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数学研点,优化研学过程

2016-03-19 03:02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村小龙小学511450孔万春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换律小龙统计图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村小龙小学(511450)孔万春



找准数学研点,优化研学过程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村小龙小学(511450)孔万春

[摘要]“研学”是一种行动,教师要找准研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整个研学活动中找到知识的立足点,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从动手实践、找准知识间的联系等方式入手,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研学。

[关键词]研学研点优化

为了学生能“自主探索”,我们的前辈提出了“研学”这一概念。“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在生生互动中提升能力。在我看来,“研学”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载体是学生,学生则通过“研学案”这一媒介引领“研学”这一行为活动。媒介可以是多样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活动要有质量。那么,如何在教材中找准“研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整个“研学”活动中找到知识的立足点,从而优化整个教学活动?

一、动手实践,知行合一,内化体验

动手实践是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年级下册的“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操作体验课。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中明确要求“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在很多课堂上,这一实践过程只有“形”而无“质”,更多的是怎么使用这两个单位的相关练习。

笔者曾经在教学这一节课前要求学生准备1千克及接近1克重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或1包1千克的洗衣粉等;5分硬币或1颗扁豆等),课堂上重点要求学生体验1克与1千克的重量:先通过掂自己的物品,体验出1克的感觉,再掂一下其他同学的物品,通过多次的掂量,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上;让同桌的2名学生把两个1克合并起来,再掂,然后3个1克、4个1克……在掂一掂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以克为单位进行称量,即使数字翻倍,还是非常轻,有时候轻得快要感觉不到;感觉千克的过程大同小异,学生很快就知道千克比克重得多,而且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已经知道要把同桌的物品合并起来一起掂量,发现1千克与2千克的重量相差非常多,3千克、4千克……学生就会发现,质量大的单位,如果多1个单位,会重很多。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学生做到了真正的知,再与后面的行合起来,学生对千克与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能水到渠成,如鱼得水。

二、找准知识间的联系,把数学的思想贯彻始终

四年级下册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习应用简便运算的基础,但是一些教师经常用“朝三暮四”等来引导学生学习交换律,致使学生虽然了解交换律就是可以交换两个加数(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可学完后更糊涂了:我为什么要交换?我不交换不行吗?

笔者尝试从学生的这一疑惑着手,在研学案中准备了适量的前置性练习:

12×5=25×4=125×8=

25×8=15×6=125×4=

学生发现这些式子的得数都是整百整十数,特别容易计算,这时再告诉学生,交换律说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只有两个数的时候没必要使用交换律。

在学习完交换律之后,再给出练习:

25×17×4=125×23×8=12×36×5=

此时,学生遇到需要应用到交换律的情况,才“接受”让交换律成为自己数学思维的一部分。

三、从如何修改着手,优化学习路线

六年级下册的“统计”是通过让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从教学目标上看,这样的课要上得出彩,并不容易。

有位执教老师在教学中先给出一幅存在问题的扇形统计图:

1.你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2.A品牌彩电最畅销吗?为什么?

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到,当“其他品牌”具有最大占有率时,这个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就显得不清晰,此时需要把“其他品牌”细化。本来教学到这里就可以给出相关的读图分析练习。但是,该教师又提出一项研学任务:怎样修改才能使这张统计图更加清晰呢?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式:直接把它改为A品牌最畅销的统计图。但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给出了三种情况:把“其他品牌”拆分成若干份,占有率都小于20%,还是A品牌最畅销;拆分的若干份中,有的占有率大于20%,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拆分的若干份中,有的占有率刚好也是20%,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该过程充分体现出交流的优越性。

研学,需要突出的是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找准研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提升,寻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91

猜你喜欢
交换律小龙统计图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小小小小龙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风中的祈祷词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