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8 03:25赵忠仲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宿州文化产业对策

赵忠仲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赵忠仲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在概括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文化产业重视不够,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业态发展缓慢;文化企业未成规模,缺乏大型品牌企业;复合型专业人才奇缺,文化产业智库建设不足。进而提出破解这些问题的对策:落实相关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充分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文化产业链;扶植重点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研究旨在挖掘宿州市文化资源,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解决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宿州;文化产业;瓶颈问题;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惊人的社会效应得以迅猛发展,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和经济起飞的杠杆。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遗存下来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安徽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文化企业实力也实现较大规模增长。《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构建文化产业“一核三区”(合肥为核心,徽州、皖江、皖北三区)新格局。但就皖北区域而言,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地处皖北的宿州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文化资源丰富,因此探讨适合宿州特点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模式有着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1文化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产业总量稳步提升目前宿州市已经基本上形成奇石产业、书画产业、民俗文化产业(埇桥马戏、泗州戏、钟馗画等)、文化旅游产业四大支柱的格局(简称奇石、马戏、书画、戏曲四大特色),并随着网络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业态布局逐年呈现新的变化。

1.1.1传统业态保持稳步增长。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总量,特别是印刷等传统行业逐年保持稳步增长,包括印刷复制、玩具制造、文具用品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及视听设备制造等门类。戏剧、奇石、书画等特色领域稳步发展,各地域文化产业均有所为。宿州市所辖地域的萧县、砀山、灵璧、泗县、埇桥区内各有特色,萧县的书画产业成果丰硕,砀山的梨花旅游节魅力甚广,灵璧石文化节享誉中外,泗州戏艺术节氛围浓厚,埇桥马戏精品倍出,并带动砀山梨花节、萧县伏羊节等文化旅游的发展。

1.1.2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亦在快速成长。以中卡通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楚汉风云》、《符离集烧鸡》、《霸王别姬》等为代表的影视动漫产业,以钟馗画、虞姬园和灵璧石为三元文化建成的虞姬文化园、灵璧石文化园和钟馗文化产业园带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灵璧石文化节、黄淮海农资博览会、梨花旅游节、泗州戏艺术节等节庆会展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产业也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化产业链的增值和文化产值的增长。

1.2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增多,商界公信力不断增强宿州市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政策,并鼓励多元化的投资项目,支持有发展前景、有综合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宿州。2010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文化产业项目上,宿州市成功签约灵璧钟馗文化园、虞姬文化园等8个文化产业项目,共引资达17亿多元[1]。2011年宿州市又借助这一平台签约中国星光皖北影视基地项目、砀山文化产业园项目、灵璧钟馗文化园项目和灵璧虞姬文化园二期项目,4个项目共计23.5亿元。2012年宿州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12家成员党委共引进项目24个,到位资金达5.720 7亿元[2]。2014年宿州列入安徽省“861”项目库中文化产业类项目共21个,总投资289.14亿元,7月已完成投资12.7亿元[3]。2015年安徽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中宿州市占19个,类别包含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等。其中,灵璧、萧县被徽商协会评为最佳投资区域,侨、泗县入选苏商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且灵璧县的招商引资效果颇丰,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中国观赏石综合基地,一度成为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最快的县区。

1.3制度保障日趋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日益加快中共中央、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各项战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有力推进下,宿州市根据区域特点出台了系列扶持文化主导产业的政策及体制改革策略。2013年宿州市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专门设立旅游发展基金[4],努力将宿州市打造成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有利于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体制的转型和文化产业项目更好地落地实施。宿州市 11 家国有专业艺术院团完成了转企改制,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功举办灵璧石文化节、黄淮海农资博览会、梨花旅游节、泗州戏艺术节等节庆会展及系列文艺精品项目;钟馗文化创意园、神游世界动漫产业园、奇石文化园、全媒体数字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也积极推进;《渔鼓道情》等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隋唐大运河遗址泗县段更是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精品工程建设有所进展目前宿州市奇石、马戏、书画、戏剧四大特色文化项目在省内乃至全国已颇有成果。灵璧石带动艺术品加工交易及文化旅游,泗州戏、马戏、民间唢呐等带动文艺表演业,钟馗画带动艺术品及文化用品发展,分别成为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名片。“中国梨都”、“中国书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等荣誉也成为宿州市的精品窗口,宿州市的文化品牌逐步打响,影响力逐渐增强。

