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16-03-17 02:54李昀霏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00875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4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000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李昀霏 李 勃 李 茜(.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00875;.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4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0009)

我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李昀霏1李勃2李茜3(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2.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246133;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29)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体质的现状调查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探讨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对大学生和学校领导在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对策

前言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退化已经是逐年的现实情况。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5年北京市对大学生体质的检测报告显示,6-12岁学生不及格率为3.64%,12-14岁学生为0.40%,14-18岁的学生是0.31%,18-22岁的学生的不及格率最高,达到10.23%。通过与部分一线教师和体育专家探讨为什么现在大学生体质会不断下降呢,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1)学生的运动量严重不足,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3)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知识文化课学习,对孩子身体体质方面的发展重视不够;(4)大学生对健康认识不够,认为越瘦越美,形成只节食减肥不加强运动造成营养不良;(5)电脑、游戏机的普及使大学生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学生周末和假期不愿走出家门到户外去,不愿参加体育运动,对运动的兴趣不高。

1、《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的内容和意义

1.1、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

《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是我国体育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高校教育要树立使大学生健康为重要的的指导思想”的精神,促使大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上好大学各项体育课,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可以让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不断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提醒自己并催促学生加强锻炼,这些都有助于你去安排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1.2、《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及评价要求

根据《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50米跑或立定跳远(选测一项),握力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选测一项)。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目前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期刊网上查阅各种往年的资料,更好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各种原因和研究对策。

(2)比较法。

作者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体质和往年的进行比较,发现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非常明显,迫切需要解决的方法。

(3)调查法。

作者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调查,了解到很多因素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结果与分析

3.1、当代大学生体质的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指出,目前大部分学生体质状况可以总结为4个字:“软(肌肉软)、硬(关节硬)、笨(长期不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晕(前庭耳蜗神经)”,这基本反映了目前大学生体质的基本现状和特征。近20年,我国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一倍,体脂高(肥胖)的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但乡村男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豆芽菜”状况仍然存在。大学生的肥胖多为单纯性肥胖,主要是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

大学生部分身体机能方面肺功能出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幅度在171.62-317.01ml之间。肺活量反映了人体肺的容积和工作能力,是评价生理机能的基本指标。除了疾病外,影响肺活量的原因主要有由于长期缺乏有氧耐力训练造成呼吸肌欠发达,呼吸气道不畅等。

大学生年级越高,身体素质越差。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学生每周两课时的课堂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再加上刚入学的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作息制度正常,体质健康水平尚能保持原有的基本状况。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或没有体育课,学生缺乏正常体育学习机制的制约,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只能靠自身的自主性、兴趣来参加体育锻炼,再加上生活作息、学习习惯养成不良倾向,身体素质状况不断呈下降趋势。

3.2、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中学生体质基础薄弱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自然因素。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是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的学业很重,根本没有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每天都是重复起床、上学、吃饭、睡觉,基本都是两点一线。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坏境,没有升学压力,没有父母的约束。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没有形成良性的关系。很多大学生也是家庭的独身子女,他们则不喜欢从事一些有负荷的运动,体育选修课也是选择一些室内的负荷小的,而且还要容易通过考核的运动项目。

(2)体育锻炼氛围不浓体育场馆器材不足。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他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都知道体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但是有许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较少。自己缺乏锻炼意识,不主动去参与体育锻炼。

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拨款修建的,规模大的学校有体育馆,一般大学只有田径场(包括足球场)、游泳池(或馆)、篮球场、单双杠等。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校抓住机遇改善了校园多方面条件,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个别高校的体育设施已经可以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项目。但由于近几年各高校都扩招,本来人均面积就少的体育场馆越来越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导向偏差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

现在大部分高校进行课程改革,对“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理解出现了偏差,大部分体育教师过度地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学生心理健康和愉悦,放弃了体育课程增强体质的功能,忽视了体育课的强度、密度等指标。由于猝死事件在体育课上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学校都在降低运动负荷上“下工夫”,再加上目前高校教育大众化阶段,体育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量,许多体育课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追求运动负荷和课程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体质的下降。

(4)体育考核制度缺乏激励机制是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诱导因素。

原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改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本是改革者美好的愿望,希望降低测试标准能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兴趣,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标准太低,起不到其对锻炼者的影响力。因为,对大部分同学而言,无论平时锻炼与否,只要参加测试基本上都能达到及格或者及格以上的标准。对提高其锻炼的积极性价值不大,学生不愿意也不需要再到田径场上去锻炼,学生更是难以对自己体质的下降引起足够的重视。

4、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对策研究

4.1、加强舆论导向使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在全国推广在高考中加入体育考试,引起学生自己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重视。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实行了这项制度,但是还是不够完善,希望通过个地方教育机构的动员,使这项政策得到很好的实行。

4.2、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习惯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体能锻炼。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认识、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应该有一定的要求和比例,注重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注重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避免在教学中盲目的迎合与迁就学生,从而导致只重视学生参与兴趣,轻视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的思想。

4.3、建立健全大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

建立健全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监督管理和引导,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并进行及时的遏制加以引导,避免不良发展。要做到监督管理为辅,引导为主,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良好氛围。

4.4、打造全民健康工程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职进修提高知识结构,以适应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一是在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或体育与健康学院等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健康教育师资;二是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尽快担负起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对承担健康教育的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1)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兴衰,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时刻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通过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和人类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2)教育部门、教师、学校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关注的力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5.2、建议

(1)高校应以提高大学生健康为目标,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和多种学校体育传媒传播体育知识,提供广泛的体育信息,创建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还要改进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增加体育课中身体素质的练习比重,使大学生能真正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与技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学校在抓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竞赛;

(3)完善高校体育设施与环境,增加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

(4)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应实行大学生体育的全程教育,使之与终身体育接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6.

[2]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3]史立峰.大学体育选修课发展前景的影响因素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报,2005,17.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R]. 2005,6(07).

[5]王虹.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6,12.

[6]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13.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