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理角度看直播

2016-03-22 07:52管佖路
视听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播内容

管佖路

从法理角度看直播

管佖路

围绕直播而引发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从直播个体与公权力的冲突、直播对隐私权的侵犯、对公共展演权的侵犯、对著作复制权的侵犯等方面说明直播存在的争议与质疑。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有关直播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定,试图通过监管与自律,促进直播的规范发展和良性竞争。本文从法理角度审视直播,并且分析直播作为一种媒介形式,对其他媒介乃至社会的影响。

直播;法律;自律;监管;规范

过去十年,互联网内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的发展变化:从文字、图片到视频,内容的可视性越来越强,互动性、实时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随着视频采集、上传、传输和分享门槛的不断降低,在线直播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1年美国Twitch公司成立首家游戏直播平台,2014年亚马逊以970万美金收购了该公司,Twitch的游戏直播在2014年占全美网络流量的1.8%,一跃超过了Facebook。自2013年起,国内也出现了游戏直播,

大量的游戏直播PC端平台风靡,如YY直播、斗鱼TV、战旗TV等等。2015年,直播形式开始从游戏直播延伸至秀场直播、生活直播,随即涌现出大量的手机端直播软件,“全民直播时代”随之到来。有人宣称,直播将引发行业革命,2016年会成为视频的“直播元年”。

一、质疑与隐忧

像几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直播在火热发展的同时,各种负面新闻和争议也接踵而至,围绕直播而引发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直播平台的主播和用户常常关注的只是:“哇!我可以直播这个!”于是立刻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向全世界直播他们的视频。但作为研究者,也许更应该问:“等等,你可以直播这个吗?你应该直播这个吗?”那些用高清摄像机、甚至是无人机,或是可穿戴的个人设备、车载仪等装置实时直播的视频,本身就隐含着各种质疑:直播主播是否有权利直播这些内容?在什么场合可以直播?谁未获允许而被抓拍进入直播视频?谁又会看到这些直播?

我们试着从以下五个具体问题来说明这些质疑。首先,当个体在与公权力发生冲突时,直播这一冲突过程将影响公权力的实施乃至与之相关的公共讨论。

去年底,上海几名网络主播通过直播平台直播飙车,而后发生交通事故,涉事主播被警方以涉嫌危险驾驶罪行政拘留。撞车画面及警方查处被同步直播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让我们做一个夸大的假设:如果在任一执法环节中,当民警手持执法记录仪记录执法,而普通公民也用自己的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实时直播执法过程时,这种“互拍”对执法实施有何影响?对冲突事件的直播是对公权力的干扰,还是赋予被执行者监督申诉的通道,仍然存有未知。

第二,直播视频的隐私权问题。例如一些视频网站通过公共监控直播某个特定场所,或是一些家庭生活的直播画面(如保姆照看婴儿的视频,常见于父母安装的家庭监控设备,画面通常可自主设置公开与否),在这些直播视频中被拍摄到的人,围绕“他们的画面是否可以被公开在线直播”这一问题,一直存有争议。随着越来越多更便携和隐形的拍摄设备(如谷歌眼镜)的出现和普及,直播者在任何私人或公开的场合都可以进行拍摄直播。一个路人有可能在没有获得他(她)允许的情况下被拍进直播的视频中。直播时如何不侵犯被动直播者的隐私,被侵犯后该以什么方式维护权益,这些问题要求对直播中的隐私权进行更多的界定和规范。

第三,体育比赛和娱乐演出的直播,给活动主办者和传统电视直播行业带来威胁。在美国,无论直播视频长短,直播平台必须在获得相关执照后,才能对公共演出进行直播,从而不侵犯活动主办者的公共展演权(public performance rights)。[1]这项规定基于这样的事实:在线直播平台打乱了公共展演的传统直播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利益主体分配,很容易侵犯到传统的电视直播权。在线主播的一个摄像头一个麦克风,便轻松创造出以往一个电视团队可以完成的直播。尽管在直播画质和效果上不可与传统电视直播相提并论,但丝毫不妨碍直播平台的视频获得上亿点击。