同时,宿州市在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中也积极打造精品工程。《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宿州、阜阳等地形成10个左右的省、市动漫产业基地和园区[5],强调在建立产业基地和园区时,一定要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借此平台,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卡通集团签约建设神游动漫产业园。加之动漫剧《楚汉风云》在国家、省级各类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同时世纪互联落户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一些高科技文化企业相继进驻宿州,尤以灵璧县为代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钟馗文化产业园、虞姬文化园和灵璧石文化园三园已成为精品,品牌特色较为突出。

2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2.1文化产业重视不够,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宿州市政府在中央、省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下,提出“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多次邀请专家做客宿州,就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新型智慧型城市建言献策,并从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工商注册、人才和激励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6]。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宿州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要求既从宏观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打造精品工程和特色品牌,也从微观上指出推进一些文化创意园区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7]。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奇石、书画、戏曲、马戏、唢呐等文化产业名片,推进南翔云集文化商业街等项目建设。但同时也未提出要主攻工业招商[8]。因此,从目前的政策角度来说,对于宿州市政府而言,文化产业若想成为支持性产业,就必须从上层建筑的规划理念和结构方针的调整上,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布局、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拉力,实现宿州市文化产业在皖北的领军优势。

2.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业态发展缓慢从总体上来说,宿州市文化产业总量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就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来看,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出版印刷、艺术品交易、戏剧市场、会展及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比重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动漫游戏、广播影视、文娱演艺、节庆会展等产业开始占据一定比重。从国内当前文化产业的融合视角来看,互联网文化产业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产业格局[9]。和皖北其他地市相比,宿州市虽然暂时走出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现状,但科技含量少,新兴产业虽开始破题,但发展缓慢,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产业也颇为薄弱,文化产业与部分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很难拉动经济发展。

2.3文化企业未成规模,缺乏大型品牌企业企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品牌效应及企业之间的链合度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相关研究显示,文化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从渠道到内容,从分散到整合,从国内到国际,其形式和领域越来越趋向于充分体现文化产业“内容为王”和“跨界融合”的本质[10]。近年来,宿州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各县的文化产业园区逐步发展,博物馆、民间艺术馆陆续开放,农家书屋、文化站也实现全面覆盖。2014年的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更是揽得新华书店、横店影视城、市博物馆、市文联、华夏集团、五柳风景区、虞姬文化园等一批企业支持。此外,中卡通、世纪互联、南翔云集文化聚集区、钟馗文化创意园、皖北星光影视基地等也陆续落户宿州。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较为零散,同一行业的文化企业未能形成企业联盟,同一产业不同企业也未能很好地形成产业链对接。目前,从省内来看,皖南主打“徽文化”品牌,芜湖打“方特”品牌,皖北宿州自身文化资源分布多而散,丰富但缺少统一,未有核心凝聚的文化精神引领,致使宿州尚未出现展现自身优势的大品牌,同时也未能吸引如万达文旅等已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企业来投资发展。

2.4复合型专业人才奇缺,文化产业智库建设不足文化产业是综合型、创意型较强的融合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对人的要求、对智慧的需求较高。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11],有思想、有创意、有温度、有深度的人才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促使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对接,将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资源。综合效益的关键,除了政策、技术等宏观环境的支持外,最关键的就是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人才。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在文化产业各具体行业中,文化旅游业仍居于文化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的主导地位,同时呈现出与新兴平台结合的新趋势;以网络新媒体和游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和平台两种因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电影、动漫、艺术品为代表的内容产业在保持持续发展的同时,呈现出理性回归的发展趋势[12]。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宿州市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指导,为文化产业发展“望闻问切”。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宿州市缺乏高屋建瓴的专家团队为其谋划发展蓝图,既缺少会展、旅游、设计等方面各行业的专业人才,也缺乏资源开发、营销策划、经营管理、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将是宿州市文化产业落地发展最大的困境。

3破解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策略

3.1找靠山:落实相关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基础发展转向转型发展,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宿州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动漫、出版等相关企业给予重点支持[13]。但政策支持对于整体发展而言仍显力度不足,现有政策尚未完全落到实处,领导宏观上的重视略显单薄,缺少统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力不足。成立统筹全市并联省里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逐步完善各领域,特别是有特色的政策体系,尽快科学编制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的最有力靠山。

同时,纵观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领域、各企业的发展现状,不仅需要在政策支持、领导重视层面上要对文化产业“拉一把”,更要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意识、文化资源吸引力宣传度的营造中“推一把”。

