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展望——由试点到全国市场的过度

2016-03-21 06:33焦洁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05
产权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试点交易发展

◎焦洁(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中国碳市场展望——由试点到全国市场的过度

◎焦洁(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当今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欧洲一直是最积极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随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也纷纷发力绿色低碳经济,力图抓住这一新兴经济增长点。虽然欧盟经历了经济危机,以及近期的难民潮,但是欧盟各国政府依然将全球低碳发展列为重要的内政外交内容之一。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早在2009年就作出了到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单位GDP碳排放降低17%的阶段性目标。从2009年到2015年这六年间,国家非常重视碳市场的建设,其中:从政策角度看,以下的一系列政策标志着中国政府对低碳文明建设和碳交易市场的培育作了极大的努力。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分区域进行低碳试点工作。

2011年3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1年10月29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从此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碳交易中心,尝试进行区域范围内的碳交易。

2012年11月19 日《十八大报告》指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2013年11月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2015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就《应对气候变化法(初稿)》征求企业界和非政府组织意见。标志着气候变化,碳交易,碳市场的确立已经进入了立法阶段。

2015年9月25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习近平主席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与各国外交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展开与各国间的气候变化项目合作。

2015年11月3日 《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

近期,习近平主席出席了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作了精彩发言,表达了中国减排的决心,也希望大会能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成果。

从市场角度看,从2013年中国碳交易元年开始,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经历了从寂静到活跃到争鸣的过程。其中,2013年第一年交易,全国市场的总交易额为5亿元人民币,到了2014年度,交易额上涨为25亿元人民币,七个试点各有千秋,有很多交易上的创新,包括配额交易,国家自愿减排指标(CCER)的交易,以及少量的期货交易。

截至2015年7月,全国交易情况如下图统计所示:

从以上政策的延续可以看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严谨的论证,深入的研究,和扎实的试点工作。

其中,为期三年的全国碳市场交易试点期间,中国的七个交易平台,均做了大量工作,到2014年度的第二次履约季,已经做出了全国交易额25亿人民币的良好成绩。

七个试点的扎实工作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积累了经验,是全国碳市场全面开展的基础。通过七个试点交易平台的运行,碳交易的一些基本问题获得了解决方法,例如配额分配的合理性;交易平台运行的稳定性与活跃度;控排企业履约的积极性等问题都获得了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而且根据七个试点不同的区域特征又有不尽相同的解决方案。

另外,七个试点均尝试了与金融体系对接的工作,其实,碳排放交易所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碳排放交易,涉及了现货,期货,远期现货等等种类不同的产品交易,还有不同种类产品之间的质押,借贷,置换等交易手段。未来会成为金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市场的繁荣,都需要金融机构的活跃参与,目前碳市场交易已经被很多大型券商看中,触角开始伸向碳交易市场,这对于一个行业来讲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也标志着行业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可以说碳市场能够繁荣发展,归根到底还需要控排企业这个交易主体有积极性,愿意参与到市场中来。为此,七个试点的交易平台做了大量工作。

各试点地区的企业参与到交易中来,靠的不是单纯的政策强制手段,而是在企业碳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期货购买,碳资产质押置换等手段,这让本来应该掏钱出来的事情,变成可以少掏钱,或者有的企业专门成立碳资产管理部门与国内有经验的管理商合作,在碳交易中还赚到了钱。

中国碳市场几年的发展,从开始沿用欧盟的体系,到今天搞出自己的特色,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成果。但是目前这些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去发展去完善。

纵观国外碳金融的发展,在建立碳交易所方面非常谨慎。如金融业发达的英国和美国,其国内也仅有一两个碳金融中心。英国伦敦的金融城、纽约华尔街,是国际知名的碳交易中心。伦敦、纽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资金、金融专业知识。

纽约和伦敦的金融业发展经验表明,建立互补性的网络组织结构是碳交易繁荣的关键。首先是金融机构与服务机构的互补。开展碳交易,需要明确的运行规则和清晰的产品界定。仅伦敦就有3家世界上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为碳金融提供法律服务,众多碳咨询管理公司极大地促进了碳市场信息流动;其次,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不论是小型的专业公司、对冲基金、大型的投行、商业银行,在市场上均有明确的分工,建立了高效的协作网络;最后,原有的金融服务网络为碳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碳市场从已经建立的资本与客户网络中获益,金融中心的位置也因碳交易的繁荣得到了强化。碳排放交易与各种创新金融手段结合所形成的碳金融市场,又可以发展成为低碳经济融资的重要途径。

2012年,欧洲主要碳交易平台创下了92.5亿吨交易量的历史纪录,同比增长22%,其中,6大平台总交易量达31.7亿吨,达成的期权交易为8.3亿吨,比2011年增长了4%。EUA以72.1亿吨占据首位,年增长率达到18%;CER的成交量上升16%达到16.2亿吨;ERU成交量为4.16亿吨,是2011年的6倍。

中国碳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鼓励企业及个人参与交易,实现资金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充分流动。同时,还应拓展环境交易产品,开发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从而撬动更多外部资金进入减排市场。企业在意识到碳市场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将会加强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加大生态投资,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良好的市场培育和资金驱动下也将快速生长,占领竞争高地,从而为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2015年5月25日全国碳交易价格截图:

2014年3月-2015年5月变化曲线图:

现阶段中国的碳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类似于券商,除了可以为控排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之外,更能够对市场的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任何金融市场都不是终端客户简单的买卖而形成的。中间商,券商的存在是一个市场繁荣的根本保障。比如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碳市场最早最有规模的碳资产管理商之一,一直致力于对中国控排企业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又有客观收益的碳资产管理方案。

目前中国市场正处在碳交易爆发的酝酿期,到2017年全国市场的建立这一年间,碳金融将会迅速发展,当前大量金融机构包括有眼光的个人投资者都在积极参与碳市场,中国碳市场达到预期的8000亿规模指日可待。

2015年11月30号,比尔·盖茨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所做出的承诺和努力,同时呼吁各国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实现能源领域的创新。他本人也投资了泰拉能源在中国投资的核能技术,与中核集团一起合作,筹建下一代的核能反应堆。

一个市场从开始到培育到爆发,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碳市场基本走到了爆发期之前最艰难的阶段,行业内的同仁,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 ,未来碳市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的阶段。

猜你喜欢
试点交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