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6-03-18 19:11胡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整体环节原则

胡梅

一、阅读教学须掌握整体性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习惯于一段一段地讲解。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原则,我以为这一原则也适用于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确的阅读应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把握也首先是从对文章整体的感受、认识和判断中获得的。阅读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根据是什么呢?

认识事物必须由整体到部分,由综合到分析,从根本上说,是由事物整体大于其部分之和这一事实决定的。换言之,事物整体的功能不是它的各部分的功能的简单相加。比如:一些词句、段落,无非是一些词句、段落而已,一旦组成文章,就可能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作品,其整体的价值,已经不是那些词句和段落孤立的价值之和。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能是: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当它们“进入”整体之后,由于处在同整体、同其他“部分”的有机联系之中,因而它们就较之处于孤立状态时增加了新的功能。

二、整体性原则在讲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原则在实践上是基于人的认识的全过程,在理论上则是源于系统论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的原理。那么整体性原则在讲读教学中又如何落实呢?根据我们的初步体会,要贯彻整体性原则,须从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过程出发,安排合理的阅读环节,这些环节不仅有利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在层次上能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精神,使学生逐步领悟阅读之道,提高阅读能力。

三、对自读课教学的认识和设想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讲读课和自读课的关系,以及如何上好自读课,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教学实践证明,完成这个“训练”任务,光有讲读课是不够的,还须设置“自读课”。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用讲读(教读)带动学生自读。就是说,讲读重在教给学生方法和带规律性的知识,在于示范、引路,是“举一”;自读课则重在让学生把讲读课的所学付诸实践,是“反三”。语文教学中的讲读和自读课,有如数学课中的例题和习题,形式上虽不完全一样,但就其作用和相互关系而言,却是类似的。

关于自读课的教学,有些同行囿于讲读课的老经验,对于充分让学生自己读书总有些“不放心”,不明白自读课应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宗旨,往往忽略自读课的实践性。自读课有着鲜明的实践性。自读课的课型,尽可以千姿百态,但必须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以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的实践活动为主。正确认识讲读课和自读课的相互关系,把握自读课的基本特征,这是上好自读课的前提。

为了确保自读课的质量,教师必须彻底从讲读课的旧框架中解脱出来,简化、明确自读课的基本过程。自读课的基本过程应该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它的每一环节都尽可能不脱离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主导作用。要精心设计教案,不能搞成单纯的阅读技能训练,必须因文、因学生而挑选阅读实践形式,要尽可能地把课文内容、知识、情感与阅读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读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基于自读课的特征考虑安排三个教学环节为宜,即“定向”、“设线”、“小结”。

1.定向 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在考虑单元教学要点、课文特点和学生实践的基础上,选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具体可行,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让学生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侧重于某一种阅读能力的训练。

2.设线 即设计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经过的路线。这条路线,应当包括通向教学目标的几个自读训练点。这是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一连串活动。教师在这条线上与学生的关系是训练与被训练的关系,要围绕提高阅读能力这个中心,力求让学生受到听、说和读写等方面的全面训练。

3.小结 这是自读课的反馈、评讲、总结环节。这个环节包括师生双方的质疑、答疑,教师对自读效果的检查、评讲,同样可以让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小结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哪些是超目标吸收。

教无定法,自读课亦然。但只要抓住了上述三个环节,就能提高自读课的质量。

猜你喜欢
整体环节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