3.2重特色:充分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推进特色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宿州市拥有较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拥有楚汉文化、奇石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还拥有刘开渠、闵子骞、嵇康等著名历史人物。此外,泗州戏、马戏、唢呐等非物质文化在本地也具有广泛市场。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同时,宿州市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最核心的元素——特色,下一步最迫切的任务是要“特色”化。即问策于国内外专业的产业团队、项目策划团队等,高度整合宿州市的文化资源,打破目前多而散的现状,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用合适、恰当的途径与方式将宿州市的文化资源进行外化展示,使宿州市的文化产业具有精准、特别、鲜活的地域特色。

3.3建团队: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文化产业链宿州市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内部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各行业之间各自圈地发展。即使是发展较好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存在如何吸引游客,如何留得住游客的问题。均是当前的难题与重点,不仅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问题和旅游产业的问题,还涉及交通、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备的问题。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高度整合新闻出版、电影产业、广播电视、动漫游戏、网络新媒体、广告行业、艺术品经营、演出产业、会展节庆、文化旅游、设计产业、体育产业等核心产业,也要构建区域、县域、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用单一的产业、单一的资源、单一的区域带动已不切实际,每个产业之间的融合、产业链的延长都是推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4树品牌:扶植重点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皖北旅游尚处于“一流资源、二流服务、三流开发”[14]的起步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各因素。目前来说,文化资源并不缺乏,缺的是高度整合;文化服务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但却缺乏提升。目前最为关键的是,缺少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业。文化产业是生产精神领域的产品,因此培育品牌成为培养忠实用户和跨领域开发产品的重要方式。这里谈到的品牌既包括文化资源的品牌宣传,也包括重点文化企业的品牌打造;既包括品牌的策划,也包括品牌的后续运营管理。这里的“品牌”并非单一的如奇石等旅游景点,也非灵璧等地域品牌,而是一个整体的品牌,即将宿州市、宿州市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品牌进行综合打造、运营。因此在“十三五”发展期间,要把品牌战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提升战略,挖掘、打造、整合、培育一批具有宿州特色、皖北精神和淮河文化的产业品牌,并借助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品牌的宣传、培育和维护,提升宿州市文化产业的知名度、辐射度和影响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地处皖北的宿州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蕴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制定各种政策,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宿州市应该抓住机遇,全面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总结经验,调整思路,集中发展优势文化资源,创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武正闰.宿州8个文化产业项目在徽商大会签约[EB/OL].(2010-06-24)[2016-02-03].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0/06/24/003182699.shtml.

[2] 马春晓.市文化产业招商中心部署今年任务[EB/OL].(2013-04-01)[2016-02-03].http://www.ahsz.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797258.

[3] 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R].宿州:宿州市文广新局,2014:4.

[4] 李锋.宿州市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意见[EB/OL].(2013-06-16)[2016-02-03].http://www.zgfxnews.com/xw/content/2013-06/16/content_79223.html.

[5] 孙语圣.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1-12.

[6] 董菊花.关于促进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6):156

[7] 史翔.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16日)[EB/OL].(2014-01-27)[2016-02-03].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401/27/t20140127_2217068.shtml.

[8] 史翔.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19日)[EB/OL].(2015-02-04)[2016-02-03].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502/04/t20150204_4512509.shtml.

[9] 陈少峰,赵磊,王建平.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报告2015[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1.

[10] 陈少峰,张立波,王建平.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8-9.

[11] 张胜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3-174.

[12]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5.

[13] 杨洪军.宿州市出台政策扶持奖励文化产业[N/OL].江淮时报,2013-02-08[2016-02-03].http://roll.sohu.com/20130208/n365903056.shtml.

[14] 李跃波.皖北旅游:寻找腾飞的支点[N].安徽日报,2009-03-23(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uzhou City

ZHAO Zhong-zh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in Suzhou 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attention on cultural industry is not enough,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or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 emerg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slow; cultural company has not become scaled, large brand enterprises has lacked;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scarce,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rual industry think tank is insufficient.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mplementing relevant policies, optimizing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tform;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fully and promoting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promoting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extending the chain of cultural industry; fostering the key cultural industry, and building unique cultural brand.The study aims to excavate cultural resources in Suzhou City, build cultural brand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uzhou City.

Key wordsSuzhou City; Cultural industry; Bottleneck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5A048)。

作者简介赵忠仲(1987- ),女,安徽霍邱人,讲师,硕士,从事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5

中图分类号G 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0-187-03

猜你喜欢
宿州文化产业对策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