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物流金融教学改革

2016-03-20 22:54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一沙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社会需求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 念 刘一沙



基于社会需求的物流金融教学改革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 念 刘一沙

摘要:近几年,中国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开始全球化,现代物流系统应运而生,现代物流系统中产生物流金融服务第三产业。在中国,物流金融作为新兴产业,其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都有待完善。本文立足中国物流金融社会需求现状,进一步分析现代物流金融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物流金融教学体制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社会需求 物流金融 教学体制

一、前言

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保障,物流和资金流合在一起形成新兴产业——物流金融。在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不能很好地应用现代物流的功能。近年来,我国每年物流企业的数量同比增长16%~25%,与物流相关的企业或机构70余家,但是真正实现物流现代化、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企业寥寥无几。在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物流产业建立过程中资金不足、物流金融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物流产业保障不健全、物流产业生产效率不如预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物流金融理论的完善及物流金融相关人才的培养。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物流金融的发展不仅带来挑战,也给物流专业物流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契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课程改革,他们会成为物流金融行业的人才。

二、传统物流金融教学特点

1.课程理论系统性不强。在中国,物流金融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研究的崭新领域,其理论研究最早始于2004年。随着社会发展对物流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高校开设物流金融课程甚至开设物流金融专业,旨在培养大量物流金融相关人才,促进物流产业真正转型。但是由于中国的物流金融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缺乏相应的教师和教材,致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系统甚至没有连贯性。

2.课程定位不明确。我国的物流金融研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探索中寻求进步。由于物流金融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缺乏广泛的实际应用,物流金融课程被认为是一门非核心课程。尽管不少高校开设了物流金融课程,但均没有注意到物流金融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将物流金融课程放在专业选修课的位置,没有对当前开设物流金融课程的高校,没有对其相关课程作相应调整,在课程定位上对物流金融课程的定位不明确甚至错位。这种情况下,即使开设物流经融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课程教学方式落后。国内开设的物流金融课程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重视知识点的内容,不质疑知识点正确与否;多采用通篇灌输方式,极少情况能进行部分分析;重视学生考试成绩,不在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真正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对于敢于提出质疑的学生及早否定,不能提供其自由发挥的平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物流金融教学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具有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物流金融行业相关的高水平人才。

三、社会需求下的物流金融教学改革策略

物流金融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仅会优化各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动资金的流动风险。物流金融将物流和资金流联系到一起,能提供付款、收款以及承兑汇票等融资结算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金融的普及和应用。很多企业和机构开始注重物流金融业务,但由于物流金融课程匮乏,企业很难招聘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物流金融业人才。物流金融人才匮乏严重影响物流金融行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基于社会需求的物流金融教学改革是社会经济和物流发展的需要,更是物流人才培养、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1.完善物流金融教材。随着物流金融行业的要求日益增高,不少高校开始注意在物流金融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尽管他们做出众多调整,但始终无法克服缺乏与之匹配的教材难题。目前公开出版的教材存在诸多问题,要么内容浅显易懂,缺乏深度,没有价值;要么理论深度极强,与实践联系较少,不适合应用。因此,物流金融教学改革首先要完善课程教材。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物流金融课程内容涵盖物流管理学、国内国际贸易学、金融管理学、保险学、法律等多个学科。教育部门应集合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头羊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前线工作者共同编辑物流金融教材,使物流金融课程成为更加实用性的学科。

2.提高风险监管意识。物流金融管理过程中,物流金融的风险和监管问题不能被忽视,但即使这样,在物流金融课程中,该部分内容仍然不够深刻,提高学生的风险监管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解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基础理论,介绍物流金融行业的风险,对如何识别、预警、处理与评估风险进行重要讲解。教师可以采用重大事件促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这个领域就知道物流金融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教师可以采取视频授课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细节中看到风险,提升学生的风险监管意识。

3.注重案例分析。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通篇灌输没有关联的知识点,而应该注重案例分析,通过特殊案例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案例分析包括选题、深层次剖析与撰写等几个方面,教师不仅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结组考察不同案例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选择典型案例,在分析过程中集思广益,注意每个细节,最后将其汇总成为文字模式并做出汇报,与不同组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加深对案件的印象,在日后实际中碰到同类问题时不至于盲目。这种课堂教学改革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进企业锻炼。教师要想更好地传授所教知识,必须具有大量应用经验,维持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度,使课程学习顺利进行。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锻炼。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让教师将自身的知识应用到企业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更有发言权。教师在企业得到锻炼后会更加明白企业对物流金融管理方面人才的要求,促使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所取舍,做到重点部分详细讲解,非重点部分一带而过。同时,教师在企业进行锻炼时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5.员工进课堂讲课。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的高层说:“物流业的未来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如今能掌握金融服务的当属物流金融行业的员工,尤其是企业高管,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推动物流金融的实际应用。企业高管是一个企业最有发言权的人,他们从事于各个工作岗位,对每一个职位要求都了如指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熟知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个职能部门的员工带进物流经融教学课堂,使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点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学生进企业见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物流金融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理论深度再强,没有实践也不能被学生轻易掌握。因此,鼓励学生进企业见习势在必行。

首先,学生进企业见习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推敲知识点的对错与否以及来源。其次,如果学生能进入企业实习,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必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物流金融课程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企业见习接受专人技术指导会为后期学生工作创造便捷条件。再次,一旦学生能在见习过程中取得实质性进步,对于学生后期的理论学习具有深远影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能进一步联系实际中的每一个环节,所学知识不再枯燥无味。学生毕业时必将交出一份让学校、社会满意的答卷。

四、总结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物流金融成为国际物流巨头的第一利润来源。在我国,物流金融是一个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推广和实际应用。物流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物流金融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基于社会需求下的物流金融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意见,旨在培养物流现代化过程中物流金融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加快物流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初兵,刘玉斌,陈旭辉.论物流金融课程的定位及其教学[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

[2]谈冰洁.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研究分析[J].北方经贸,2015

[3]张初兵,刘玉斌.基于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的教学设计[J].中国市场,2014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047

作者简介:刘念(1984.02—),河北大名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金融学、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系统;刘一沙(1982.10—),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南大学管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社会需求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基于风险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分析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