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育与开发研究

2016-03-20 22:54哈尔滨金融学院曲远洋李春艳李冬辉唐丽华刘海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哈尔滨金融学院 曲远洋 李春艳 李冬辉 唐丽华 刘海燕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育与开发研究

哈尔滨金融学院 曲远洋 李春艳 李冬辉 唐丽华 刘海燕

摘要:21世纪是飞速发展和更新的社会,科技创新和经济高速发展给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模式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会计专业人才的必要性,从人文环境、培养机制和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解决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我们迫切需要变革传统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来说,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设置改革、教材的选用、教学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校内和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创新改革等方面。现阶段,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依旧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

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必要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会计人才需求增加,各大高校均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会计人才。虽然各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会计人才,但并没有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忽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管理和手段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较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在企业中没有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会计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进行创新改革,从教学型向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也充分说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从软环境角度分析,长期以来,高校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忽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硬环境角度来看,由于高校会计专业的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少,教学中,教师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创新、思考、研究。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搭配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理论知识过强,知识面狭窄,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达不到经济市场要求。

2.人才培养机制僵化

目前,各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仍侧重理论考核,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只侧重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合理,对相应的实验室等实践资源缺乏投入。

由于学校不重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教师不愿意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下功夫,最终导致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这种僵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原因之一。

3.教学与实践脱节

会计学是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科。会计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是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综合性工作。会计学专业不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没有统一或是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或是先集中进行会计理论教学再进行会计实践的教学,直接影响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培养。

4.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

企事业单位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经验而失去就业机会。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只对学生进行统一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作为考核标准,忽略“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人才”等问题。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最终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5.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

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问题依然严峻。主要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高校设置专业课过多,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知识偏多。这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会被削弱,无法满足培养目标。

三、会计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发思路

1.创建良性人文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社会下,只有创新才会发展,高校工作也是如此。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为基础。

和谐的人文环境能为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而独特的个性是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基本要素。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高校应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师生建立自由交流、获取信息的学术平台,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氛围中时刻跟踪科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孕育沃土。

2.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应打破原有的学分制,实施灵活的弹性学分制,发挥学生的专长,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于创新并对其创新成果实施产权保护。

在本科阶段实施导师制,从专业上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知识构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使学生能选择、设计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课程学习规划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师可以根据当前社会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以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3.建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应建立校内模拟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系,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师资力量。每个专业课程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结合理论知识,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实际业务工作,增强学生具有独立见解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浓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不断挖掘和发展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运行模式和资本运作都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未来的“会计人”既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相关的文理学科知识,又要在此基础上以创新的意识、思维和能力解决新的问题。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5.优化的课程系统设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应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包括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只有让学生有宽厚扎实的基础,其长远的发展才有后劲。

其次,高校应增加实验课与实习课程的比重,强化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如何做;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设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检索能力的课程,提升其创新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章新蓉,顾 飞.开放式跨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

[2]敬采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2011

[3]杜先能,傅 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

[4]张振刚.论创新教育的实施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

[5]欧阳康.如何构建中国大学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

(本文系2014年度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2014010758)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26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