着当前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劳动强度的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个人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许多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为此,高校体育场馆应该肩负起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责任,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尽最大可能地满足高校师生与社会各界的需要,有效提升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与利用率,提升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但是,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体育场馆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为此,不断提升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体育场馆的健身设施,有效协调学校的教学工作、训练竞赛工作以及对社会的开放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各界的健身需求,不断更新体育场馆的管理观念,做到解放思想、资源共享,进而开启全民健身的新时代。

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当前健身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调查显示,世界上的人口中有奖金三分之一的人口与体育健身相关,他们在日程的生活与工作中都与健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资金和闲暇时间可供支配,人们对于健身的追求和健身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增强,人们宁愿在健身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因此,可以看出,健身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为此,作为高校的体育场馆来说,其对于社会的价值在逐步提升,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将成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场所,由此可见,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体育场馆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健康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高校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占地面积通常相对较大,在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十分巨大,对于一座正规的体育场馆的建立投资来看,需要花费大约3亿到4亿的资源,且每年都需要花费一部分维修费用,这部分维修费用大约占整个投资资金的2%。与此同时,体育场馆在日常的管理中也需要支付一笔费用,从体育场馆的投资到体育馆的顺利建成和使用,每年都要花费一笔巨大的费用来确保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行。由此看来,体育场馆从建立之日到今后的正常使用都要花费巨大的建设与维修费用。从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经费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经费往往都是十分紧缺,捉襟见肘。为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在高校如何搞好经营性收益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收益,有效弥补高校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修中的不足,这一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4、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4.1、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理念,实现“以人为本”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为社会培养人才,实现全面发展,而高校的体育场馆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高校的体育场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对人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在管理中要处理好教学工作、训练任务与竞赛环节间的关系,做到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使用与有效维护。对于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应该更新体育场馆的管理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有效遵守市场经济的相关规律,并积极向社会进行全面开放,不断提升开放程度。另外,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也应该起到必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有必要对相关的管理部门放手经营,进而协调好高校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断激发工作人员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建设贡献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4.2、不断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队伍建设

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要先做好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与规范,这是由于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与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管理人员良好的个人素质与业务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否则便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体育场馆应有效用的发挥。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管理人员尚未明确自身位置,不能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服务者,而是以领导者的身份从事管理工作,进而导致管理效力低下,服务态度恶劣等情况的发生。为此,在进行高效体育场馆的管理中,要不断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断培养管理者正确意识的树立,提升服务意识,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尽可能为学生、为校园创造更好的健身环境,进而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4.3、提升宣传意识,注重良好形象的树立

高校体育场馆尽管不同于其他盈利性的体育场馆,但是其广告宣传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来说,要不断提升其宣传意识,注重对体育场馆的广告宣传工作,不断提升体育场馆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体育场馆的认知程度与了解程度,以及相关培训教育课程的开设时间等相关问题,体育场馆不仅得到了高校学生,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市民的认可,这才是其优势所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高校体育馆从其他社会化的体育场馆中脱颖而出,继而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与支持,久而久之,高校体育场馆便会在体育产业化与社会化的进而脱颖而出,经得起市场经济的种种考验,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4、不断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制度

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实际来看,许多场馆均开设了许多有偿性的服务活动,尽管这些活动提升了高校的经营性收益,但是却由于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经验而导致经营效果较预想存在差距。为此,高校体育场馆应该在进行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对于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工作的增收节支工作,控制好体育场馆管理的收支工作,不断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高校的相关规定做好体育场馆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对于各个高校来说要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选择并不是主观臆造的,也不是照搬照抄的,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选择合适管理模式。因此,在各个高校进行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密切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体育规律的管理模式,争取在最大限度上尽可能地发挥出高校体育场馆的效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1]张华,刘营,耿廷芹,孙永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4.

[2]宋宏伟.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精细化经营与管理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

[3]李红霞.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4]刘宝亮.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利弊分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1,03.

[5]潘晓波.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究[J].内江科技, 2013,04.

[6]董少伟,石德强.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4,0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普通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