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个性的学校课程文化

2016-03-19 02:48祝禧
江苏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个性课程学校

【摘 要】学校的文化个性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让学校有了不一样的风格。校本课程建设面临许多问题,学校要在课程设计上给儿童机会,在课程实施中给儿童经历,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学校;文化;课程;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7-0017-02

【作者简介】祝禧,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江苏海门,2261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特说:“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的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学校的“个性”就是这样一种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观念、礼仪、活动、信仰的聚合体,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思维的行动方式。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是苏派学校群体中的一员。东洲小学的文化个性体现在东小学子身上,表现为五种气质:大气、底气、灵气、锐气和帅气,也即爱生命养育的大气,爱阅读积淀的底气,爱运动培养的帅气,爱艺术生长的灵气,爱实践形成的锐气。这种个性的形成,必须通过学校的课程来实现。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生活,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师生生活;课程是机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机会;课程是环境,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困境

我们在建设学校课程时,都会遭遇许多相同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阴霾或多或少地笼罩着学校的课程,窄化了各学科的功能,阻碍了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也阻碍了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校本课程常被当作校本教材去理解,失去了完整系统的架构;重视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忽视了国家课程的实施;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的课程理念和教师运作的课程、学生体验到的课程还没有集中在一个维度上,等等。

另外,真正的课程权应该在教师手中,每一个教师领导着自己的学科、班级,就是实质意义上的课程领导者。如何让教师成为法定的资源开发者、教学行为研究者、学科情境创生者、知识体系建设者?如何让课程能促进师生的潜能自然激活和涌现,能提供师生感受生命历程的冲突情境,能成为师生赢得福祉和快乐的存在家园?我们应该找到破解的策略。

二、校本课程构建的策略

1.课程设计,给儿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机会。东洲小学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学校教育当下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儿童?奉献给这个时代、民族和国家?每一个孩子用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时光来学习,但我们的学校计划中对学生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缺少足够的帮助措施。我们预设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吗?是有选择性的吗?能满足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发展的需求吗?学生在学习中,知道所学的内容是与现实世界、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吗?

在“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让每一个儿童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东洲小学致力建设卓越课程这棵“大树”。校长要做的是组织教师一起进行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发展学校的哲学智慧。这棵“大树”的根深深扎在国家课程里,根扎的越深,学校文化发展的印记才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树上生长出一根根的小枝丫,我们叫它校本化的课程。我们赋予课程以定语,用课程的核心理念赋予校本化的实施方向,于是就有了“文化语文”“智慧数学”“生态艺术”“快乐体育”“综合实践”“公民教育”“东东少儿学院”选择性课程等等。在“文化语文”的枝丫上,继续生长出“吟诵课程”“讲述和聆听课程”“文学意象主题阅读课程”“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儿童日常生活语言提升课程”……其他课程的枝丫同样在生长。于是,这棵大树逐渐变得枝繁叶茂,它的每一个“枝干”都朝向阳光,朝向儿童的生活,朝向儿童的发展。课程大树越是繁茂,儿童的机会就越多。这种基于校本化地域性而组织与改造的课程,经过时间的积淀,才能扎下根基;经过长期的坚守才不会游离;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向上生长。

2.课程实施,给儿童一个又一个有意思的经历。新生活学校的课程,关注师生的生活,让教育成为真正的、艺术的、美的存在,充满爱、民主、平等、自由、道德、尊严和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师生获得幸福及其终生关怀。

让学校成为图书馆。晨诵午读暮省,用阅读课程,点亮儿童的“心灯”,让儿童成为“满天的星星”。师生共读涉及儿童的文学、科学、数学、艺术等领域的248本泛读书和48本精读书——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

构建一日运动生活。早晨跳活泼泼的“小苹果”,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开展乡土游戏,球类俱乐部举行“每周一赛”——运动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

“每周一讲”“每周一辩”“每月一事”等校园活动,构筑校园日常生活样态——有修养成为师生的生活态度。

阅读文化节、数学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公民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师生在各种文化节中,认识自己生活的世界。

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用“阅读手册”“活动手册”“学程单”等方式,让课程的实施呈现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的特点。学生从一个故事、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篇文章中,从有限的知识中能看到无限的宇宙。

……

每一所学校的课程文化,和这所学校历代校长、教师的教育哲学是分不开的,也和这所学校的师生日积月累的积淀是分不开的。东洲小学从开放教育到新生活教育的发展,积淀着属于东洲小学的哲学句子,朝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自身立起了生活之美。

这,就是学校文化的个性。

猜你喜欢
个性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