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平台探索新模式
——“一里营”项目实践特色及其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启示

2016-03-17 12:21沈银花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企电子商务师生

沈银花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663)



借助新平台探索新模式
——“一里营”项目实践特色及其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启示

沈银花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663)

随着《职业教育法》的不断推进,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已经越来越受到职业学校的关注与重视。2015年是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年”,学院以电子商务教育生态实战系统网上商城——“一里营”建成上线推广之际,突破了以往的合作特性,凸显了新的学校专业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合作的新模式,为学院的办学与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启示。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网上商城

随着《职业教育法》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学校结合社会、行业需求,培养真正企业需要的人才,服务于社会,是所有职业院校面临的亦需解决的一个共同课题。“一里营”是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5年着力打造的电子商务教育生态实战系统的网上商城。学院借“一里营”平台建成上线推广之际,从实践层次将校企合作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次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与推广。

1 学院“一里营”校企合作特色

1.1全局全员参与意识

为配合“一里营”上线前的宣传造势,网站携手广东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职业技能竞技真人秀节目“2015技行天下之圣手天裁圣手”,承担该节目的电子商务运营推广,共同打造营运平台,既体现了网站的高品味与新时尚,又突显了职教的技能特色。为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学院组成了强大的技术及运营团队,全程倾力打造营销平台。从该节目还未录制前,就对导师、选手的个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到现场进行直接谈访,拍摄选手的剪裁、设计等工作照片。节目录制时,派出师生到现场观摩、录制、写现场速记、捕捉赛场亮点写专集报道。节目播出后,各组各司其职,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与个人微信、主流网站的论坛、贴吧、百度、天涯等问答平台的新媒体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推广。

1.2专业内分工专业间协作

由于这一网站平台是由全院师生一手打造,从命名、Logo设计、宣传海报的制作到现场报道宣传、后期推广等都是由各专业教师分工协作完成的。比如:全校师生征名,计算机广告设计专业的师生设计Logo与宣传海报,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负责整个项目的总体策划运营,文秘专业师生现场速记,电子商务专业师生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后期推广。在这种广泛深入地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职教校企合作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专业岗位概念,逐步了拓宽的专业视野与边界,深化了师生对大专业、泛专业的认识,帮助他们突破岗位局限,树立职业视野。

1.3师生共同参与渗透导师制度

项目的整个运营过程,从项目动员会、阶段汇报会到总结会都是各项目组全体师生参与,学生与教师一起发言、汇报、提建议、作总结。另外,在人数的安排上,学院确立了1∶3左右的师生比,组建不同的工作小组,1位专业教师带3位学生参与。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布置真实的工作任务,将手把手地从实践层面对所带的学生进行技能指导,高质高量地完成一项项课题。

2 “一里营”校企合作的意义与启示

2.1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学院与企业双方都比较看重学生的顶岗实习及毕业后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市场的需要,能否很快上岗,关注的更多是培养结果,而忽略的是培养过程,合作涉及较多的环节是实习,而没有切实深入到教学和技能实践领域。这导致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深,目标不明确,合作仅仅局限于形式,企业对过程的参与度不高,合作的成效颇微。学院通过“一里营”实践平台,将全方位、深层面、长期性地将校企合作推进一个新台阶。首先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大量引入有关“一里营”的教学案例并带学生实地参观“一里营”的工作间,回放相关资料与视频,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其次,将学校在运营“一里营”平台中遇到的一个个挑战分类列表,归纳出若干方面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相关专业相关课程的练习题与实训题,实景实情地锻炼、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电子商务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电子商务专业兼具创新与创业的双重优势。因此,借助“一里营”实践平台,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而且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该平台上线后,留用部分补充空间,给学生寻找并提供产品,版面设计、宣传与推广也由这部分“承包”的学生一手打造。

2.2对职教课堂与专业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以前可能因为职教学生较难管理,出于安全考虑,教学场所大部分是在教室,直观性、情境性不强,学生出去参观、实践的机会不多。而“一里营”平台上线后,由于其工作间在校内,基本没有安全顾虑,总策划给各专业、各课程的学生分配了不同的实践任务。而这些任务的难度都比较高,光有理论知识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从课堂走出来,查阅资料,市场调研,反复观察,善于借鉴。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不再将学生束缚在课室,而是放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市场,走进消费者。他们的感悟更真切,他们的想法建议更贴近实际也更有现实价值。

“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是传统师范院校的基本理念。但这些对于技工学校教师来说,远远不够。技工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一体化教学。这些培养目标与模式对技工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熟悉高超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讲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对学生操作技能项目方面进行有效地指导,在教学过程加大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符合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里营”平台的许多实践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外请的专家顾问数量有限,大部分实践是由专业教师带着一组学生做的。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可以说,教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非常考验教师的实践技能。那么多学生也在见证着教师是否可以“解实惑”,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这些合作,让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仅是传道授业者,而且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工巧匠与专家。

2.3对课程开发与考核方式变革的启示

通过项目实践,让我们教师进一步明白,要想培养学生独立的、全面的、完整的专业能力,需要跳出传统的章节知识点的传授指导。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与营销专业,有必要开设项目营销的课程,通过项目营销,让学生从头到尾地完成几次大型的营销策划,从产品的构思、信息的收集、市场的调研、环境分析、定位、定价、渠道开拓、公关、促销、客户管理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完整的全程参与,对他们营销能力的整合提升将会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在热火朝天的校企合作推动下,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开始对某些专业课(比如营销策划、市场调查、推销技巧、营销口才等)的考核进行改革,以项目考核法、类岗位考核法代替传统的知识考核、试卷考核,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促进并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种半被动的逆向变革方式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卓有成效。

2.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每年4~6月份,学院会举行技能大赛,而这期技能大赛的许多项目都来源于“一里营”真实的素材、运作的过程、市场的需要,如:海报设计大赛,我与“一里营”的故事,网店文案创作,软文营销大赛等。通过技能竞赛,不仅让选手充分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技能、绝佳的创意,而且还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同时,技能竞赛要求参与度高,90%以上学生都有参加。学生竞赛过程与结果的展示与评价让教师摸清了学生各模块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了差距,明确了需加强及改革的方向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以上是学院在借助“一里营”平台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在以后的合作中,也许还会涌现一些新难题新挑战,唯有不断克服不懈努力,方能不断进步。

[1]叶鉴铭.校企合作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等教育,2011,(3):70-72.

[2]万伟平.公办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3):8-11.

[3]吴佳瑜.试论校企共同体的社会服务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65-68.

猜你喜欢
校企电子商务师生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麻辣师生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