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习近平范式

2016-03-19 16:38
党政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范式常态

资政·近期关注·

政治经济学的习近平范式

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峰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视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同志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专门组织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早有洞察。他曾发起编写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惜乎未能完成。但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思想,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战略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等,得到突破和发展。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同志盛赞其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既称之为“初稿”,则有不断改进的空间,更有臻于完善的期待。又有30多年过去,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迎来了新的高峰。

习近平同志的从政生涯,贯穿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实践更是持之以恒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及其主持起草并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重要文献,谱写了政治经济学宏伟的新篇章。

2015年12月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无异于习近平同志的经济公开课,是全国经济建设与改革进入2016年的行动指南。

经济新常态,思想新范式

马克思早就强调“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的重要性,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恩格斯也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

当今中国经济的规模体量、内外环境的纷繁复杂,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经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各种矛盾问题亦不断积累交错。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作出了“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面对新形势,习近平同志要求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习近平在2014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随后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下趋势性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基于新常态,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政治经济学。例如: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的资源配置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思想;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和调控思想;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相互协调的思想;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之“三权分离”与适度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之“三位一体”与“大农合”,“条块交融、统筹城乡”与大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三农”思想;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等新型城镇化思想;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思想;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精准扶贫”思想;

……

这些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富有茁壮的生命力,洋溢着时代精神和民族智慧,不仅有力指导着我国经济实践,更可望形成政治经济学的新范式。

(摘自《人民论坛》2016年第1期 陈 林/文)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范式常态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