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机制

2016-03-19 03:48龚晓阳黄友芹廖东彦
关爱明天 2016年5期
关键词:挫折人格儿童

文/龚晓阳 黄友芹 廖东彦



用积极心理学视角
探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机制

文/龚晓阳 黄友芹 廖东彦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期一个长期、必然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德阳市关工委身心健康关爱工作团在中江县石垭子村的工作实践,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要素及方法,探讨留守儿童变被动留守为主动成长的运行机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是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人(主体)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从人固有、潜在的能动力量、美德、善良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正向心态去解读自己面临的处境和现象(包括心理问题),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甚至有问题的人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成长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体验。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儿童的成长过程,包括有积极体验生活经历的儿童(主体)和适应儿童成长变化的积极社会客体(环境)。主、客体相互需求、满足的互动过程,构成儿童成长的运行机制,帮助儿童将持续的积极体验内化为积极的人格,获得健康成长,逐步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品质。

一、让儿童对留守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石垭子村小开展的乡村夏令营等活动,遵循使儿童产生积极体验的原则设计,激发并使儿童获得了生活、学习、交往过程的“积极体验”。

1.感恩主题班会,激发儿童理解父母的操劳和不易,对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与满意。

2.通过夏令营活动“榜样的力量”中的故事演绎,使儿童明白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往往可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所在,激发儿童乐观、积极地看待问题,建立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3.自己动手包饺子准备午餐,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勤勉、独立担当的习惯。

4.请孩子们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梦想,讨论“有梦想”会带来的积极心像和动力,使儿童体验到梦想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并产生良好的感受。

5.观看“失落的一角”等优秀动画绘本,分享世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完美无缺,学习悦纳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努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通过寻找和叙述自己的优点,提高个人的自尊和自信;通过倾听别人的优点,增进对同伴的了解和感情,增强人际支持力量。

活动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些与自我相关的感悟,并对自己或生活有更良好的积极感受。

二、把儿童对留守的积极体验转化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正性利己就是接受现实、接纳自我、感觉独立,有个人生活目标,或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成功的快乐等积极体验。积极的人际关系,则是指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有满意自己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

在石垭子村的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并努力使儿童将这两方面的“积极体验”保持下去。在抗挫折活动的设计中,我们采用帮助儿童找方法——使他们学习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获得“良好感受”的方法。例如:

1.在夏令营的分组完成捏泥塑等团体活动中,我们着重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与乐趣,例如更快、更好完成任务;被团队重视和需要的感觉;服务他人的价值感等等。

2.在“直面挫折,快乐成长”的活动中,孩子们谈到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的挫折。我们首先将成长会遭遇挫折正常化,然后分享给孩子们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面对和应对挫折,理解挫折也是成功之母。

3.为孩子们编撰浅显易懂的《儿童情绪管理自助手册》。通过手册的阅读,使孩子们明白情绪是什么、它的作用以及它怎么产生的;如何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三、积极的社会体系(环境)建设

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社区邻里、媒体传播导向、氛围等社会系统。有关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提供了适合、理解、支持的氛围,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则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那么,如何构建适合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人文环境体系?我们有以下的设想和探索:

1.建设正向的社会舆论环境。改变长期以来对留守儿童报道、呼吁的“问题取向”,用一种理性、全面和辩证的视角看待留守儿童及其问题。如同对待非留守儿童一样,既看到他们的缺点,更关注他们身上的优点。在暴露留守儿童问题的同时,不要把留守儿童标签为“问题儿童”“弱势群体”,不要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在有儿童生活、学习的地方不应强调“留守儿童”这个概念,甚至放弃这个称谓,从积极的方面入手对所有的儿童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

在暴露留守儿童问题的同时,不要把留守儿童标签为“问题儿童”、“弱势群体”,不要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区别对待。

2.积极的学校教育。在石垭小学,我们采取协助班主任老师策划和组织主题班会活动;与教师合作开展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为教师提供“常见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等小组辅导。帮助教师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去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在教学实践中创建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

3.积极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农村隔代家长虽然文化低,不能直接辅导孩子的书本知识,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勤俭节约的品质,丰富的人生阅历恰恰是孩子健康人格养成的楷模和榜样。但是,这种优势资源既没有被社会、舆论媒体、研究者认可,更没有被拥有者自己和他们的子女发现。反倒是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负面问题的过分关注,无形中加重了家长和实际监护人对孩子的负疚感。这种情况下,家长和隔代家长往往对孩子采取金钱补偿加过度关爱甚至溺爱的错误做法,这样做容易滋生金钱万能、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

我们在石垭子村开展的儿童监护人培训,首先就是帮助儿童监护人懂得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其次是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教育优势,主动在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中去形成儿童的健康人格;第三是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法;第四是帮助家长掌握好关爱的切入点和尺度,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提供有效的家庭环境支持,使监护人感受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并非“无能、无助、无奈”。

4.积极的社会教育。劳动力输入地的政府和用人单位在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技术、技能的培训时,需要看到他们还是父母,孩子在家乡留守的现实;了解他们关爱孩子,但不懂得孩子成长到某一年龄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策略的现状。在对农民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入儿童心理发展、亲子沟通教育,或者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对农民工普及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常识,将非常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和成长。

(作者单位:德阳市关工委身心健康关爱工作团)

猜你喜欢
挫折人格儿童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留守儿童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六一儿童
生活需要挫折
漫画之页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