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依法行政

2016-03-19 14:06单艳平
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法治

○单艳平



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依法行政

○单艳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来,广大行政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明显提升,行政决策和执法行为逐步规范,行政相对人的维权意识更加浓厚,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更加有力,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日趋健全,确保了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方针政策落实,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为基层政府,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基层的依法行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存在法治素养不高、行政决策随意、体制不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队伍建设乏力等问题。依法行政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之需,更是群众所盼。针对当前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政府务必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对策,通过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以严明的政治纪律意识作为坚强保障,推进依法行政

党纪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正确认识党纪和国法的关系,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关键。为此,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

第一,纪法分开。党纪与国法内涵有别,既不能混同,也不能相互替代,只有把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分开,才能使二者既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又配套联动、相得益彰,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强大合力。

第二,纪在法前。党员干部作为公民中关键的“少数”不仅要遵守国法,更应该将政治纪律挺在前面,用更为严格的政治纪律要求自己。“破法”无不始于“破纪”,要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抓早抓小,有苗头就提醒,有问题就纠正,有违纪就查处,把“病毒”和“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党员干部由违纪演变为违法,因此如果党员干部不把纪律规矩当回事,也就不可能坚持依法行政。

第三,纪严于法。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意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干部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是关键的少数,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纪严于法。只有把党纪挺在国法前面,才能确保依法行政方略落地生根,才能确保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实现。

第四,纪法相依。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依法行政和政治纪律互为依存,依法行政必须靠严格的政治纪律作保证。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是领导干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基层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责任,树立纪律意识,严格依法行政。

二、以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作为内生动力,推进依法行政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依法行政的使命感。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纠正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大局的决策“瑕疵”,避免因“一代人的政绩”演变成为“几代人的包袱”。各级行政机关要在树立三个“必须坚持”的前提下,推进依法行政。一是必须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理念,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发展方式上来,用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二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创造政绩的最终价值目标,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必须坚持安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因此在考核政绩的同时,必须坚守安全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解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真正将依法行政作为执政安邦的根本手段和措施,才能将依法行政执政策略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依法行政则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强保障。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一要树牢群众观。依法行政虽然是政府的行政职能,但人民群众依然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决定依法行政工作的成败。我们要把践行群众路线当做依法行政的生命线,坚持全面的群众观,确保依法行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二要践行群众路线,依法行政的前提是广泛地宣传普及法律,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唤醒人民群众的法律觉悟,养成依法办事的法律自觉。要正确处理人民大众和“少数人”的关系,坚持为民执法,依法保障群众享有权利不受侵犯,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要做实群众事。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将依法行政工作的着眼点聚焦于办实事、兴民利。

三、以五项协同机制作为基本原则,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协同推进。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效结合,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提倡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引导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传递社会正能量,形成社会新风气。

二是法治环境与诚信环境建设协同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既需要道德的培养,更需要法治的保障。必须坚持“失信受惩,守信受益”的导向,通过法治守护诚信、共建诚信、弘扬诚信、践行诚信。积极探索建立社会诚信系统建设,统筹现有的社会征信系统,比如将金融、工商、税务等社会征信与司法、公安部门对接,实现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开辟更加便捷、有效的查询通道,使诚信系统成为法治的“利器”,使法治成为诚信社会的保障。

三是干部群众各机关部门互联互动协同推进。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调动普通干部积极推动法治、群众主动参与法治,促使上下联动共同推进依法行政。对涉及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此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政府、法院、检察院、司法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依法行政工作进行沟通,研究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执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建设协同推进。执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五驾马车”,缺一不可。依法执政是核心,既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科学立法是前提,要追求立法的科学性,让各种社会主体在有序的轨道内各行其道,和谐相处。严格执法是关键,要树立政府权威,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公正司法是防线,要确保司法公平公正,真正实现和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是基础,要让每一个普通群众都真正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五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协同推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行政规章要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法律规章的规范作用,增强法治实施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改善法治实施的效果。尤其是国务院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要根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及时制定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消除法律管辖的“真空地带”,切实规避法规之间“打架”问题。

四、以八项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举措,推进依法行政

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要通过建实培训、普法、法律顾问、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合法性审查、执法责任制、信息公开、考核等八项制度,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第一,要营造氛围。通过建实培训制度,以干部在线学习、县委中心组学习、党校等学习方式为载体,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的培训体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建实普法制度,认真组织实施“七五”普法,严格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着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崇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通过建实法律顾问制度,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专家和律师参与的法律顾问团队,实现乡镇、部门全覆盖,确保在制定行政决策、落实群众根本利益等行政行为方面,听取和吸纳法律顾问的意见,谨防“顾而不问”现象发生。通过建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严格落实行政诉讼案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规定,依法出庭参与诉讼,通过诉讼来检验和反省我们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减少“民告官不见官”现象,倒逼各级各部门依法办事,确保行政行为经受司法检验。

第二,要提升质量。通过建实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度,强化合法性审查,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民主性等原则,提升制度建设的质量。一方面要切实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到政府出台的每一个规范性文件、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切实对既有的规范性制度、文件进行清理,根据形势变化和实践发展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通过建实执法责任机制,在规范行政执法上下功夫。依法行政的重心在于严格执法,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执法主体、执法责任、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不断提高执法质量。

第三,要注重实效。通过建实信息公开制度,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方面下功夫,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行政决策和执法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实考核制度,在强化考评问责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述法评法机制,将法治建设作为单位考核的重要部分,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情况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的重要指标,并严格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以综合执法改革作为必然路径,推进依法行政

在基层依法工作实践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或者执法空白是最突出的问题。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或者执法空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造成这个问题的浅层原因是体制不顺,核心是部门执法利益之争。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是彻底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执法从条块分割的单一部门行政执法向行政综合执法迈进,是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选择。

理顺基层执法体制必须从“机构、人员、平台”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建实机构。要规范执法主体,对职能相近、执法内容相近、执法方式相同的部门进行职能和机构整合,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对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着力解决层级间执法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二是建强队伍。通过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改进执法人员管理,打造一支忠诚事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执法队伍。三是建好平台。依托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一个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建立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强化信息采集、快速研判、综合指挥、适时跟踪、监督问责的联动机制,形成“一股绳”效应。

(作者系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周吟吟)

猜你喜欢
依法行政行政法治
行政学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依法行政 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湖南省工局2016年工作掠影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