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2016-03-19 14:13合肥市消防支队庐阳大队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6年6期
关键词:动火火灾事故石油化工

胡 奇 (合肥市消防支队庐阳大队,安徽 合肥 230000)

浅论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胡 奇 (合肥市消防支队庐阳大队,安徽 合肥 230000)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原材料易燃易爆等特性,分析了石化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石油化工;火灾;爆炸;防范对策

0 引言

由于石油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易燃、易爆、易腐蚀,生产过程中伴有高温、高压及深冷,工艺操作连续化,化学反应复杂,生产设备繁多,易形成爆炸混合物,且生产中使用的电源、火源及其他热源较多,故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一旦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就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重大恶性人员伤亡事故,因此,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就成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设备及管线缺陷导致易燃易爆物的泄漏

设备是石油化工装置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即有赖于设备前期的制造、安装,也依赖于投运后的维护、管理。设备设计的不合理、材质选用缺陷、加工工艺缺陷、生产原料的腐蚀、操作压力的波动、机械振动等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深冷等压力容器的破损,都能引起介质泄漏,从而引发火灾事故。如果在设备管理中存在漏洞,没有定期进行检查、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故障隐患,致使设备异常运行,也会导致设备、管线泄漏,引发火灾。

1.2 人员的误操作

在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的事故中,大多与操作有直接关系,这其中既有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的问题,也有操作规程本身不完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近年来因误操作导致的火灾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其误操作的主要表现为:错开错闭阀门,或未关严阀门;该置换的容器及管道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未采取安全有效措施拆卸设备等,造成超压、超温、物料泄漏,最终导致火灾。

事故案例:2003年4月19日,某石化公司烯烃厂ARGG装置分馏塔操作波动,操作人员在改流程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打开稳定汽油去不合格线的阀门,而打开了粗汽油去不合格油线阀门,并且未关闭粗汽油进吸收塔的阀门,使吸收塔内1.08MPa压力倒串进入常压储罐,导致储罐严重超压,储罐根部撕裂,发生爆炸、燃烧,经过2个多小时扑救,将火扑灭。事故的主要原因,油罐作为生产装置的配套储存设施,与生产装置结合十分紧密,油罐对于温度和压力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生产装置存在着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不同轻重组分的介质,由于操作人员误操作,错将轻组分介质当成重组分介质送入常压储罐,导致常压储罐压力迅速升高,造成油罐撕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3 违章动火

在易燃易爆的区域内进行设备检修,往往需要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的临时性作业,这些点火源往往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违章动火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违章指挥,为了抓生产、抢进度,一些领导不顾或忽视安全规定,在不具备动火条件下贸然批准动火;②盲目动火,作业人员在不熟悉动火管理规定,以及不具备动火资格的情况下擅自动火;③现场监护不力,监管人员没有完全履行安全职责,监护流于形式;④防护措施不力,对现场存在的危险识别不足,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现场灭火器材不完备,小火未能及时扑灭,终酿成大火等。

事故案例:2008年4月28日,某公司承包商对净水车间的含油污水罐进行氮风管线施工作业,仅开具了“二级用火作业许可证”,超出用火范围,在上罐气焊切割人孔盖最后一个生锈螺栓时,发生罐内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原因分析,清空而未彻底处理的油罐内含油污水、硫污水等原料,被施工人员认为是空罐或水罐,忽视含油污水罐的火灾爆炸风险及分析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施工人员多为承包商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知识欠缺,监管人员不到位,导致施工用火引起爆炸火灾事故。

1.4 管理不善

石油化工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施工作业等各个环节上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事实上,任何事故的发生其最终原因也都是管理上的疏忽或不善造成的,管理不善除了设备管理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外,还表现在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安全技能教育、规章制度不完善、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等,往往由于这些环节上的漏洞造成了企业事故的多发,一旦发生事故,在查找原因时都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2 预防火灾事故的基本对策

要预防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就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虑,使整个生产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性。

2.1 严把设备设计、制造关

首先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充分认识设备、管线选材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工艺过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耐压、耐高温或耐低温、耐腐蚀的材质,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重点建设项目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施工安装全过程,应实施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其次是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装置布局、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有关规范,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暴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严格把关,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2.2 加强设备管理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台帐和技术档案,随时掌握准确可靠的数据和情况,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章行事。另一方面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保养,把对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经验表明,员工巡检是及时发现问题和事故苗头的最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应该在职工日常巡检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的员工采取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2.3 提高人员的生产操作技术水平

对职工实施行之有效的生产操作技能、安全消防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安全生产操作能力;加强职工的工艺和操作纪律,在作业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生产类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同时,要不断完善装置原有的生产操作控制系统,如采用联锁系统、紧急切断系统等,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2.4 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各项措施

严格执行用火作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办理相关的动火工作票证和审批手续,用火前做好工艺处置,动火点进行动火分析,划定警戒线,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材,安排专职人员现场监护等,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2.5 加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正确的应急处置可以减轻事故损失,因此企业应当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不仅包括硬件方面也包括软件方面。硬件方面的措施如设紧急切断设施、自动灭火联动系统等;修筑防溢堤,或挖引流沟将液流引导到安全地带;消除障碍物,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启动消防灭火系统等。健全各级临时防灾组织,做到一旦发生事故时能立即响应启动,将事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事故的扩大。同时要针对工艺装置危险区的具体情况,认真制定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不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结束语

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除了要按照标准规范不断完善企业的各种安全措施,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本质安全外,还要加强各项安全管理,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业务素质,严格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劳动纪律,防止各种误操作和人为的失误造成的火灾事故发生。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加强各种安全设施的检查及维护,消除事故隐患。

[1]杜鹃.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09(11).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典型事故汇编[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TU712+.4

B

1007-7359(2016)06-0147-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6.056

胡奇(1979-),男,安徽池州人,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士,主要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动火火灾事故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动火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石油化工建设》第41卷总目次
动火作业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违规动火作业致9死18伤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