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之道萨其马

2016-03-19 16:38刘辉
党政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骑马油炸面条

益 智·知识宝典·

旗人之道萨其马

提起京城的“萨其马”来,准保有人跳着脚儿地想跟我掰扯:“南方早就有这道点心,比北京产的还多!”但是,循踪寻源,正根儿还是在京城。

萨其马原是将军名

古里古怪的食品名字,绝对与民族语言民族习惯有关。

一说女真族领袖努尔哈赤统领大军,征战挥杀。手底下有一猛将名叫萨其马。这会儿是战事间歇,帅留话,餐后再议。萨其马将军匆匆拍马回府,急挠着叫厨子做点儿新鲜不重样的。这会儿正赶上汉族厨子忙瞎了,心里正来气儿。随意间,打碎了鸡蛋蘸上了面条。得!干脆将错就错,油炸糖裹、干果散沾、连切带码,遂成了一道甜点。萨将军吃美了,问叫啥名字?厨卒答三字“杀骑马”,以发泄心中不明不白的不满。

另一说是随军家属萨夫人,人俊美且心灵手巧。一日宿营地里的一顿晚餐,萨夫人把刚做得的点心奉上,努尔哈赤搁嘴里细细嚼着,嚼出来心情大悦,随即为食品命名为“萨其马”,以表彰萨将军的作战勇猛与夫人的随军辛劳。至此,萨其马将军的名字叫成了一种风靡数百年的马上速食。

咬文嚼字的主儿探究个认真。说萨其马这种食品来自于很善于做面食的西北回族地区。那会儿叫“金丝糕”“炸丝糕”,进贡到了康熙面前,就康熙老爷子多句话,叫成了满文的念法儿“萨琪玛”或是“沙琪玛”或是“萨其马”。就这么着,几百年的音儿不变,流传至今。

吃“萨其马”有好运

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所发明创造的食品“萨其马”,数十年间成了流行于南方的名吃。除了味觉的濡润、口感的甜香、携带的便利,还有“马”的字音隐与其间有关。

凡是兴骑马、赛马活动与赛事的,由“萨其马”陪伴着,面子大且成功率显着高些——这正是相信食用“萨其马”能够带来幸运的人的想法。

与赌马有关。骑马的绅士讲究命运靠彩头,还特在意吃啥、穿啥、用啥字号。自打第一次吃萨其马就赢了个满堂彩,回回沾上“马事儿”,吃,就用“萨其马”,别无其他。谐音儿好,就信这个!没人暗地里考究:原产地远在京城。

萨其马,一准儿符合赛马骑马人的字音。

“旗”人必有“旗”人之道

因了名字的怪异,考究起来萨其马是哪个民族先得手?满、回各有主见。满人有清兵关里关外驰骋千里的辉煌,就有传留美食的理由。回人自来就有做面食千变万化的本事,谁也不会觉得做“萨其马”能难到哪去。

萨其马是满人的饽饽。少不了鸡蛋、冰糖、白面招呼一块堆儿,用油炸酥,加上好吃的芝麻、花生,调剂些各种果仁、蜜饯而得。现在又改良啦,葡萄干、山楂糕、瓜子仁、金糕条、蓝莓果——得什么加什么,可不是当初的萨其马了。

万变不离其宗,萨其马应该就是面条的变异食品。鸡蛋和面、油炸面条、糖稀黏合、晾干切块,“码”好喽!马码玛同音,很有些契合食品名称的意味。

马上民族一路南下,人进了昔日明朝的紫禁城,萨其马也就随之流传于城街肆巷中。由于味道好吃,而且还易保存,给庙寺里各路神仙上贡,萨其马切齐码正,也是神仙们赏心悦目的好事。

一到年节气,凡是做萨其马生意的,可好啦!叩拜上苍:求言好话,谁不先得用好吃的行“贿赂”。敬拜前辈:点心盘垫稳码正,少不得萨其马为主。小辈们就知道先辈们在人世间爱吃啥,至今,依旧沿袭如此行礼。除了敬仰,还有敬畏,还有对祖辈传承食品的尊重。

(摘自《法制晚报》 刘辉/文)

猜你喜欢
骑马油炸面条
远离油炸食品的美味陷阱
悠闲茶餐厅
晒面条
第一次骑马
骑马
油炸冰激凌到底有多少个?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擀面条
拍脑瓜
请拿好您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