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逻辑学纳入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2016-03-20 22:54黑河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逻辑学通识批判性

黑河学院 张 昊



将逻辑学纳入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黑河学院 张 昊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逻辑学后能突破经验逻辑的束缚,跳出思维陷阱;培养认识世界的方法,提高沟通交际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应试社会思维能力素质考试。新建本科院校应将逻辑学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课程加以推广。结合逻辑通识课的教学目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目标等进行改革,将逻辑学纳入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发挥逻辑学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逻辑学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批判性思维

一、何谓逻辑学

逻辑学是最早形成的思维工具系统。“逻辑是研究推理有效性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具体而言,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研究逻辑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学问。思维的形式是指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思维的逻辑方法有明确概念的方法、确定命题真假值的赋值法、探求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以及增强论证性的反证法与归谬法等。逻辑作为理性认识阶段的思维形式,是认识世界、沟通交际的主要思维形式。任何一门科学,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通过思维形成的思想体系。“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正因如此,逻辑学被列为七大基础学科的第二位。

逻辑学是基础性、工具性、规范性和全人类性的科学。人的思维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审辩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一个思维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任何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无论所处地域和文化背景有何差异,都要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律并运用思维的逻辑形式,掌握逻辑规律及方法,获取形式上保证思维有效性的知识,进而实现知识创新,在科学研究、预测与决策分析等方面取得可观的应用成果。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和基础性科学,可以为不同学科专业知识提供有效的思维方法,提升受教育群体的科学研究素质。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

1.突破经验逻辑的束缚,跳出思维陷阱。每一代人从孩提时代起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都接受着经验逻辑训练,积淀经验逻辑的感觉。现实生活中,这种熟知的“经验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有可能误导思维方向,常会使人们落在“顺序陷阱”中。逻辑学的工具性质使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自发变为自觉,不仅能进行推理论证而且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推理,什么是错误的推理;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所以,学习逻辑学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2.培养认识世界的方法,提高沟通交际的能力。学习逻辑能使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认识和讨论问题,更好地认识谬误和反驳诡辩。逻辑学可以帮助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把“熟知的东西”变为“认识的东西”,将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新知识。学习逻辑还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只有合乎逻辑的思维,表达才能清晰准确。

3.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能否有选择地接受?能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怎样既批判性地认识问题又批判性地认识自己?逻辑思维及其批判性思维是以问题意识开始,以创新结束。新建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学习逻辑学可以训练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缜密的思维、严谨的分析、深刻的判断、丰富的想象,以科学的态度以及广博的知识,深入到事物内部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力图找到改进方法,最终提供出新模式、新理论、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有助于应试社会思维能力素质考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更加需要具有思维素质、思维能力、思维艺术的创新人才。而思维的创新是一个过程,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基础能力。每年都进行的MBA、MPA、GCT以及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逻辑试题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从现实功用性角度考虑,新建本科院校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及解题能力,通过系统地学习逻辑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做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素质。

三、改进逻辑教学,纳入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与西方普遍重视逻辑通识教育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的逻辑通识教育总体上滞后。目前,基本的逻辑学知识教育教学并没有进入每个大学生的课堂。逻辑学课程只在政治、中文、管理、法律等少数几个专业讲授。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升本时间短,通识教育起步较晚,逻辑学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容乐观,仍有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开设逻辑学课程。另外,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虽开设逻辑学课程却压缩了逻辑学课时,这与逻辑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逻辑学作为一门有关思维发展的科学,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逻辑学应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重点课程加以推广,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要成为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具备运用逻辑思维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逻辑通识课的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系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明确思维的基本逻辑规律和方法;二是在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明确而恰当地使用概念、做出判断并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三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思维效率的提高,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为学生毕业后应试社会思维能力素质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新建本科院校为达成逻辑通识课的教学目的应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加以改革。新建本科院校逻辑通识课的建设并不复杂。条件允许就设两门:一门是逻辑导论或逻辑基础,另一门是批判性思维。如果师资及教学安排不允许就设一门:把逻辑导论与批判性思维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名称可采用“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逻辑学通识课的目标,是深刻的,有生命力的。这一名称强调“逻辑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记忆”。逻辑通识课的实质部分是有效的思维训练。

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既应实现教学目标,又应适当降低深度与难度,应以传授逻辑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的时代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并与其他学科融合;应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对其学习和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

逻辑学通识课的角色事实上一直是由传统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承担的。传统形式的逻辑价值在于它所覆盖的逻辑知识正是日常思维所涉及的。恰恰是传统逻辑而不是现代逻辑对这些知识的处理方式,符合日常思维的习惯。但作为通识课,传统形式逻辑必须改进以取得新的形态。逻辑学通识课虽然要覆盖与日常思维直接相关的基础知识,但不必仅限于此。任何现代逻辑、逻辑哲学、逻辑史的知识点只要能与好的案例结合,起到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都可以涉及。

掌握这些逻辑知识不等于具备逻辑思维素养。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逻辑通识课不仅要讲授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通过某种有效的方式促使这些逻辑知识转化为思考者的逻辑直觉,提高受教育者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思考与分析是课程的结点,案例教学是基本方法。教师可通过大学生辩论赛、智力游戏、日常逻辑病句分析、观摩法庭辩论、欣赏推理题材电影等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客体。国外一些高校甚至建立推理实验室和开发推理软件,这些新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让逻辑教学更加多样化、可视化,学生亦可更切身体会逻辑思维的魅力,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上,新建本科院校逻辑通识课应体现通识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而非单纯地培养专业技能的特征。另外,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应突出通识课程的特征,符合大众需要,要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精练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体现逻辑学作为通识基础课程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晓芒.逻辑是一把“斧子”——什么是逻辑学和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9

[2]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9

(本文系黑河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建本科院校逻辑学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xjg1325)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0074

作者简介:张昊(1985-),女,黑河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逻辑学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逻辑学通识批判性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简单的逻辑学》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