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研究

2016-03-24 08:45叶堃晖马燕燕竹隰生
工程管理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叶堃晖,马燕燕,竹隰生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4,E-mail:747906462@qq.com)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研究

叶堃晖,马燕燕,竹隰生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4,E-mail:747906462@qq.com)

摘 要: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造价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基于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大建设主体进行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并针对建设主体的主要特征探讨整体组织体系运行模式,为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角色定位;职能分工

从最初的人工计算或借助简单的工具、翻阅纸介的工程计价信息到如今的运用各种造价软件算量、计价软件挂载信息系统的自动上价,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1]。但与英、美、日等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造价信息化水平相比,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进展速度还是过于缓慢,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造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较低[2],工程造价软件单一、应用水平低[3],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4],行业信息化规划混乱等问题。

为加快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我国学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制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5];完善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各层级信息化平台等。而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与从技术标准、行业规划、制度保障[6]等方面提出建议,却很少涉及如何从组织建设角度去探讨推进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的主题。然而深究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可以发现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早期的造价信息化建设是各个层级的自我行为,存在着自发组织、自我行为、自我管理的诸多弊端,极大阻碍了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

1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构建

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演变而来的[7]。在这种管理体系下,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设专门机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如中央政府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标准定额司,地方政府有建设委员会的造价管理站。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我国工程造价行业,行业协会没有独立的行业管理权,通常作为政府的“第二只手”履行政府指定的工作。行业协会受到了极大束缚,所具有的作用与功能相对较弱,协会自律功能自然也就无法实现[8]。以政府为主导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必然还将存在一定时期,但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工程造价信息化是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或行业组织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促进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的过程。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显然并不利于推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更适用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即通过科学管理指导、开发和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多种服务方式与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为目标,按照一定运行规则和制度组成的有机体系。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含义与要求看,其涉及的众多参与方大致可分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类[9],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

《关于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标造函[2011]46号)对我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上的职能进行了规定,明确提出我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行统一归口,分级管理模式。然而这一文件仅仅对政府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上的职能进行了规定,没有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政府、行业协会、咨询企业、建设单位等主体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参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各主体在实践中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各自为政、重复工作的问题,不同主体对不同信息化建设工作由谁来主导,建什么样的信息库,如何运营等存在着较大争议。

2 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中建设主体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

2.1 政府──工程造价信息化的整体把控

政府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10],从内容方面可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而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对工程造价行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调节社会资源,隶属于经济性与社会性交叉领域,政府必然对其进行管理。

由于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过度干预市场问题仍然存在,围绕政府职能改革的措施从未间断。2013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一届政府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因此,在信息技术发达与市场竞争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在工程造价信息化中应发挥更有效更灵活的整体把控作用,具体职能分工如图2所示。

(1)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以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政府作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工程造价及其相关行业进行管理的职责,对行业进行管理也一定涉及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问题。因此,政府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当首要做好管理者的角色,自上而下地制定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与相关管理措施等。

图2 政府角色定位及其职能分工

(2)政府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战略框架的制定者,需要从全局、长远、战略的高度对国家以及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化做出规划。政府的引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产业促进政策制定与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如有关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政策、信息化建设保障政策、信息化平台运行政策等。

(3)从信息内容角度看,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政府有两种身份:一是作为宏观管理者和行业管理者,政府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行业发展信息、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标准规范信息等;二是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政府可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国有投资项目信息(含造价信息)。

(4)从信息流通角度看,政府既是工程造价信息的提供者又是需求者。作为提供者,政府需要保证所提供信息的信度、效度以及规范程度。同时作为需求者,一方面,政府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管理者的身份要求其必须掌握大量、全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相关信息,如行业发展信息、企业资质信息、工程造价政策法规等;另一方面,政府是政府投资项目业主,为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效率,政府也需要掌握大量的工程造价信息,如已完工程案例、各种造价指数、指标等。

2.2 行业协会──贯通组织体系的信息桥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全面建设之中,为使行业协会的建设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行业协会也正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而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行业协会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不断经受着市场经济的检验并相应作出改变,逐渐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因此,我国造价行业协会的改革可以通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以各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经验为借鉴参考。典型发达国家造价行业协会主要职能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发达国家行业协会主要职能

从上述4个国家行业协会的业务职能中不难发现行业协会具有以下特点:行业协会是非政府性质的企业联合自治组织;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核心职能是服务行业内各企业成员;行业协会是企业自律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平台。根据行业协会特点,结合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行业协会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如图3所示。

(1)行业协会作为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中重要参与方,是战略与实践层次之间的信息桥梁,其角色定位涉及4个方面:在行业发展方面,担当行业自律管理者;在专业职能方面,作为信息服务主要提供者;在组织互通方面,是信息上传下达者;在组织定位方面,则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主要支持者。

(2)行业协会负有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责。行业协会应当对参加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进行管理,指导监督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协调成员企业间的利害关系,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行业协会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服务功能是行业协会价值的主要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协会也是我国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信息服务是协会发挥服务职能的最核心手段。此外,行业协会具有最强的行业信息、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图3 造价行业协会角色定位及其职能分工

