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2016-03-20 22:54石家庄铁道大学幼儿园徐永宏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尊重

石家庄铁道大学幼儿园 徐永宏 刘 欣



怎样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石家庄铁道大学幼儿园 徐永宏 刘 欣

摘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观念和行为是决定孩子性格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学生进入学校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6岁以前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教育观念通俗易懂,内容简洁明确,活动易于操作,教育建议比较好地照顾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条件和可能性,能够让家长获得许多关于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教育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质量 教育建议 尊重

一、家园共育工作是幼儿家庭教育的桥梁

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家长工作是指幼儿教师主动以多种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介绍幼儿的在园生活、学习情况以及进步状况,以此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做好幼儿园与家长工作,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和方法,用真诚感动家长,肯定幼儿的优点,赏识每一个幼儿,使家长心理愉悦。《指南》是幼儿老师指导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导向。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目标是在学生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家庭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为主。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6岁以前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其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母本身是“龙父,龙母”吗?魏源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榜样,是孩子的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一些家庭有一种“四二一”综合征,即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围绕一个小太阳。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很多希望,家长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例如,家长告诉孩子坐公交车要给老年人让座,而遇到需要让座的情况,家长却坐着,让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让座,孩子可能不会记得以后也要让座给老年人。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重承诺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它适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时,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有事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发现孩子言行不一,要首先反省自身以往的言行。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祖辈父辈都给予他们很大的希望。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能正确地、科学地教育孩子。《指南》能够提供老师、家长对幼儿教育正确的方法和引导。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在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规律和特点。除与社会发展、经济变革、学前教育政策密切相关外,幼儿家庭教育还直接受到幼儿园办园条件、教师经验、家长素质、幼儿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包括,家庭访问、来园接待、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个别咨询等。随时代发展的变化,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也发生变化,如家庭访问、家园联系册等形式逐渐被电话、短信、互联网、微信等形式代替。

四、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幼儿家庭教育,倡导家园合作共育。国际组织伯拉德·范·利尔基金会在总结资助世界各国发展幼儿教育的经验时指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提高幼教质量的重要条件。巴西政府制定的《全国全面关心幼儿和青少年计划》中提到,家庭和社会直接参与满足幼儿和青少年的基本要求,促进幼儿发展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共同责任。

家长是《指南》的主要的使用者。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关系状况对幼儿早期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南》比较关注幼儿在家庭的行为表现,它的教育观念通俗易懂,内容简洁明确,活动易于操作。同时,渗透在《指南》中的正确教育观念有利于家长形成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入学准备、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有利于促进家长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有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庭的教育质量。

《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让家长“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有助于把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到家庭和全社会。

五、家园沟通让孩子感受幸福

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幼儿的幸福是与幼儿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幼儿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可能带给幼儿极大的幸福。一切违抗幼儿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加强的活动,对幼儿来说均无幸福可言。幸福的感觉能促使幼儿不断创造、探究和成长。幼儿园与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幼儿感受幸福。

1.家长和教师可以多抱一抱幼儿,通过适当的行为抚慰幼儿,这能够稳定幼儿的情绪,增进家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2.孩子幸福感的得来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家长更要与孩子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沟通。家长与孩子做游戏是两者精神交流的重要渠道。孩子需要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但无条件并不意味不设定任何界限。父母的爱设定界限正表明孩子对父母的重要。孩子的需求越界时,父母可以向其表明家长对这种行为的失望。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限制的界限可以随之放宽。3~6岁的幼儿应该以游戏为主,家长让他们在游戏中认知事物。

3.家长和教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一位美国幼儿心理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遭受挫折很少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地长大。

总之,对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了解幼儿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并为之提供适宜而非奢侈的条件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幸福。

幼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父母的教育奠定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家庭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问题发生中起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家长的良好引导能够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苏】塔·瓦·沃莉科娃著.刘祝三译.家庭教育与教师工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34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尊重
浅谈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