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6-03-17 12:21时海霞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

时海霞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

时海霞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定义与内涵,结合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力缺乏的现实状况,对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力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力提出四条有效路径。

产教融合高职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1]。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实现产教融合,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力成了必然趋势。

1 产教融合理念的定义及内涵

产教融合即将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的有机协调与融合。“产”和“教”所指的都是广义上的概念。“产”泛指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有关部门从事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教”泛指教育部门、学校所从事的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主要是指教育主体部门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即: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在企业的锻炼,掌握与岗位需要相适应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宗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办学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在教学、实训等方面需要企业参与。企业的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双方的刚性需求决定了产教融合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是职业教育的命脉[2]。

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素质养成及专业技能以及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提供机会,而且还能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实现产教融合培养高职学生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意义

2.1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以培养具备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从培养环境、培养内容、培养形式、培养结果与产业保持一致。高职院校实现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在教学中融入产业元素,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岗位的实习机会,学生在长期的工作锻炼中不断掌握技能与知识,这不是光靠理解和记忆就能掌握的。此外,学生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进行锻炼,有助于深刻地体会和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

2.2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产教融合,将生产、科研引入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这样便于学生从参加应用技术研究中提升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供可能性,有助于培养胜任职业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实现高职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接轨。产教融合促使高职院校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等优势技能方面的考查,结合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实质上提高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2.3产教融合有助于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往往容易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在进行择业的时候,学生对薪资水平、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等因素比较看重,反而忽视了职业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缺乏对未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产学融合培养高职学生,为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了进入企业锻炼的机会。这也能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掌握与了解行业知识、企业知识以及相关行业的求职技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认识行业,了解人才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

3 产教融合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力的有效路径

高职学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受体,就业力的提升与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和学生自身素质密不可分。产学融合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客观就业能力通过以下途径得到提升。

3.1完善校企培养人才方案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

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要求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既要求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企业需求岗位的职业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并突显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多方面因素合力形成系统。通过鼓励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将技能比赛中的新标准、新技术及最新操作规范与专业建设相结合,通过大赛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利用实训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培养学生就业力为导向,为培养高职生的操作规范和岗位能力提供机会。利用企业的实训基地,将其建设成为高职学生就业力综合训练基地。学校应将就业力培养任务进行细致的指标化,明确将就业力培养任务列入实习实训计划,并注重对就业力训练的过程性评价。

3.2注重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

产学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生除了能为学生提供设置合理的通识课程,还能发挥隐性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作用,利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和专业社团参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学校为学生开展学生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也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核心能力及专业技能提供了机会。产学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通过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企业文化,从而可以增强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现实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企业在岗人员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综合来看,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以及发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能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努力发展方向。

3.3建立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做好学生就业心理准备

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师资的能力及素质进行全面综合的培养。就业指导教师应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动向,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在正式毕业前就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通过对企业的运行机制及企业文化进行熟悉,对就业技巧进行掌握,能准确识别就业过程中的信息陷阱,在企业的实训导师引导下早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顺利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

3.4构建完善的质量追踪评价体系提供全程性的学生就业指导

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的就业指导。学生反馈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状况,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准确及时的就业指导。产教融合培养高职生还可以借助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平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满意度与专业相关度等,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问题诊断,然后针对性进行专业调整和教学改进[3]。

4 结语

坚持产教融合理念下培养高职学生,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向,坚持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职学生的就业力的不断提升。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5-2.

[2]王建平.职教如何深化产教融合[N].光明日报,2015-09-15.

[3]李梅红,沈晓斌.高职生就业力现状分析与途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3):17-19,23.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职业写作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