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步解疑法”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2016-03-18 19:10刘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节习惯评价

刘丽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不回避疑难,主动寻找疑问,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校的语文教学中,主动问语文老师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并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疑问,主要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会“质疑”。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学习习惯,这是一个语文工作者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通过研修,我们在语文学科“导学案”中运用“四步解疑法”基本形成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语文学科质疑问难学习习惯阶段性培养模式。

(一)第一阶段: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

1、迷信书本,没有质疑的意识。

2、没有主动质疑的习惯。

3、 缺乏足够的相关知识。

4、 面子思想严重。

(二)第二阶段: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

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2、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

3、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

(三)第三阶段: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1、把握质疑时机。

2、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四)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质疑问难学习具有激励、提醒、警示、鼓励等作用,评价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

(五)语文学科质疑问难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

1、自学尝试,个体质疑(课前自学完成)

内容为作者、背景、生字注音、词语解释、文体常识、内容初探、等。特别要求学生在此阶段写出就这课发现的问题。由小组长督促检查组员完成情况。

2、合作研讨,碰撞激疑

解决自学质疑阶段没解决的问题,并在此阶段又生存新的问题。结合文章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小组内合作解决简单的问题,对学生个体展示或小组展示予以及时评价(评价可以是小组间的、也可以是教师的)。

3、精读品味,师生析疑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在的、深层次的意义,总结文章特色。启发学生学完此篇文章后的体会、收获。拓展学习内容。

4、当堂检测,过关解疑

细数收获 教学随记: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堂课上有什么收获,反思这节课的不足。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测题,巩固学到的知识。

三、问题的反思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地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已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总的来说,我们通过本学年度探索学生质疑问难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的研修,也尝试了很多、收获不少。有了一定的基本框架,能在课堂上得以初步体现。但问题也不少:一是自主质疑环节学生问题的提出不够规范到位;二是合作激疑与探究析疑的交叉、重复需要科学的解决;三是怎样更好的引导小组在预习环节解决碰到的问题,生成新的疑问。

还有两点困惑:第一、是不是每篇课文在每个环节都要学生、教师质疑问难。第二、是不是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质疑问难。这些问题和困惑有待在继续探索中去解决,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宜宾市二中语文学科质疑问难模式。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多方面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和信心,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环节习惯评价
习惯
上课好习惯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好习惯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