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造船业竞争优势培育路径探讨
——基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

2016-03-23 23:5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造船业国际航运造船

苏 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545)

广州造船业竞争优势培育路径探讨
——基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

苏 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下,探讨广州造船业面临的机遇和优势、风险与挑战,提出从打造船舶特色品牌、加强配套企业建设、完善船舶中介服务、培育各层次人才、拓宽融资渠道、重视船舶技术创新等六个方面培育广州造船业竞争优势。

国际航运中心;造船业;结构升级

造船业是广州的传统产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国际航运市场低迷,造船业也受之影响。且与上海、大连等城市相比,广州大规模的造船基地“起步晚,生不逢时”。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背景下,造船业的发展有必要做出适当调整,特别是竞争优势的培育。

一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

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到,广州应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黄小彪(2009)指出,广州具备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位、经济、港口、管理条件,有必要将广州建设成华南国际航运中心。201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眼强化广州国际商贸中心、航运中心功能,编制相关规划,推进重大项目配套建设。2015年1月,广州市委书记任学峰提出,广州要加快开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2015年9月,《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颁布,广州计划三年投资1000亿元、建设60个重大项目,这意味着广州正式启动国家航运中心建设。

二 广州造船业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造船产业世界性转移

从世界造船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造船产业的转移路径为西欧→北美→东亚,中国、日本、韩国逐步成为世界造船中心。2015年,中日韩三国造船业份额总和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90%以上[1]。目前,广州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出口基地、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中国船舶、中船重工等大型央企在番禺、南沙、黄埔分别建有造船基地。广州造船业可以抓住世界造船业中心的东移的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吸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把握世界造船业的最新动态,在造船业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广州涉及开放合作区、沿海城市港口和国际枢纽机场等方面,凸显其在“一带一路”实践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这有助于广州港货源需求的增加、国际海运航线的拓宽,进一步促进广州航运和物流的发展,也给广州造船业带来良好发展契机。

(三)广东自贸区的设立

2014年12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其中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这将会吸引众多境内外企业进驻,广州对外贸易将会更加便利自由,航运物流、金融以及制造业等产业将会得到长足发展,并给广州造船业的发展给予技术、服务、金融等方面的支撑,有助于在船舶融资租赁、船舶交易、船舶注册登记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四)造船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发展,对船舶产品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附加值的节能绿色环保船舶、高技术船舶、专用特种船舶等高端产品比较受市场青睐[2]。然而,我国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散货船等产能过剩,大型集装箱船、油轮、液化天然气船等特种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生产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2013年以来,国务院、广东省先后出台《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广东省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4—2017年)》,引导造船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广东省造船业结构调整。广州造船业可以抓住造船业结构升级的机遇,重点攻克高端产品技术难题,提高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

(五)原材料价格下降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持续缓慢,制造业产能过剩及房地产业库存压力大,对钢材需求明显下降,加之钢材行业本身也产能过剩,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10月份第三周,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61.19点,创下21年以来新低,同比跌幅接近30%。造船业成本由钢材、机电设备、人力工资构成。钢材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造船业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

三 广州造船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产能过剩压力依然存在

根据工信部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万—9000万载重吨左右,而中国目前的造船能力在8000万载重吨,光凭中国造船能力就可满足整个世界的需求,然而中国只占世界份额的30%[3]。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进出口贸易萎缩,航运需求减少,导致造船业产能过剩。从2014年12月以来,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型造船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东方重工(泰州)、STX(大连)、庄吉船业(温州)、明德重工(南通)、东方重工(靖江)等多家大型造船企业相继破产。2015年前7个月的新船订单同比下降逾70%,国内半数造船上市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二)劳动力用工成本增加

造船业属于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在技术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与日韩造船业相竞争,主要是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然而,随着老龄化及少子化的加剧,劳动力日益紧缺,劳动力供求关系愈发紧张,“用工荒”现象频现,导致了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广州最低工资标准最近5年调整了3次,从2010年的1100元调至2015年的1895元。2016年,广州房价高,造船企业工人生活成本增加,基本工资3200元/月乏人问津。而造船业劳动力需求多为电焊、油漆、打磨、装配等技术类工种,部分岗位月薪7000都难招人。

(三)人民币汇率上升

我国的造船业是典型的出口型产业,出口订单占生产订单的70%,大多数订单是以美元支付。自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30%多,这消弱了我国船舶产品的竞争力。另外,船舶交易合同价一般以美元计算,原材料成本以人民币计算。而船舶订单的完成时间跨度约2—3年,人民币升值变相增加了造船原料成本,按船舶原合同支付的美元价值缩水。

(四)融资较为困难

造船业需要雄厚资金进行支撑,广州造船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资金是难以满足资金需要的。而且随着船舶市场需求低迷,新船价格下跌,首期预付款比例下降,给船企带来更大的融资需求[4]。由于造船业产能过剩,行情不景气,银行收紧了对造船企业的信贷,贷款条件也更加苛刻。证券市场融资则需要一定的门槛,仅有一些大的造船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但是现在造船业的行情不景气,导致证券市场对造船企业缺乏信心,融资也很困难。

(五)技术管理水平落后

由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广州造船企业所持订单多为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散货船,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所占比例较少。而且,广州船舶配套设备自产率低下,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配套设备依靠进口。中船龙穴造船公司的焊接切割技术与与日韩造船企业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目前,广州造船业高级船舶专业人才及熟练技工较为短缺,外包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技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 广州造船业竞争优势培育路径

