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2016-03-20 22:54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王素芬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 王素芬



试论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 王素芬

摘要: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童诗、朴素的民歌、稚气的童谣、浪漫的自由诗,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意境美。

关键词:反复诵读 理解诗意 想象意境 大胆创新 达到效果

诗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沿着诗歌发展的轨迹,感受我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天真的儿童诗、朴素的民歌、稚气的童谣、浪漫的自由诗,诗人用动静结合、精辟、准确、凝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丽的画面,创立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诗歌最大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总结出来:美。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等是古诗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场面与思想感情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情境的美。

语言美是指古诗文的语言精练、形象,体现祖国山河的美。音乐美是指韵律和谐,节拍鲜明,读起来朗朗贯耳,形成音乐美。形象美,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展示了形象美。意境美是指生动优美的古诗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使人陶醉在形象美的意境中。

从古诗到现代诗,笔者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喜悦。学生吟声朗朗,欢呼雀跃,师生一起沉醉在学习古诗文的乐趣之中。

一、反复诵读,大体把握诗意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笔者先出示原诗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原诗下的注解指导学生初步领会古诗文的大概意思,穿插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这场好雨好像知道节气似的,春天来到的时候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催促植物快快地生长。茫茫的田野里,天空一片昏暗,只有江边船上的灯火透射出一线光芒,格外明亮……”笔者不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而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形象地进行有机结合。

二、结合古诗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画面及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情景,春天的杨柳随风飘动,冬天的雪花飘飘,远征战士归来抚今追昔,回想在军中的情景与心情。又如,《春夜喜雨》中的优美诗句表达了春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

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的一大手法,诗人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渲染环境,表达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征还原古诗活生生的画面内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穿插简笔画和恰当的动作表演

笔者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一边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古诗文,一边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的简笔画。

例如,《咏柳》一诗,笔者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在黑板上快速地勾勒柳树的画面,一树高的柳树像碧玉一般垂下的柳叶亭亭玉立,千万条柳叶如丝绦一般,远远看去像绿色的丝带整齐、飘逸。谁知道这小小的、嫩嫩的柳叶是哪位能工巧匠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灵巧的剪刀啊。作者用恰当的比喻、借代的手法把柳树描绘得栩栩如生,如此美丽。学生很快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意,体会出诗句的语言美、形象美、直观美。教师的简笔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拿出笔跃跃欲试,把优雅的柳树画出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秋浦歌》一诗,笔者结合诗意指导学生做动作表演。第一句“白发三千丈”让学生伸手摸头从头上摸到腰,代表头发长;“不知明镜里”让学生双手对立,大拇指和食指拢成圆形,代表一个圆镜,学生看着“镜子”沉思;“何处得秋霜”秋霜是白色的,秋霜已染双鬓,学生双手回到两个鬓角,从头上摸到鬓角,表明时间过得很快,时光不等人,表现李白孤独惆怅、一生不得志的思想感情。笔者告诫学生要珍惜时间,趁着大好时光学好文化课,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许多古诗文都可以用动作表演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熟练掌握古诗并达到吟诵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其乐融融的小脸看着笔者,乐呵呵地和笔者一起做动作,渲染了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学会给古诗文分类

教师要把握教材,指导学生给古诗文分类,可以按内容分、按题材分、按时间分、按体裁分……例如,按季节分,春季有胡祗遹的《阳春曲·春景》,夏季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秋季有杜牧的《山行》,冬季有柳宗元的《江雪》……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其他形式收集现代诗歌,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意境美、形象美、自然美,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尝试创作诗歌,还指导学生学现代诗时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即兴写诗。刚开始学生可以创作简单、短小、意思显浅的诗歌,可以创作描写动物、自然风景的诗歌。

总之,教师应恰当地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感受诗歌的特点,体会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引领学生学好古诗文,利用古诗文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歌海洋里畅游。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