第四,直播平台普遍不会立即删除在此平台上的直播视频,而是会存储一定时间,这就涉及到了作者的著作复制权。在美国的三大直播平台软件中,除了Meerkat平台只播放实时直播视频不存储,Periscope存储直播视频24小时,YouNow存储72小时。[2]而在我国今年4月发布的《直播行业自律公约》中,20家国内直播平台承诺对旗下所有直播内容进行不少于15天的存储。我们认为,存储的初衷和目的是便于管理和筛查,但一些具体细节仍值得商榷:平台是否有权利存储和再利用这些直播视频,主播的作品复制权是否被侵犯或应该以何种方式保障,以及对互联网作品形态的进一步界定,都是未来有关直播的政策中应该细化和考虑的方向。

在这场蔓延全世界的直播浪潮中,有关直播平台的各项规范(隐私权,著作权和其他条款规定)在各国之间存有差异。事实上,这种制度差异已经带来影响。今年上半年,一家新加坡直播平台服务在越南被关停,理由是该直播平台未获准当地执照,有传播“不适宜内容”的嫌疑。直播的人是流动的,移动设备的帮助更使得直播视频拍摄和观看的对象,轻松跨越了国界。在“法有地界,直播无限”的背景下,这种天然冲突必然还会持续下去。

二、自律与规范

尽管尚未出现直播行业的国际通用规范,但在我国,截至今年10月,已经出台多项有关直播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协定。今年4月18日,百度、新浪、优酷、映客、花椒等20余家网络直播企业共同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这20家企业的所有主播进行实名登记,不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在所有直播房间内添加水印;对所有直播内容进行存储,存储内容不少于15天;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引导;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完善直播平台内部管理和审核机制。[3]

7月初,文化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网络直播表演者为直播的直接责任人,今后网络直播将实行随机抽查,表演者一旦上“黑名单”将被全国禁演。7月起,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播平台整治,被公众举报多的,直播内容包含色情、赌博或其他违法行为的,直播平台管理混乱的,都将被查处。

9月9日,号称直播行业的“最严直播监管令”出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需要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试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视听许可证》”)且具备相关许可项目;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的单位应当对内容审核把关,确保播出安全,直播活动前应当向广电部门备案;直播内容要抵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问题。

直播行业在初期野蛮生长过程中,确实存在大量的低俗、诱惑等违规内容。这一系列的规范政策,将促使一些走灰色地带、打法律“擦边球”的直播平台离场,使直播行业加速洗牌:为新兴的直播平台设置门槛,给大型的直播平台设定约束。从这点来说,治理实属理所应当。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确的是,管理和规范的目的是促进直播健康发展和直播参与者的权益:这体现在一方面,并不能因为新生事物没有管理依据而一味放弃和封杀,这将阻断直播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根据监管令的要求,新申请《视听许可证》的单位应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并且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而在目前主流的视频直播平台中,只有极少数有广电出台的《视听许可证》,占据秀场、综艺直播半壁江山的斗鱼、花椒直播等都没有《视听许可证》。如果直播平台为了获取牌照而忽视对内容的投入,就可能变成了单纯的《视听许可证》的牌照买卖,结果将与促进直播平台的发展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监管中对于公民数据的获得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不可用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手段去实现保护公民隐私的目的:需要从多维角度预防直播信息的未来风险,界定直播内容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边界,甚至可以考虑规定直播视频销毁的时间期限,保护直播参与者和平台的信息安全。

三、回溯与展望

合理地监管和规范,将有助于直播的良性竞争。那么,直播该加强哪些方面以提升竞争力?直播对其他媒介形式乃至社会的影响又会有多大?在追问这些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来追究一下最初始的问题:人们为什么爱直播、参与直播,直播内容的产生受何驱动?

今年6月,由Simon Brundl和Thomas Hess发表的论文《为什么用户愿意直播?》(Why Do Users Broadcast?)中,研究者通过对543名Twitch(美国著名直播平台)主播的访问和问卷调查,从个人动机和社会资本两个纬度,考察了他们乐于直播的原因。[4]

