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警戒思想对中成药说明书的几点建议

2016-03-25 03:57张会宗李国信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

陈 贺,张会宗,李国信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 110034)



基于药物警戒思想对中成药说明书的几点建议

陈贺,张会宗,李国信*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 110034)

摘要:中成药说明书在指导非处方药(OTC)和处方药的使用及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药物警戒思想对中成药说明书中存在不良反应信息更新速度滞后、说明书缺乏中西药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描述、说明书中缺少非常见不良反应描述、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内容归类不准确、说明书中缺乏药物上市以来发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和例数的详细信息、说明书中缺少有关含毒药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避免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中成药;药物警戒;不良反应;说明书

1974年法国科学家首创了“药物警戒”一词,当时未给出明确定义,直到2002年WHO正式将药物警戒的定义扩展为“有关发现、评估、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任何其他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和活动”[1]。根据概念所述,药物不良反应和任何其他药物相关问题是药物警戒的核心,在中成药的使用过程中药物警戒思想应该贯彻其中,中成药应用历史悠久,有很多疗效较好的经典中成药,但是也有很多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中成药不良反应问题不容忽视。鉴于以上的诸多不良反应,中成药的药物警戒就变得尤为重要。中成药说明书在控制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直观、可视性好等特点,在指导医生和患者用药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一份内容详实、不良反应信息全面准确的药品说明书可以正确的指导用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

1中成药纸质说明书的滞后性

中成药纸质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都是定期更新,更新速度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可以建立网络药品说明书或电子查询渠道,如建立微信查询平台、公众号等方式,建立对应品种的药物说明书微信群、公众号,及时将新公布的不良反应在平台中进行发布,医务工作者和服用该药物的人群可通过微信平台查询该药物的已知或潜在不良反应,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尽量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用药风险,此方式可提高查询效率,节省查询成本。

2说明书不良反应信息不全面性

2.1增加中西药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西药联合应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含有金属离子类(如钙、汞),有机酸碱类、麻黄碱类、鞣质类、氰苷类、乙醇类制剂6类[2]。一些中西药复方制剂,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等,说明书多数并未注明所含西药的成分和含量,或对所含西药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提示较少[3],当患者自行服用时,更容易造成超剂量用药进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4-6]。这些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建议在说明书中对医护人员和服药人群予以警示。

2.2在说明书中标注常用中药的非常见不良反应药品处方中含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成份或者辅料,应当予以说明。如麻黄[7]作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在很多止咳化痰平喘类中成药中都含有麻黄[8],中药麻黄含麻黄碱的非处方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多集中于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心悸、头痛、失眠等,但也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非常见不良反应,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癫痫、意识丧失,甚至死亡等,这些毒副作用要比麻黄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且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9]。属非常见不良反应。和麻黄相比何首乌多认为是一种药食皆可的常见中药,但是最近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道,口服常用中药何首乌及其制剂可能会有肝损伤风险。因此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局令第24号)第十一条:药品说明书应当列出全部活性成份或者组方中的全部中药药味。注射剂和非处方药还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药品处方中含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成份或者辅料的,应当予以说明[10]。对于何首乌单味或其复方制剂的潜在不良反应应该在药品说明书中予以明确标注,以提示和警示医护人员和服药者[11]。还有关于复方青黛丸(胶丸、胶囊、片)[12]及吴茱萸挥发油类成分可致药物性肝损伤等[13]。这些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建议在说明书中对医护人员和服药人群予以警示。

2.3药物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内容归类不准确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相互混淆,表达不够准确。建议规范说明书的表达,明确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异同,使说明书更好的发挥药物警戒的作用。

2.4药品说明书中建议加入药物上市以来的不良反应类型和例数的详细信息建议明确药物上市以来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具体例数,让医生和服用者对潜在风险有一明确的认识。药品说明书应增加相关警示语,同时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2.5加强含有毒药材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监测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包含有生物碱类、毒苷类、毒性蛋白类、萜及内酯类、重金属、砷盐类等,作用于人体不同系统、组织或器官,引起不良反应[14]。虽然通过中药炮制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毒作用,但有毒中药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日益严重的超剂量应用药物的现象[15],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含有毒药材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说明书中建议充分体现中成药中所含的有毒中药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以便引起医护人员和用药人群的重视,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尤其是可能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应明确标注,以便及时救治。

参考文献:

[1]孙钰.药物警戒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8):455-461.

[2]林浩.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A):108-109.

[3]康建策,张伟.临床常用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77-2378.

[4]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用药风险[EB/OL][2015-12-15].http://www.cdr.gov.cn/xxtb255/ypblfyxxtb/201303/t20130308_5357.html.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关注感冒清片(胶囊)致血尿等不良反应风险[J].中国药房,2015(22):3082-3082.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关注脑络通胶囊过敏反应风险[J].中国药房,2015(16):3161-3161.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8]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9]潘国华,孙晓如.国外对麻黄及其制剂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07,4(2):111-117.

[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EB/OL][2015-12-15].http://www.sda.gov.cn/WS01/CL0053/24522.html.

[1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关注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引起的肝损伤风险[EB/OL][2015-12-15].http://www.cdr.gov.cn/xxtb_255/ypblfyxxtb/201407/t20140719_7680.html.

[1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关注复方青黛丸(胶丸,胶囊,片)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EB/OL][2015-12-15].http://www.cdr-adr.org.cn/yxaqjs/gn/201307/t20130714_5483.html.

[13]李晓宇,吴晓文,窦立雯,等.吴茱萸挥发油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1):16-19.

[14]董思麟,张会宗,李国信.药典收载有毒中药早期预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372-2375.

[15]潘莹,刘韬,魏雪,等.16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今日药学,2015,25(9):649-652.

Based on pharmacovigilance ideas for Chinese medicine specifications

CHEN He,ZHANG Huizong,LI Guox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ade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34,China)

Abstract: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specification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guiding the use of over-the-counter (OTC) and prescription drugs and avoi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ximum happened to avoid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comm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analyzed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manual information update speed lag,lack descrip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manu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use,the lack of rare adverse events,adverse content classification was not accurate,the lack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dverse reaction type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since drugs going public,lack of monitoring adverse reactions about toxic herbs containing 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he instructions for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pharmacovigilance ideas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pharmacovigilance;adverse reactions;specifications

(收稿日期:2015-11-03)

文章编号:2095-6258(2016)02-0272-03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志码:A

*通信作者:李国信,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电话-(024)86803316,电子信箱-syyljdlgx024@126.com

作者简介:陈贺(1983-),男,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2012ZX09303017)。

DOI:10.13463/j.cnki.cczyy.2016.02.018

猜你喜欢
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再婚“性福”说明书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