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

2016-03-17 02:54彭一腾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9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环境

□于 洋 彭一腾(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99)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

□于洋彭一腾(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061199)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途径,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

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在达到物质要求之后,开始关注生存环境、精神享受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注重身体健康,积极探索养生方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重视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的体育教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积极分析体育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索体育教学环境优化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深入,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高校必须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综合能力锻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1.3、体育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普遍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些高校存在教师占用体育课堂开班会、讲文化课等现象。也有一些学校体育课程场地不够、缺乏体育器材,导致体育教学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高校应积极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硬件设施

虽然体育教学已引起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一些高校体育仍存在硬件设备不完善的问题。首先,有的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由于高校学生人数较多,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体育场地不够用,操场被足球、篮球等课程占用,导致学太极拳、排球等占用场地较小的班级只能重新找地方。另外,有些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落后,操场没有建设塑胶跑道,学生在进行跑步、踢足球活动时,操场上会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抵抗心理;其次,缺乏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缺乏充足的体育设备,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例如,在足球课上,由于学校足球数量较少,几个学生共用一个足球,极大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时间,教学质量不高;最后,体育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一些高校的体育设备过于陈旧,甚至出现损坏的现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有些学校操场的单杠、双杠、秋千等设施缺乏更新换代,不注重检查维修,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2、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认为学生体育课不重要,占用体育课程补文化课、开班会等。另外,有些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教授,在体育课上不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而采取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方式,出现体育课上学生围在一起闲聊或者直接回宿舍的现象;其次,教学内容单一,有些教师在体育课上只组织学生进行跑步,做操等活动,缺乏篮球、排球、交谊舞等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导致学生体育技能缺乏;最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缺失。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辱骂、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打击学生自信心。甚至有些教师在体育测试中,利用职权之便,给某些学生打高分,体育考试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2.3、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认识

首先,有些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认为体育课程就是玩耍放松,在体育课上找借口逃课,拒绝体育锻炼;其次,体育课要求学生穿宽松的衣服,便于运动,而一些学生认为宽松衣服不够美观,不按体育老师要求穿衣服,体育课达不到锻炼效果;最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技能的传授,缺乏充足的锻炼时间。教师往往将体育技能的锻炼布置为课下作业,而学生在体育课程结束后便将作业抛在脑后,不能及时巩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技能,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

2.4、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体育教学大多在露天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对体育教学产生极大影响。大部分高校在雨雪天气取消体育课程,导致教师难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我国冬冷夏热的气候,学生普遍抵触在冬天和夏天上体育课,体育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3、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途径

3.1、学校应加大重视力度

首先,学校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学校应加体育课程投资力度,更新体育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证体育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学校应置办充足的运动器材,满足学生需求;其次,高校应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草坪操场,优化体育课程环境,同时,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拓宽体育场地,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最后,学校应重视体育课程项目的开设,开展多类型的体育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爱好对体育课程进行选择。例如,学校应开设舞蹈、排球、太极等课程,让学生选课,并积极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担任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体育技能锻炼。

3.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重视体育课程,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避免教师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另外,体育教师要端正态度,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锻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应提高教学技能,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各种体育运动,重视自身体育技能的提升。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面对雨雪天气,户外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上体育课,利用网络技术播放体育竞赛节目,或者为学生讲解我国及国际体育发展现状,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对体育的了解。另外,教师应积极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类型体育运动教学,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制,掌握技能。最后,高校应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学校应积极宣传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座,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3.3、端正学生态度

首先,学校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保证学生体育课堂的出勤率,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增强自身体质;其次,学生应正确对待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提出的穿着等方面的要求,理性认识教师的出发点,不能一味追求个性,放纵自己的逆反心理;最后学生应重视体育课堂作业,将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完成体育作业,不断提升体育技能。

3.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一味强调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师生关系不平等。对此,教师应积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自身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技巧总结,并加以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做朋友。由于体育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建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通过微博、QQ、微信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学生情感价值变化并加以针对性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强与学生互动,积极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针对不同爱好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5、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采取体育运动测试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依据,但是由于学生水平高低不一,教学评价难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打篮球,在体育课上不用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篮球,缺乏丰富经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缺乏篮球运动的优势,导致学生在体育测试中无法取得好成绩,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从而失去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学校应积极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教学初始,测试学生本身的体育技能水平并进行记录,为学生树立相应学习目标,在评价过程中参考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体育运动测试受情感状态、天气、及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测试成绩有一定偶然性。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应将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及课堂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增强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另外,传统体育教学评价通常采取教师记录考试成绩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体育教学评价存在一些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而贿赂教师的现象。为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在测试过程中,设立相关人员监督教师的记录操作,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3.6、积极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大多高校积极重视体育教育环境的优化,加大体育课程投资力度,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工作取得巨大进步。但是高校的体育教育只限于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程成效不大。因此,高校应积极营造体育文化氛围。首先,高校应将体育文化纳入校园精神文明体系,加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体育文化宣传,组织体育活动,开展运动会,培养体育文化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建立羽毛球、篮球等社团,定期组织社团活动,加强社团成员交流互动,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体育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学校应积极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其次,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组织学生观看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体育文化深入学生思想观念,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4、小结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养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制,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积极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索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方法,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快高校新课程改革进程。

[1]杨锋,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

[2]张兴洪.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王雷.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

[4]贾靖.延安市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陈铁龙,熊茂湘.论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Z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环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体育课
环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