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铺“复习题与测试题”间的鸿沟——以“表面积和体积”为例谈补充练习的有效设计

2016-03-19 03:02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三小学311200陈霞英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复习题鸿沟测试题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三小学(311200)陈霞英



填铺“复习题与测试题”间的鸿沟——以“表面积和体积”为例谈补充练习的有效设计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三小学(311200)陈霞英

[摘要]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求表面积和体积内容时,在复习题与测试题中间往往存在着知识点的断层,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借助实物、动态演示、有效补充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知识点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融会贯通,弥补知识断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面积计算补充练习有效性

在复习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容时,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做训练时思路通畅,解题正确率接近95%~ 100%,但是遇到单元、期中、期末测试中的几何综合应用部分的题目时却目瞪口呆、无从下手……一道表面积的综合应用题,全班的正确率竟然为0%!与学生交流时,他们表示:“测试时我老是在脑子中找与它相同的复习过的题目。在考试时我的手会发抖,心会发慌……”这都说明了测试题的“情景”在变,学生的“情绪”就会紧张,也就是学生在复习题与测试题中间有一条“情景”和“心理”鸿沟无法跨越。为改进常规的复习方法,我在几何复习课后期设计了“补充练习”,让学生通过“补充练习”来填铺鸿沟。

一、借助具体物品,静心看、想、叠、折,自悟缺陷

1.看清楚后计算

课始出示规范的、完整的实物(牙膏壳、魔方等),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直觉感受,请每个学生都举出至少10个实例。

生1:教室、课桌、房子、书本……

生2:正方体的小蛋糕、抽屉、烟囱……

师:生2的“抽屉、烟囱”这2个例子较典型。你们知道老师说的“典型”的含义吗?

生3:抽屉少一个上面,烟囱上、下底面都没有。“典型”在于“5个面”和“4个面”。

为使学生都明白“典型”在哪里,我还拿出了实际的抽屉和烟囱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在“典型”题的面前,学生不由得惊叹:“啊!我真粗心。上次我把抽屉、烟囱都算成6个面了……”

2.想明白再列式

在补充练习中,我设计了不规则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如图1,在一个完整的立方体中取走一些小立方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立体图形。

图1

①这样的图形也可以用六个方向的面来研究吗?

②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吗?

面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很多学生望而生畏,但只要提示学生从“六视图”的角度出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叠“几”层比方法

方法比较: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研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读者会将在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利益、服务过程的感受、读者对阅读推广服务的情感依赖关系等浓缩在对品牌的认知中,即品牌是读者对服务的全部体验。所以,实质上品牌是属于读者的,一旦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品牌,所以好的服务体验以及对服务的价值认同才能促成品牌的形成。

图2中的三个立方体的棱长分别是4分米、2分米、1分米。问:这个模型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小组讨论)

图2

A组:把三个立方体的表面积都求出来,然后减掉重叠的部分。

B组:单独算出四个侧面再加上两个底面。

C组:只要算出最大立方体的六个面,然后加上其他两个立方体的侧面和。

……

学生在各小组的汇报中自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

4.拆“大楼”、堆“柱子”

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复习课中,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看做是一幢“大楼”或一些正方形砖堆。

图3-1

图3-2

图3-3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堆积”的“柱子”和“大楼”的个体元素不变(体积不变)但表面积是完全不同的。在动态堆积中学生潜心学习、认真作答,此题竟然无一人出错,真是令人欣喜。

二、依据动态变换,潜心切、浸、挖、铺,自填鸿沟

大多数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都存在情绪上的抵触,空间观念淡薄,想象能力缺乏。为改进教法,我在复习伊始对点、线、面、体四个主要元素进行动态演示。

最原始的元素为:

用课件在屏幕上动态演示后,我再根据教室处于教学楼三楼的情况,提出:“今天我们在长方体里面上课,大家同意吗?我们的房间一般都是长方体,我们在长方体里睡觉、学习、吃饭……大家看教室顶面与黑板墙角相交的线,找到了吗?教室长方体的三个面的交线的交点找到了吗……”每一个学生的眼神都告诉我,动态演示效果非常好。紧接着我就用以下切、浸、挖、铺四个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练习。

(2)如图4所示,往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水箱注水至5厘米深,然后把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放进水中,水深变为多少厘米?

图4

图5

(3)如图5所示,从棱长是5厘米的立方体木块上挖掉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立方体,求剩余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

(4)学校要用沙填铺一个长为4.5米、宽为3米、深为0.5米的长方体坑,每立方米沙重1.7吨。需要多少吨沙才能填满这个坑?

通过以上切、浸、挖、铺的训练,学生都牢牢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我欣喜地看到,每个学生对复习题的题旨有了深切的理解,对测试也消除了“畏难”情绪。

三、凭借“有效补充”,悉心指导铺平鸿沟

复习后进行了一次测试,实践证明复习方法十分有效。以下是两个单元测试题中的一些综合题: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求截面的面积。

第(1)题的正确率达85%;第(2)题在以往只有50%的学生得出一种答案,而经过复习后,三题都能做对的学生占80%,说明学生“切、折、做”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四、践行感悟

规则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与立方体,其表面的计算是容易的,因为有一个现成的计算公式,学生掌握了这个公式之后,剩下的就只是代入公式计算了。这种知识掌握得再扎实,技能训练得再熟练,仍然只是知识与技能,还上升不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层面。对不规则图形表面积的研究,显然要比规则的图形复杂得多。面对千变万化的不规则图形,我们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把握它呢?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考。显然,通过对应,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进行研究。数学中对应的思想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规则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相等是显而易见的。而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相对面的面积是否相等,这需要理性的思考,而理性思考的支柱就是对应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提问:“这样的立体图形(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也可以通过6个方向的面来研究吗?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吗?”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否能应用在新问题的解决之中?以这两个问题作为思考的起点,进一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聚焦到同一个研究结论,即“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其中,有两个特别关键的步骤。首先,学生通过列表计算,归纳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进而,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配合动态演示,揭示相对面之间的关系。对应的方法在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中慢慢“浮出了水面”。可以说,学生获得这个思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曲折”的思考,而正是这样的艰辛与曲折,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正是经过这样的艰辛与曲折,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思考的独特魅力。

(责编金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74

猜你喜欢
复习题鸿沟测试题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一)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二)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鸿沟为界
《一次函数》测试题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八)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六)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五)
必修1、必修2第二轮复习测试题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