(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船舶特色品牌

引导造船企业向高附加值的节能绿色环保船舶、高技术船舶、专用特种船舶等高端产品市场发展。鼓励强强联合,引导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关停并转“僵尸”船企,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培育中船南沙龙穴造船厂、广船国际、广州文冲船厂、中船黄埔造船厂等骨干企业,避免同质竞争,促使各个船企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主攻大型船舶总装,广船国际主打灵便型液货船市场,文冲造船厂侧重支线集装箱船和挖泥船建造,中船黄埔造船厂的核心业务则是军工产品[5]。对于引进、开发高新技术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低息贷款、财税减免等方面优惠。中国船舶、中船防务等造船企业应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院研究院、广东省航运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着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海洋科学考察船、海底铺管船、海上风电安装船等海洋工程船以及内河相关船舶,以丰富船舶产品结构。

(二)加强配套企业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促进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加强对上游船舶设备配套产业的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引进、吸收、开发技术,提高船舶设备生产能力和质量,提升竞争力,鼓励造船企业使用广州制造配套设备,提高广州造船业配套产品自给率,引导中小造船企业向舶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大型舱口盖、集装箱船导架由广州中船船舶钢构有限公司生产,柴油机、机电设备可以由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负责保障供应。向广州周边的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延伸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如佛山船用电力驱动系统、船用水泵,东莞仪器仪表、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珠海船舶内部装饰、船用门窗,中山船舶甲板、液压系统等。推动广州文冲船厂、中船黄埔造船厂与广州远洋船舶修理厂以及广州拆船轧钢公司合作,打造“造船—修船—拆船—轧钢”完整产业链。

(三)优化船舶交易平台,完善船舶中介服务

新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船舶交易网站,发布船舶买卖、船舶拍卖、船舶租赁、中国船舶交易综合价格指数、行业政策法规等信息。定期在广州南沙湾举办国际游艇博览会,为游艇商家与玩家搭建游艇交易平台,进一步简化游艇登记办证手续。完善广州航运交易所的船舶交易相关功能,如船舶评估、船舶咨询、船舶抵押登记、代收代付船款、船员信息登记等,提供评估、签证、过户、登记等船舶交易“一站式”综合服务[6]。推行船舶经纪人认证制度,邀请伦敦、香港资深船舶交易、租赁、保险经纪人对广州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举办船舶买卖、租赁、保险经纪人沙龙,促进经纪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联系。广州航运交易所与中国银行合作,设立专门的船舶融资中心,为客户提供船舶建造贷款、船舶抵押贷款、船舶融资租赁等服务。

(四)推进校研企合作,培育造船业各层次人才

广州造船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合作,委托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注重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的船舶相关专业师资实力雄厚,可以与中船龙穴基地联合培养造船业高端人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可以与文冲造船厂、黄埔造船厂合作,设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船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广州黄埔造船厂技工学校、广州文冲船厂技工学校等技校可以提供造船业技工人才。

(五)拓展船舶融资渠道,有效利用各类资金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给予造船企业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银行和造船企业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对造船企业增加贷款,放宽信贷限制条件,给予造船企业相应的担保。广州市政府、广州港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可以联合其他规模企业设立广州船舶投资基金,给有需要的船企提供资金支持。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加强与银行合作,争取更多用于船舶制造方面的贷款。扶持符合条件的造船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和支持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中海工业有限公司菠萝庙船厂发行企业债券。推进在建船舶的抵押融资,积极发展广州融资租赁产业,重点支持造船、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重视船舶技术创新

面对劳动力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以及“用工荒”频发,广州造船企业应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目标管理、程序化管理;创新“班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成本,降低物耗,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船舶生产周期。学习借鉴日韩、上海、大连等地的先进造船经验,强化切割、加工、装配等造船环节的精度控制,重视技术创新,争取豪华邮轮、豪华游艇设计建造技术的新突破,引进高建造难度的液化天然气(LNG)船、海洋工程辅助船技术,提高船舶关键配件的自产比例,提升钻井平台、大型远洋渔船设计建造技术。中船南沙龙穴船厂、文冲造船厂等船企应加强对减振降噪、海上舒适度等技术研究,不断完善造船业自主导航、自动避碰、航线可视、供配电技术,提升船舶智能化水平;改进绿色焊接工艺、绿色涂装工艺、绿色加工工艺,提高“绿色”造船技术水平[7]。

[1]陈爱国,叶家玮,梁利东,等.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与广东的对策[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7]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Z].2013-07-31.

[3]杨国民.造船业“先破后立”调结构[N].经济日报,2016-01-13.

[4]甘琛.船舶工业亟待政策加码促升级[N].中国水运报,2015-07 -29.

[5]陈佳南.广州公司船企去年造船总量突破300万综合吨[N].中国船舶报,2011-03-04.

[6]葛春凤.广州航运交易所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2,(16).

(责任编校:陈婷)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Guangzhou Shipbuilding Industry

SU Ming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5,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of Guangzhou port industry,but also a significant engine for docking"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In recent years,with China's pressure of economic downturn,and the rec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market,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Guangzhou has encountered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development.With reg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advantages,risks and challenges i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so as to cultivate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such six aspects as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brand,improving the intermediary services,innovating ship technology,etc.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shipbuilding industry;competitive advantage

F407.474

A

1008-4681(2016)04-0033-03

2016-05-03

广州市社科课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编号:15G6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科研课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业发展对策研究”,编号:16—016B。

苏明(1983—),男,湖南永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造船业国际航运造船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清前中期温州造船业
喜科为艰难时期的造船业引入维护绩效指标并开展维护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