(4)从信息的流通与交换角度,一方面行业协会为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服务,只有行业协会全面掌握了有关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各种信息,行业协会才能及时对企业造价信息化的建设做出指导支持;另一方面,行业协会需要为社会、为行业提供造价信息服务,这必须要有大量的工程造价信息作支撑。

(5)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是其作为整个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的信息桥梁中最重要的职能。行业协会是政府、企业之间的弹性介质,应及时将行业信息如行业发展状况、企业的集体诉求等及时上传给政府,同时也应将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下达给企业,确保这些政策法规的顺利实施。正因为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多方支持职能,行业协会成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支持者。为保障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快速、科学、持续建设,行业协会应积极提供配套支持,如实行人才战略,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一些没有技术进行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或建设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3 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首要践行者

企业是造价信息的主要制造者、加工者与使用者,掌握着市场上大部分的造价信息数据资料。因此作为工程造价信息化首要践行者,企业的角色定位及其职能分工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角色定位及其职能分工

参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有造价咨询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厂家、经销商等,其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工程造价信息。比如造价咨询企业拥有委托建设项目的完整资料,包括项目的建设地点、规模、工艺、特点、变更、人材机价格、量价分析、预决算等;施工企业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程造价信息;建筑材料生产厂家、经销商在其建材的生产和销售工作中会产生价格信息等。因此,企业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信息制造者的角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工程造价信息,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需使用造价指标、指数、已完工程造价信息等各种造价信息。通过利用这些造价信息,企业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项目投资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然而,企业所制造与获取的造价信息相对零散,在其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需要政府与行业协会提供指导与帮助,将零散信息整理利用以提高自身造价管理水平并配合政府与行业协会从战略层面促进造价信息化的推进。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是一种让信息从无价变得有价的过程。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企业容易积累对某特定类工程的经验与工程造价信息。因此,企业在专业化信息服务方面相较于行业协会更具优势与能力,此时企业便可通过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商业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有偿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

3 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

3.1 运行基础

在以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三大主体为主要体系构成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系统下,工程造价信息化能够协同推进的基础是目标协同与利益协同:

(1)目标协同。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各主体职能分工中可以看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工程造价信息化科学、快速、持续地建设。3个主体所开展的任何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的。

(2)利益协同。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中均可获取一定利益。政府既作为管理者,又作为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又可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效益;企业则可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项目投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行业协会则能更好地服务政府与企业,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体现行业协会存在的价值。

3.2 运行模式

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的关键在于创造一种交流、沟通与工作方式,让各主体职能得到充分履行,改变现有工程造价信息化认识不足、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为保障工程造价信息化快速、科学、持续建设,可建立如下一种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模式:

(1)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委员会),负责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等。根据需要亦可各行业各省级造价管理机构建立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委员会),按照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本行业或本地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

(2)由行业协会负责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行业协会负责推动和指导全国层面及各地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如全国技术标准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行业协会可以吸纳一些典型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做得好的企业及信息技术企业参与其中。行业协会还可以成立专门的业务对接部门、顾问委员会等。各地行业协会在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CECA)的协调与指导负责本地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3)在国家与行业协会制定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战略框架与自律制度下,企业应遵守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规定,有序地开展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活动,呈现出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一盘棋。同时,在专业化信息服务等方面,企业可自主选择建设信息库内容、方式等,以便让企业能自我地、灵活地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

4 结语

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基于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工程造价信息化进程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大建设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参考借鉴各主体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一般应发挥的职责作用以整理出各主体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应发挥的具体职能,并针对建设主体主要特征探讨了整体组织体系运行模式,为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 俐.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J].运筹与管理,2006,15(3):149-154.

[2] 刘晓颖,胡文博,侯景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23(3):250-254.

[3] 邵 瑞,张建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探究[J].山西建筑,2009,35(5):232-233.

[4] 时宏伟.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28):238-239.

[5] 刘友香,刘丹杰,陆经梅.浅谈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10):64.

[6] 竹隰生,彭金平.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2):22-26.

[7] 李 欣,杜燕丽.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8-80.

[8] 邓慧文.中英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比较及其启示[J].甘肃科技,2016,22(5):171-173.

[9] 关桂凤.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18.

[10] 汪来杰.论我国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J].社会主义研究,2008(3):99-102.

叶堃晖(197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可持续建设,工程造价研究;

马燕燕(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

竹隰生(1974-),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管理。

Organizational System of 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

YE Kun-hui,MA Yan-yan,ZHU Xi-sheng
(Schoo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E-mail:747906462@qq.com)

Abstract: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ization i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rends of the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role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industrial association as well as enterprises in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ization. Meanwhile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basic organization system is discussed and provided thought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iza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 cost informationization;organization system;role positioning;segregation of duties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JY030).

收稿日期:2015-10-14.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6)01-032-05

DOI:10.13991/j.cnki.jem.2016.01.006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CAL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分析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