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作用

2016-03-18 12:12甘肃张诚志
高中数理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晾衣绳拉直高中物理

◇ 甘肃 张诚志



高中物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作用

◇甘肃张诚志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设置问题情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景时应该设计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问题,以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高中物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环境、当前热门的话题等,设置具有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从现实意义中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笔做一个实验:放笔自己滚动,学生会发现给了笔瞬间的初速度后,笔滚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笔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笔滚动时有没有物体阻碍其滚动?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停止吗?这样具有生活化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还能让学生充分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另外,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意,不要一味地附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紧贴教材内容,使学生能通过生活经验学习物理知识,并能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 问题矛盾化,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模式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件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事物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看法来设置问题情景,以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进而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晾衣绳”提出问题:晾衣绳弯曲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能将其拉直?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大部分学生认为晾衣绳是可以拉直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该想法,其结果是:无论怎么拉,晾衣绳都无法拉直.最后,物理教师引入新课,分析最后得出由于重力的原因,拉直晾衣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结论.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以为晾衣绳能够拉直,但是,得到的结果与自己的认知互相矛盾,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加深了学生对重力的认知,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性.

3 问题引申化,拓展学生思维模式

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就必须探究和质疑,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将质疑部分留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探索和体会未知知识的神秘和魅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物理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实验:将条形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的金属圈,再穿过另外一个不闭合的金属圈.让学生仔细观察条形磁铁穿过2个金属圈时,金属圈的运动情况,并对其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运动情况作出解释.学生在观察后会产生多种疑问:难道是因为金属材质不同?或者是因为磁铁正好碰到了闭合金属圈?如果是同一种材质的金属圈,并且磁铁没有碰到金属圈,那么为什么闭合的金属圈会动?不闭合的则不动?学生在质疑中会自动寻找答案,进而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除此以外,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为了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应用问题情景教学模式,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与学生所认识的知识相矛盾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具有引申意义,以便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主动形成开放的思维模式.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晾衣绳拉直高中物理
海岸线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第一次晾衣服
穿什么好呢?
不同动压下双引导减速伞拉直过程的数值仿真
“晾衣绳”去哪了?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CAMERA RAW的引导拉直功能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