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

2016-03-24 15:17崔传威倪亮亮李绍棠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肾囊肿入路囊肿

冯 辉,崔传威,倪亮亮,李绍棠

(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邳州 221300)

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

冯 辉,崔传威,倪亮亮,李绍棠

(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邳州 2213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肾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用游离的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缝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46例患者31例采用经后腹腔入路,15例采用经腹腔入路;平均手术时间(35.8±5.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3±6.2)ml;全部患者随访1-3年,平均随访(1.9±0.9)年,46例患者均无肾囊肿复发的情况。结论:肾囊肿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后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并固定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肾囊肿;带蒂脂肪瓣;腹腔镜;填塞残腔;固定缝合

肾是囊肿高发器官,肾囊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囊肿直径超过4cm时需手术治疗,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术后仍有高达10%的复发率[1]。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肾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肾囊肿患者46例,手术前均确诊为单纯性肾囊肿。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平均(42.7±5.2)岁;病程3个月-11年;左侧肾囊肿、右侧肾囊肿各23例;12例囊肿主体位于肾上极、11例位于肾下极、9例位于肾中极、8例位于肾腹侧面、6例位于肾背侧面;囊肿直径5.2-12.3cm,平均(7.4±1.7)cm。46例中,30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发现;16例患者因腰部胀痛去医院就诊发现。

1.2 方法[2-3]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根据CT检查的肾囊肿部位和既往手术史决定实施经后腹腔入路或经腹腔入路手术。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等,待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如患者24h引流液不超过20ml、经彩超检查没有肾周积液,可拔除引流管。

1.2.1 经后腹腔入路手术:患者取完全健侧卧位,垫高腰部;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腹膜后空间,建立三操作通道,观察并识别腰大肌、Gerota筋膜、腹膜等解剖学标志;用超声刀或电钩将肾周筋膜打开,沿肾脏包膜锐性分离脂肪囊后显露肾囊肿及其周围肾组织;在囊肿顶壁戳孔吸出囊液后,在肾实质边缘(0.5-0.7cm)将囊壁顶部环形切除;结合囊腔的大小,在肾旁间隙或肾周游离出相应体积的脂肪组织,注意保留其血运,用带蒂脂肪瓣填塞囊肿残腔后,用2-0可吸收线将脂肪瓣和囊壁边缘缝合固定;将切除的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留置引流管。

1.2.2 经腹腔入路手术:患者取健侧70°斜卧位,不垫高腰部;脐上腹直肌旁切口置入10毫米戳卡接气腹,在窥镜监视下将5mm戳卡放于患侧锁骨中线肋缘下(脐水平),将12mm戳卡放于患者腋前线平脐;沿Toldt线切开患侧腹膜,切开Gerota筋膜和脂肪囊后,其余步骤同后腹腔入路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

2 结果

46例患者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术均成功完成,31例患者采用经后腹腔入路,15例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25-55min,平均(35.8±5.1)min;术中出血量10-180ml,平均(25.3±6.2)ml。手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右侧腹膜小破口,用Hem-o-lok夹及时将破孔夹闭后手术顺利完成;1例患者左侧肾上极囊肿术中损伤胸膜,在左侧腋中线第8肋间放置胸管进行闭式引流,顺利完成手术后3天,检查显示无明显胸腔积液,拔除闭式引流管。手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2天后消退;其他患者没有肠梗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46例患者中,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

46例患者住院时间4-10天,平均(5.4±1.2)天。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查泌尿系统彩超或上腹部CT,全部患者随访1-3年,平均随访(1.9±0.9)年,46例患者均没有肾囊肿复发的情况。

3 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当囊肿直径较大时可压迫肾实质,导致尿路梗阻和损害肾功能,伴有腰痛、高血压、血尿、感染等症状。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残腔的囊壁上皮细胞仍具有分泌功能,如果术中残腔内的囊液没有完全清除,之后会形成新的囊肿,术后还有较高的复发率[4]。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5]。

肾囊肿术后易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残余的囊液,把保留有血运的脂肪组织填塞于肾囊肿残腔并固定后,可大大减小囊液积存的空间,又可持续吸收残留囊壁分泌的少量囊液。带蒂脂肪瓣不易移位或脱落,并且能与周围囊壁慢慢粘连最终融为一体,囊腔完全闭合,从根本上消除囊肿复发的可能[6]。本研究中的46例肾囊肿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用周围游离的带蒂脂肪组织瓣填塞残腔,缝合固定,患者术后均没有复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用超声刀或电钩将肾周筋膜和脂肪囊切开时,脂肪囊壁宜留有0.5-0.7cm的剩余残端,足够的囊壁在与脂肪瓣缝合固定时较为方便,能有效防止组织撕裂和渗血,术中所需游离脂肪瓣的体积应根据残余囊腔的大小确定,取材时要做到就近,囊肿附近的肾周脂肪是最佳选择,如不足以完全填塞残腔时,可选择囊腔周围的脂肪组织,分次裁取2-3块,或在Gerota筋膜外适量截取肾旁前间隙中的脂肪组织,将囊腔充分填塞;术中必须保留脂肪瓣的血运,以避免脂肪液化坏死失去填充物的支撑作用;必须使用2-0可吸收线缝合脂肪瓣和囊壁边缘,缝合前要计算好进针的方向、角度、深度等,不要扭转,打结时不要太紧,以防肾实质被撕裂[7-8]。

综上所述,肾囊肿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后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并固定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国庆,郑保良,王艳霞,等.不同方法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6):89-90.

[2]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等.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3): 2120-2122.

[3]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等.带蒂脂肪瓣填塞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700-702,706.

[4]朱汝健,陈安屏,汪官福,等.后腹腔镜带蒂脂肪填塞防止肾囊肿去顶术后复发[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2): 1300-1302.

[5]管建云.后腹腔镜去顶术联合石炭酸治疗肾囊肿32例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16-17.

[6]郭伟钊.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残余囊壁与肾周脂肪缝合填塞治疗肾囊肿76例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3):304-305.

[7]黄雪松.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3):148-149.

[8]宗德林,刘志明,何翔,等.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同时带蒂脂肪填塞囊肿残腔缝线固定10例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03.

R692

A

1004-6879(2016)04-0298-02

2015-10-19)

猜你喜欢
肾囊肿入路囊肿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