研究将参与动机分为乐趣(enjoyment)、自我表达和认同(self-expression and identity)、信息散播(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金钱激励(monetary incentives)、互动联系(social interaction ties)、组织承诺(commitment)、观点共享(shared vision),将对直播平台的内容贡献分为内容贡献量(Volume of content contribution)和贡献持续性(continuance intention)两方面。结果显示,在决定“贡献直播多少”方面,主播对平台或观众的“承诺”发挥最大影响,其次为“金钱激励”和“散播信息”的需要;而在“直播的连续性”方面,除了组织承诺的影响之外,“直播乐趣”和过程中的“互动联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来如何让直播的人气更旺,内容更多,主播资源更丰富?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两点:首先是金钱激励。这种激励并非单一线性的给直播者报酬,而是利用直播平台搭建出一个完善的以虚拟计价礼物为货币的流通系统,以经济交往勾连起直播的参与者。其次是重视直播空间内的用户粘度。对于直播平台来说,如何设计直播的环节尤为重要。直播平台是否乐趣横生,便于所有参与者互动交流,将很大程度决定直播视频是否会源源不断且高质量地产出。有了以上两点的实现,直播用户习惯和忠诚度将得到实现。

对于其他媒介形式来说,直播的出现绝不意味着一个平台取代另一个平台。尽管直播以全新的、势不可当的方式介入到媒体的发展进程中,但其影响依旧是双向的:一方面直播刺激了传统媒体在新领域的突破,使其更愿意合作和采取新技术;另一方面,当直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同质化的泛滥必然要求专业性的突围,体现在主播的包装和内容的生产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恰恰是传统广电媒体所擅长的。最新的尝试来自于鲁豫——作为传统电视人的鲁豫首次尝试网络直播秀。她与王健林的直播共吸引了近500百万人观看,网友的弹幕在互动中一度占满屏幕。鲁豫这样解释直播:它可以是《鲁豫有约》传统节目的AB面,就好像两个大厨,面对同样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口味做出两种不同的菜,很有可能是正餐,很有可能是快餐。

不过,与传统媒体的媒介功能相比,直播还可以做更多:它既是舆论动员的工具、公共辩论的场所,还可以是娱乐产业的一环,或者仅仅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这都取决于直播这种方式所结合的内容。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搭建直播平台,但是所有行业都能用直播。在社交、电商、新闻、旅游、教育、互联网金融、公益等不同的领域加入直播元素,都能扩大原有领域的边界和影响力,而直播的“万金油”特性在未来也会带给自身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我们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考察直播,会发现这一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在国家的宏观叙事议程中,公开和统一是传播模式的最直观特点。然而,在个人叙事越来越被凸显的时代,这种传播模式很容易招致反感,人们开始需要隐秘的空间和对话的平台,并且这种对话最好是快速的、即时的。直播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弹幕、虚拟礼物成为公开表达观点和喜好的方式;直播的房间成为参与者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聚合的私密地点,并且,过时不候。主播更多注重参与者的互动,阅读他们的留言感受。这种在网络小社群内部的互相认同,未来将成为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方式。当然,尽管直播给了观众用弹幕发表言论、用礼物表达喜好的机会,但是相比于主播来说,他们的意见是否能被听见,辐射力能有多大,还需另作讨论。在个人廉价内容生产、自由发布方式的互联网模式中,话语的等级制度仍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被建立起来,[5]直播平台的生产方式是否可以颠覆这种等级,将会扩大还是阉割民主,我们目前无法得出结论。

▲鲁豫与王健林的直播共吸引了近500百万人观看。

媒介形式的任何变化,背后永远是社会的变迁。媒介是人的延伸,直播让这种延伸超越了时差和距离。直播已经并会持续影响人们使用媒介的习惯,甚至影响未来媒介技术的方向: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事情只需要戴上工具就能体验。直播真的会重塑我们的生活吗?是与非的答案或许不重要,因为我们的思考,有时候赶不上速度。

注释:

[1] Daxton Stewart,Jeremy Littau. Up, Periscope: Mobile Streaming Video Technologies, Privacy in Public, and the Right to Record.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16: 312-331.

[2] Meerkat,Periscope, Privacy and the Law: 10 Expert Tips For Legal Live Streaming.[2016-08-10].http://www.influencerchat.com/2015/06/legal- livestreaming/.

[3] CICC中金.移动视频直播:引领社交内容新趋势.[2016-03-30].

[4] Simon Brundl,Thomas Hess. Why do users broadcast? Examining individual motives and social capital on social live streaming platforms.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SCIS),2016-06-27.

[5]马修·辛德曼.数字民主的迷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6.

(管佖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主播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THE ONE WINS WITH THE GROWTH MINDSET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