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2016-03-19 22:20于瑞芹
高中数理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乙烯阳极现象



强化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山东于瑞芹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平台.各种各样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数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将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在观察时留意实验现象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展开科学的思维,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例如,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引导学生既要观察钠的变化,也要观察溶液的变化,还要去听声音.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摸,感知实验中温度的变化等.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化学反应,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

2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要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应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多方设疑,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具体、全面、深入、细致地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例如在做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时,开始先介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操作等.在演示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

1) 乙醇与浓硫酸应如何混合?先加什么?为什么这样做?2) 2种液体混合后,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它有什么作用?3) 实验开始后,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不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4) 加热到最后,溶液为什么会变黑?发生了哪些副反应,如何去检验?5) 生成的乙烯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应如何除去?6) 利用此装置接着进行乙烯的性质实验时,将乙烯的燃烧实验放在最后进行是否合适?为什么?7) 实验开始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如何处理?能否立即补加,为什么?

这样围绕演示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层层设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实验现象,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考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逐年提高,试题形式逐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验证型向探究型转变,这就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5方面能力的培养.

1) 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 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4) 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5) 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铜为阳极电解氯化钠溶液”为例,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很容易写出2个电极反应式,阳极:Cu-2e-=Cu2+;阴极:2H++2e-=H2↑ .进而推出实验现象为:阳极附近溶液变蓝,阴极上有气泡冒出.事实上,电源接通后,与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随着沉淀量的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电解池的底部,溶液始终未出现预期的蓝色.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想到铜电极失去电子.但是生成了什么?不是预期的Cu2+.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什么?橙黄色沉淀又是什么?

在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大胆猜想、多方查证、科学验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化学实验.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猜你喜欢
乙烯阳极现象
降低回转式阳极炉天然气炉前单耗的生产实践
水下采油树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方法应用
浸渍涂布法制备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海船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计算探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5月份日本乙烯及乙烯衍生物出口总量环比劲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