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小初衔接之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五部曲

2016-03-19 03:02安徽潜山县梅城小学246399林志芳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毕业班自学解题

安徽潜山县梅城小学(246399)林志芳



铺好小初衔接之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五部曲

安徽潜山县梅城小学(246399)林志芳

[摘要]以教师的视角,归纳出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五部曲”,即做好知识铺垫、实现思维过渡、养成良好习惯、渗透数学思想、缓解不安心理这五个方面,为六年级学生开启初中数学之门铺好路,以达到实现小升初的顺利衔接,传好“接力棒”的目的。

[关键词]衔接知识铺垫小学数学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中小学教师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学生的知识衔接、思维方式转变、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师,理应为学生铺好小升初的道路。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与尝试,总结出以下五点教学心得。

一、做好知识铺垫——整体把握,相机渗透

学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制设置,将知识分为四大领域,把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作为小学教师,要整体把握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善于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找准衔接点,适时适量地渗透第三阶段的知识,为学生学好初中知识做铺垫。

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认识的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扩大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学生觉得“有理数”这个名称很有趣,争先恐后地问道:“那是不是还有‘无理数’?”我说:“有啊!”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想不到数学王国里这么奇妙!”有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写道:“虽然我现在还不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含义,但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到的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真可谓‘数’海无边啊!我都有点迫不及待地想上初中了!”这样的渗透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学习动力,更为学生将来学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师除了要适时、适量渗透新知识,还得准确地传达未来所学知识。数学语言讲究严密性,所以得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观点。如在教学“认识正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看到课本中的图像后,不假思索地得出“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射线”的结论。我首先表扬学生观察得很细致,而后话锋一转:“虽然现在看到的是一条射线,但在学习了初中的知识后,我们就会发现它还可以反向延伸,两种变量还可以是负数。”我一边画图,一边讲解,学生很快发现原来正比例函数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也意识到小学教材上画的并不全面。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好奇心,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适时适量地渗透与之相对应的初中知识。

二、实现思维过渡——突破直观,培养抽象

课程标准在发展小学生思维方面提出“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适当发展推理能力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因为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课堂通常采用观察、操作、演示、画图等教学方法。为了让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思维模式顺利衔接,我会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师不可低估他们,还要适时、适度地开发和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思维来解题。在教学时也不要单一地使用直观教学法,适时适量地运用逻辑推理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过渡。

三、重视习惯养成——引导训练,驾轻就熟

有人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我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习惯:自学,做笔记,记录错题,规范解题步骤,先思考再发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这一思想阐明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学。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多,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但小学生已习惯了教师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所以一时间难以适应初中的快节奏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做好课前预习,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毕业班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四步: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点拨释疑、当堂训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学习模式,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自我解决问题,当堂消化吸收,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初中生习惯用顺向思维解决问题,即用方程来解题。而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算术方法在脑海中已根深蒂固,不少教师也在教学中大力推荐算术方法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有些教师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题规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用这个程式化的规律解题,虽然速度快、正确率高,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思路。尤其是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为此,我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极力推荐方程方法。因为方程方法基本是顺向思维,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我还告诉学生:方程是最方便、最有力的解题工具,对于复杂的数量关系题同样能轻松解决,而且中学基本都是用方程解题。学生很快就掌握方程的解题方法并乐意使用,同一个题目,他们轻而易举地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程,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用方程解题的习惯。

四、渗透数学思想——授之以渔,提升素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为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打电话”时,在提出“消防队李队长打电话通知500名队员来救火最少只用几分钟”的问题后,我启发学生思考:“当遇到较大数据、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学生经讨论后得出结论:可以从较小的数着手研究,找出可能存在的规律,从而解决难题。我激动地告诉学生:“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想到了数学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种方法叫化——”“化繁为简!”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异口同声说出了这种方法的名称,我为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感到吃惊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引导有方而暗暗叫好。

另外,在比较用哪种方法表示打电话方案比较简洁明了时,学生第一次提出的最优表示方法是图示法;之后在“逐个打、分组打、翻倍打”几种打电话方案中,我再次引导学生加以比较,得出“时间用得越少,方案越优”的结论,很好地渗透了数学学科中常用的“优化思想”。

又如,学生在进行趣味横生的“与2有缘”的思维活动时,我引导他们建立了“n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n个2相乘的积,接到通知的人数是n个2相乘的积减1”这样的数学模型。既渗透了数学模型思想,又渗透了符号思想,为今后代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教师每天、每节课都能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开启初中数学的大门。

五、缓解不安心理——拉近心距,疏导减负

随着跨入初中大门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初中数学难度大,课堂节奏快,作业堆积如山”的说法让学生产生了不安和恐慌的情绪。如何帮学生舒缓心理负担,平稳过渡呢?

作为教师,要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要学会察言观色。当我发现部分六年级学生开始对初中数学有恐惧感时,就经常抽出时间与学生谈心,告诉他们:“人都要长大,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小学阶段,数学王国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呢!你们只有勇于接受更大的挑战才能飞得更高!”“如今,中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社区服务活动、校园艺术节、数学综合性学习、数学竞赛……”学生听后,恐慌心理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憧憬,甚至无比向往中学生活。

此外,我还经常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例如建立QQ群,在“601数学乐园群”内,我给每个学生写寄语,分享自己儿时学习数学的经历和故事,传授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看到后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自己有信心适应初中生活。我还会经常发表适合小学毕业生看的文章、帖子,如《初中数学入门》《如何较快适应初中生活》《初中数学知识预告》《我是自学小能手》等,有些学生积极效仿当年的我,自学初一数学教材,并向我汇报自学初一数学的进度。群内还能经常看到学生热烈讨论数学问题,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我知道他们的心理压力已彻底消除,正在以十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作为小学毕业班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了六年,有着浓厚的师生情,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我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小升初铺好路、护好航,为他们打开初中数学之门。

(责编莫秋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56

猜你喜欢
毕业班自学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小学毕业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用“同样多”解题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户外课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