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建筑新思潮

2016-03-17 20:02张东光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2
安徽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潮产业化标准化

张东光 (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2)

杂论建筑新思潮

张东光(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2)

文章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维度,从建筑本质的特征,杂论建筑思潮的表象特性。

建筑思潮;新型城镇化;建筑产业化

建筑思潮的产生、发展与研究,是对建筑这一思想客体的本质推进。人们有了需求,相应便有了为之服务的建筑,如何让被动产生的需求客体能更好的契合服务对象的主体呢?建筑思潮的涌动,便能彻底的推进这一进程。

我们在研究建筑思潮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包含了建筑的功能需求、空间需求以及表皮需求,在这些需求的研究中,经济基础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当经济基础较好时,被研究的对象在多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现。一般来说,在城市中,这种展现有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而在新农村建设中,这种展现随着当地较为局促的经济物质力度的限定,各种被研究对象的表征展现便显得限定性更强起来;而且,被研究对象在自身特征的展现中,也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及特色性。目前,我国在新农村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配套的去把产业化这一新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融入其中,并让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是目前相关建筑思潮研究的巨大推动。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经济基础,有的放矢,更好的、充分的利用有效资源,做好具有生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建筑建设产业化,便成为当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只利刃,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农村建筑建设产业化有效的与经济建设有序、互动的推进了一个生态区域的经济建设。在这种新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促进下,也对当地经济生态圈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在新农村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经济、实用、美观”建筑建设三原则的先后顺序是与城市建设中的排序有略微差别的。城市建设中,因其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促进、提升了城市生活生态圈中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在这个生态圈内,追求更为美好的表征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首选。这种情况下,建筑建设三原则便是“美观、实用、经济”这样的排序,在此时,尽可能的美观追求,至少与实用是平行的,而经济的控制,也仅仅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管控。

而在之前,甚至于现在,农村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经济、实用、美观”建筑建设三原则一直是以经济作为排序首则的,美观则绝对是无法起到任何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原因呢?

最主要的表象便是建筑在满足功能型需求时,兼顾的建筑装饰这一直观因素。多年来,建筑装饰的“张扬”与“内敛”一直是建筑设计中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简单来说,就是建筑表象的“简”与“繁”。“简”少“繁”多,便意味着建设过程中经济上更多的投入,而“简”多“繁”少,则意味着建筑“陋”像的体现,经济投入虽然少了,但建筑苍白无力的表象,并成为我国多年来农村及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展现。

“简”与“繁”,作为建筑建设中的一个主要矛盾体,多年来,也一直因为是否可以和谐共生,成为了各种建筑思潮所研究的对象。

建筑表象的丰富展现,确实在大多数时候是离不开“繁”的装饰的,而“繁”的加入,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方面,则带来更多的建材投入、更为复杂的建筑施工技艺投入及更多的施工生产力投入,从而带来更为巨大的建设成本投入,并在当今社会对生产时间有着极为苛刻的需求有了更为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之前,“繁”化的影响主因,便凝集到了三个方面“更多材料”、“更多生产力”及“更多时间”。降低“繁”的这三个不利因素,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解决建筑建设与“简”这一矛盾的相峙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建筑产业化这一新兴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产生,是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

建筑产业化能否推广,有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做好建筑的标准化体系。有了标准,工厂进行产业化生产时,便有了相应的准绳,从而能进行规模化的推进。而规模化后,毋庸置疑的,建筑生产成本便会相应减少,这是客观的一个经济规律。继而,建筑产业化便能尽可能的降低“繁”的三个成本投入。在1956年的时候,时任北京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的张开济先生曾这么说过:“住宅标准设计特别重要,因为它与国家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都有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从新中国成立后,即使是新时代的建筑思潮建立伊始,即使是建筑产业化进程还没开始进行,作为当时建筑新思潮的一个核心,建筑标准化便已经开始深入建筑思潮的推动主体——当代建筑师的内心了。

在当时,推动标准化,从根本上说,目的便是为了推动建筑的“合理设计、合理利用”,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建筑经济性的使用。其实,建筑标准化,在建筑思潮上贯穿古今,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建筑产业化的锐显,不过是其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展现而已。当年翟立林先生在“论建筑艺术与美观民族形式”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研究任何事物,必须先找出这个事物的本质的特征”,当翟先生从功能性的角度分析了从古至今的建筑时,得出了“建筑是从功能及美观两方面来替人类服务的,这是建筑的最主要的特征”。有了这么一个定义,同类型的建筑为了服务于广众,为了能真正做到接地气,那么,标准化,便可以彻底做到这些。不说国外,我国古时的《宋时营造法式》,便可以称之为标准化的典范。也可以说,这便是当时建筑思潮的凝聚展现。

到了今天,随着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不断的优化进步,建筑产业化,成为了一个新兴思潮接涌体现的地方,服务该系统的核心思想,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建筑标准化,便成了重中之重。

那么,此时的建筑标准化,应抓住哪些方面呢?一是,建筑服务的根本,就是空间的运用,空间的掌控,实际上是建筑模数的工厂化生产的实际转换;二是,建筑艺术服务的根本,就是已经可以成为系统化、具有代表性艺术特征构件的应用,从表征上来说,便是建筑一体化的艺术特征对待;三是,密切贴近于使用者生活的建筑装修系统的应用,成型的厨卫器具、成系统安装的建筑节能体系、防水体系等,都转化为可系统生产、装配的工厂构件。抓住这三个方面,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住宅建筑产业化,便能得到有效的推进。同时,再利用全新科技研发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彻底降低生产成本,便能让这种新型的生产系统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但是,在推进农村住宅建筑产业化的过程中,建筑思潮在起到核心旗帜的作用时,还是要规避一些问题。这类问题,杨廷宝先生在1950年时便已经具有先导性的指出:①对建筑真正服务功能核心思想的了解不够;②过于片面追求形式;③片面地去批判或执行某种建筑思想;④脱离生产第一线的现实。也就是说,建筑产业化既要接地气,更要能成为真正具有时代思潮推动意义的旗帜。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建筑思潮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有了这些,建筑思潮才能推动下去。

建筑产业化的理论服务体系,是当今建筑思潮的一个展现方面。建筑产业化,推进了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共性建筑的发展。但是,具有强烈个性建筑的屹立,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艺术特征的公共类建筑,其服务体系便需另外一种建筑思潮的建立来服务于其进展。此类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展现建筑个体的特性来。为之展现服务的“表皮主义”、“解剖主义”、“空间主义”,甚至于“生态主义”,各类思想接拥而至,各类建筑个体的展现,也纷至沓来。国内近些年兴建的“国家体育馆”、“央视中心”、“国家大剧院”都是此类思潮的典型展现。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即使是个性建筑,其思想如何交错、对峙,其核心,都是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与环境和谐共生。即使是再突兀的展现,也是让自己在环境中能有效的生存。从这方面来说,个性建筑的思潮,其核心在于“生态化的自然性”。

无论是建筑产业化推进,还是个性建筑的纷至展现,建筑思潮的核心,还都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当然,现在有了更为深广的认知,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建筑思潮,都要为环境服务、为自然服务,具有能融入各种维度的生态性、自然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肌理,开始彻底融入到新时代的建筑思潮中来。

TU-02

A

1007-7359(2016)04-0034-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4.012

张东光(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学士。

猜你喜欢
思潮产业化标准化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标准化简述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系统产业化之路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