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任务分析教学方式之我见

2016-03-19 03:02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225600李长青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正方体基础设置

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225600)李长青



应用任务分析教学方式之我见

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225600)李长青

[摘要]将任务分析的策略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能在有序的任务指引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任务分析应用小学数学

任务分析教学方式提倡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征以及学习环境来设置任务。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中,感受到完成任务时的快乐,增加对学习的兴趣。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教师关注了任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使得学生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该如何将任务分析高效应用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课堂呢?

一、巧妙设置问题,优化任务环境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而数学的学习相对枯燥,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理论性更强。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设置情境,通过巧妙设计各种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可独立完成任务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完成任务,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成绩提高。

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比”时,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譬如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商品打折的现象,或者让学生拿出以前做过的数学卷子,用做对的分数除以总分,也能得到一个百分比。学生在情境中很快就对百分比有了初步的认识。

再如学习“圆锥和圆柱”时,可以按照下面的过程来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看到哪些东西是圆锥形或者圆柱形的?

生1:电池是圆柱形的。

生2:易拉罐也是圆柱形的。

生3:圣诞帽的顶部是圆锥形的

生4:蒙古包的顶部也是圆锥形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现在自己动手,用纸分别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使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相等,然后分别装沙子,看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就对知识点加深了解。

二、关注学生基础,设置不同任务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如果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扎实,那么就会对后面的数学学习造成影响。在五、六年级时,学生的数学能力会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在安排任务的时候,就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根据差异设置不同的任务,减轻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压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学生需要有整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做铺垫。如果学生整数的乘除法基础不扎实的话,就会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扩展课外知识训练;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让他们复习相关知识,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再开展新知的学习。最终实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任务流程,训练数学思维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任务设置的时候,首先需要设置总的任务目标,然后在总任务的基础之上来设置小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环环相扣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将来完成任务的时候,也会把总任务分成不同的目标来完成。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将总目标设置为:学会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以及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在这个总目标的基础之上,教师设计了任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按照这样的任务流程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教师在应用任务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进行任务的设置,创设有趣的任务情景,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通过任务学习都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责编莫秋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54

猜你喜欢
正方体基础设置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给正方体涂色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