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质的发展*

2016-03-19 02:25李梦娥杨庚
高教学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科技园大学教育

李梦娥杨庚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3)

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质的发展*

李梦娥*杨庚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创新创业教育一般具有系统性、协调性、社会性。对照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不重视、体系不完整、师资不专业、实践不真实等障碍。大学科技园从不同维度打造一个体系、两大平台、三类空间、四种服务,本质上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科技园

一、概述

教育本质上既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也服务于个体的发展需求和价值实现,同时遵循自身的属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如今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临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等的重大任务,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这些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依靠是科技创新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育创新科技型人才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我国高等教育经历扩招后,已基本完成规模发展,逐渐进入内涵建设阶段,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1],人才培养质量是内涵建设的主要标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将促进这一指标的提高,就业质量也关系到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生活福祉,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造福个人的一项公益事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每个个体发展良好自然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2015年一年内,国家相继颁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等一系列推进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文件。今年,又颁发了《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并且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创新创业之风悄然兴起,创新创业之举必将盛行,创新创业之教育体系研究和构建迫在眉睫。

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特性鲜明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创业教育早于我国约半个世纪,我国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糅合了本土特色。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事基于创新的创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其本质内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既从属于一般教育范畴,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在整体战略、规划、制度的指引下,一般经历创新创业理论环节、训练环节和实践环节,注重实训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环节是教授创新创业的知识和经验,开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以什么教法、依什么标准等都应予以科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环节是创新创业的计划、模拟阶段,常见的形式是各种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竞赛、夏(冬)令营等。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是创新创业的市场化操作,以创业苗圃、创业基地为主要战场。创新创业教育各个环节、管理体制、文化氛围构成创新创业教育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协调性。创新创业教育从过程上说涉及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环节,从教育主体上说涉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对象,从教育环境上说涉及校内和校外的不同场所,从管理上说涉及学院、教务、团委、科技园、招生就业等不同行政部门。不同环节、对象、场所在教育教学上应既整体规划、各有侧重又协调统一,不同部门在教育管理上应既统一架构、各有分工又交流合作,不重叠、不脱节、不错位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全部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社会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明显的不同,其社会性更加突出、强烈。创新创业是一种社会化、市场化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专业化、校园化的活动。高等教育近些年一直非常强调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要还原创新创业活动的本质特性,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中,真刀实枪地进行创新创业,即使是课程部分,也要结合社会企业创业经验、实际案例,聘请社会企业家授课。

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障碍重重

一般认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为高校起点[2],以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为政府启动标志[3],以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为分界点,国家从鼓励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到具体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由此进入快速发展和深度改革阶段。然而,尽管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仍没有引起高校和师生的重视,缺乏战略地位、制度政策和教学资源[4];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构建,很多高校没有弄清楚体系本身究竟如何全面、科学、合理地创建,只是分散地开设了几门课程、举办了几个竞赛、开展几项训练等;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大量缺乏,象牙塔里照本宣科的教师培养不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没有好的师资创新创业教育无从谈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仅仅是看热闹,并无明确意向,更无实际行动。

根据前文阐述的创新创业教育最鲜明的特征——社会性,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中,重点问题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限于课程学习、讲座宣传、竞赛参与等纸上谈兵的形式,不能直击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者建立了却并没有真正建设好,没有成为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实践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途径,没有成为学生亲身实践的平台,没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充分的场地和资金等资源与浓厚的创新创业土壤和文化等环境。

四、大学科技园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

创新创业需要的是综合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是创新创业的导向,应采取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导的、更有实效的综合教育模式。《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5]。从功能定位上来说,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大学的学科优势,深度融合人才、科技、平台等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工作,同时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从地理位置和行政管理上来说,大学科技园一般位于校内,决策管理层一般是大学在职人员,具有社会上各种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产业园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与校内理论教学部分无缝、深度衔接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中,大学科技园究竟如何担负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实现从创新创业的意识、知识培养到精神、能力培养呢?文章认为可以从不同维度,打造大学科技园的“一个体系、两大平台、三类空间、四种服务”,培养更多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家。

(一)一个体系

大学科技园积极构建从“创新能力”“创新项目”“创业人才”到“创业企业”的四层创新创业孵化体系[6],形成园区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大学科技园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会议论坛等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遴选、发掘出色的创新项目入驻苗圃;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与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招就处等职能部门衔接,接纳校内职能部门推荐的个人或团队进入苗圃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苗圃是科技园园区内特殊的场地,也是一个市场化、社会化的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门小平台,进入苗圃或在苗圃内孵化的过程中,创新项目演变为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辅以指导、扶持、资助,成长出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或孵化毕业的企业。

(二)两大平台

大学科技园应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创客和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创业以创新为质、为魂,创业需要的创新是具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大学科技园园区内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技术转移网站,制定各种激励技术转移的政策办法,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7],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创新资源。创新创业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也要集聚社会资源,大学科技园要积极争取进入政府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支撑平台建设行列,如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众创园等,也要积极加入社会上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充分与第三方各类服务机构合作,同时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在这些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上集聚全社会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产业服务、信息服务等共享资源。

(三)三类空间

大学科技园应着力打造创新空间、创业空间和展示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的环境。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根本,创新空间为创业提供自主创新的支撑,空间内,依托学校的优势重点学科,共享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资源和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测试、成果培育等主要活动。创业空间里,制定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改造,开展创业辅导服务等,打造促进创新创业实践顺利开展的土壤和环境。展示空间里,采用集中与分布、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物理空间上的示范基地、展示基地等实体,同时建设创业成果或企业产品展示的互联网平台,并利用软博会、科洽会等产学研交流平台协助创新创业的项目成果或企业产品的市场推介。

(四)四种服务

大学科技园应积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强化四类主要的服务,包括创业策划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服务、政务代理服务。创业策划服务是指聘请社会资深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以专题讲座、课程培训和定期交流等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政策宣讲、个性指导、模拟分析、案例分析、经验传授。资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学生创新创业大多缺乏资本,大学科技园要多渠道、多方面吸引资金、资本,帮助创新创业的学生团队获得发展资金,比如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研发项目、天使基金,鼓励辅导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吸引社会企业股权投资,等等。学生这样的身份,一直以学业为主,市场营销对初生毛犊们又是一大难题,大学科技园应循循善诱,搭建创新创业项目或企业与行业、市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学校的行业背景、校友关系网、产学研合作、社交团体等都可以为创新创业者们提供“海阔凭鱼跃”的社会舞台,引导他们自己摸索、打开营销之路。政务代理是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团队或企业代为办理工商、财务、税收等政府和园区入驻、图书借阅、网络使用、会议会务、水电维修等学校的各种行政后勤事务。

[1]刘民,田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变与不变[J].高教探索,2015(8):36-40.

[2]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3]白鑫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演进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67-71.

[4]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015-05-04.

[6]李梦娥,杨小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6(4):88-89.

[7]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2016-02-26.

On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is becoming very urgent and importa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enerally has systematization,coordination and sociality.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re are problems of unimportant position,incomplete system,non professional teachers,unreal practice,and so on.University science park builds a system,two platforms,three spaces, and four services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to promote the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cultivation;university science park

G640

A

2096-000X(2016)24-0001-03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研究”(编号:JGZZ15_039);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启示”(编号:GJS-XKT15011)。

李梦娥(1982-),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

杨庚(1961-),男,江苏建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计算机通信、网络空间安全和高等教育研究等工作。

猜你喜欢
科技园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