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perspective

2016-03-21 06:33
产权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改革经济



观点集萃perspective

要素价格改革会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薛鹤翔2015年12 月15日表示——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来看,需要通过多项措施实现市场出清。首先,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企业的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市场的出清;其次,要加强电力、物流等方面的要素价格改革,使得价格机制在整个市场的出清里面发挥更加基础的作用,这样的话,要素价格改革也会成为整个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会对部分工业企业形成比较利好的一面。

中国经济减速问题被夸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黄有光205年12月14日在2016经济学家年会上表示——

中国现在的经济已非“吴下阿蒙”,所谓“减速”往往被夸大,7%的增长还是在高速向上,只是没有以前的高速度而已。中国经济现在的体量等于25年前的10倍,因此,现在每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不可与以往等量齐观。现在1个百分点等于10年前的2.5个百分点。即使现在的经济年成长率跌到4%,也在实际增加量上等于十年前的10%,15年前的16%,20年前的24%,25年前的40%,这是非常大的量,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夸大中国经济减速的影响。

中国应该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制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2015年12月14日表示——

中国应该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制,既有中央的监管体制,也有地方的监管体制。地方监管的金融活动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只能做与金融有关的一些服务性业务,或是单项的金融业务,比如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理财公司等。以往中国金融监管在目标定位上有些偏差,将行业发展和引导创新也当作了监管的潜在目标和责任,这两点定位其实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监管者对金融产品创新,应关注产品法律关系的准确、风险收益的匹配、风险责任的清晰、信息披露的充分。

整体上市应成国企混改着力点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2015年12月13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

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是国企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利于解决国企体制机制弊端,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型企业的普遍资本组织形式。同时,整体上市通常是在保持控股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因此,整体上市应成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着力点。

今后两年中国经济仍将调整 不可能恢复正常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近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

与1995年后的经济发展相同,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产能过剩、债务危机、通货紧缩等问题。现在无论是6%还是多少,还是正增长,到不了衰退和企业大规模倒闭破产的地步,这是好处,坏处是时间持续会比较长。如果说今后的大势,只能说调整还没有走完。近期来讲,明年、后年的经济不可能恢复正常。产能过剩、坏账,包括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坏账等问题还没解决。既然有市场经济,就会有经济周期,会有波动,我们要在波动中生存和发展,持续和复兴。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远未结束,现在只是在一轮周期的低谷当中,但并不是常态。

需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2015年12月1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

十三五时期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四方面突出问题:一是通过改革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矛盾。近期特别要注意通过改革、通过市场的力量使一些改革举措真正落地,比如处置僵尸企业必须建立市场退出机制,综合运用市场竞争和法律规范的举措有力推进。防范化解竞争中的风险则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汇率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二是通过改革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三是通过改革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四是要牢牢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改革。

要在体制上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5年12月12日在出席2015第一财经金融峰会时表示——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会有所下滑,但质量、效益都会有所提高,可持续性也会增强,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的状况要有理性认识。目前中国的问题是大量的债务,资本形成分散。要让投资发挥关键的作用,金融改革的方向就是两个,一是提供长期的资金,二是提供股权资金。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支持不能缺少资本市场,但要转变对资本市场的观念,要从交易的角度来考察资本市场,在体制上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中国经济的出路是通过改革把民间投资搞上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加宁2015年12月12日表示——

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早已成共识,潜在增长率下降固然有客观因素,包括人口红利减弱、创新跟不上、投资效率降低。但是,当前潜在增长率下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过去一段时间改革放缓、滞后造成的。中国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改革,通过改革把民间消费搞上来,通过改革把民间投资搞上来,让民间投资替代政府投资。

创新融资方式有四条主线

香港联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12月11日在“2015邮储银行高峰论坛”上表示——

创新融资方式有四条主线:第一,要学会从重资产经营转到轻资产经营;第二,从融资结构看或者从去杠杆看,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从间接融资占主导逐步转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共同发展,特别是转到直接融资主导;第三,从主要服务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有正的现金流、有盈利、有快速扩张的时期为主,转向服务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第四,从整个银行体系习惯于存款和负债经营占主导,开始转到以资产经营占主导。

中国经济今年6月或出现反转

清华大学中国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日在2015中国资本成长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

中国经济未来六个月应该说有可能出现一个反转,至少是短期内的一个反转,就是增速到今年6月份开始会往上走。原因有三:第一,2015年5月份开始全国平均的房价和整体的交易量开始逆转,总体讲库存量在下降。到今年终,一定会出现一个逆转,房地产的投资开发速度从下降就会往上走,房地产投资开发一般能占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20%。第二,到目前为止3万亿的很多基础设施投资还没有落实,从各种进项来看,今年由于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年,政府正在花大力量把资金到位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做好,就差土地拆迁、投资招标的项目,预计会有一些新的落实已经批准立项的各种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潮;第三,二胎放开以后最有可能是今年年终出现第一轮的冲击波。这些新生儿会带动左右。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宏观趋稳,微观分化”

经济学家巴曙松2015年12月8日在“中国经济形势与前景展望”报告会上发言表示——

目前看,没有一个非常负面的力量,再让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反而是有很多新的增长动力在培育,同时,也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力量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个迅速的回升。因此,2016年中国经济的宏观层面,不会有大的波动,将保持趋稳态势。所以更值得关注微观的分化。分化表现正对应中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如采矿、钢筋、水泥等传统产业在收缩,医疗健康、环保、互联网金融等顺应未来趋势的新兴产业则在成长,这本身就是宏观层面没有大的波动情况下,微观层面增长动力在转换。此外,处在第二产业的收缩行业对经济悲观,处于第三产业的成长领域当然乐观,这也是经济转型期常见的现象。

猜你喜欢
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