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016-03-17 02:54孙海潮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大学生

□孙海潮(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孙海潮(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和能力的关键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终身体育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认可,高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健身的栋梁,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其更加有精力去工作、生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研究对象,首先解释了终身体育的概念,然后对其高校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献计献策。

高校体育教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生体育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思想,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这一思想却有较大难度,主要是受到体育课教学以及其课程设置规律的限制。课外体育活动为这一思想的贯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高科技产品的运用,日常生括节奏的加快,劳动者的体能运动减少,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特别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应该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高校学生毕业之后要进人社会,他们将继续学习、工作。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及方式与之前有很大差异。现在大学生网上交流增加,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可口的饭菜、心仪的物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宅男宅女,他们整日沉浸在虚拟网络构造的生活中,对现实生活不闻不问,更别说锻炼身体了。新闻报道上也有年轻人上网时间过长猝死的情况。因此终身体育的提出也就势在必行了。

1、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终身教育理论指出:“一个人学会生存,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终身教育思想也影响到体育教学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终身体育教育的转变。终身体育锻炼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自觉的接受终身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身受益。要想做到终身体育,首先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它是从人生健康发展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而终身体育意识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观念,体育运动能有效的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延长人才为社会贡献的时间,起到保护人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与水平的必然趋势。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清晨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广场舞、太极在这些人群里广受欢迎。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锻炼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充足的精力,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这就给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教育的成果,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提出终身体育的含义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研究,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师生关系的处理方面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养成终身体育健身的习惯。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学与用的衔接点,而且也是大学生进一步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重要阶段。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突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培养新一代跨世纪人才质量的问题,其意义深远。

2、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认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知识分子早逝现象频发,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在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与体育意识淡漠。高等学校是培养祖国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校体育肩负着培养这些高层次人才健康体魄的重任。现阶段,高校体育还未能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正好表明了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高中阶段,由于面对极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主要时间用于学习,用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少之又少,而相关教育机构对学生体育锻炼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很差,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学生因为一直以来学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严重不足,终身体育意识更有待形成。

其次学生在大学期间自主性活动增加,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受各种限制,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大学期间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还有各种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学生会工作等。那些外向型学生整天忙于各种活动中,根本没有闲暇时间用于体育锻炼,也不会想着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参加各种活动,但也没闲着。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使他们沉迷在自己一方屏幕里,对外界事物概不关心。对他们来说,整天不出门是常见的事。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还是非常不足,需要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身体基础。当然体育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教学态度、方法、手段也是影响体育教学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活动内容又比较单一,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爱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他原因还有课程选择情况、教学模式、学生个人情况等。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

3.1、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和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正好迎合了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满足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投入少的特点满足了学校教育低成本的需要。而且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体育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熟练的运动技能及严谨的教学态度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感和积极学习的欲望。教师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向教师期望的发现发展。

3.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随着时代变化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比如很多体育动作学生不理解,不容易掌握,而老师熟练的动作在示范是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准确演示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在采用教学方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以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3.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自我锻炼的能力

主体性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一项活动,自觉学习从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意识。要想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就要让体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主动追求。因此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和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终身体育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自然会不自觉地注重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使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教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此外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同时要对学生独立锻炼的次数、强度、动作作及时指导,促进学生自主积极锻炼。

3.4、拓展体育锻炼的途径,将终身体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体育锻炼不是体育课的专利,很多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进行锻炼就够了,平常不用锻炼。这是不对的,体育锻炼与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可以在生活中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既利用了时间,又增加了锻炼,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及学生都要积极拓展锻炼的途径,为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可能。

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终身体育的地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综合发展是从对实践过程的体验开始的。个体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从体育活动的体验学习中实现的,它的价值不可忽视。正确的实践可以让人从中获益良多,加深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获得更多接触体育活动的机会,在自然生活中获得更为切身的体验,提高体育能力。

评价机制也是激励的一种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新评价方式,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客体、形式的多元化,提供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民主公平的评价系统,从而为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掘体育的深层意义。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锻炼身体与意志,提高身体素质与思想水平。这是和学习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怀着正确的心态投入的体育锻炼中,让体育成为生活、人生中的一部分。

[1]李冰,张海龙.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2]王光炎.转变体育意识——体育终身化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8.

[3]张华文.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5,04.

[4]裴立新,朱长跃.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前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01.

[5]林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10,01.

[6]王婉珍.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7]李雪萍.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思想[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