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2016-03-25 15:44王丽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

王丽辉

【摘要】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最美好的回忆,也是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虽然幼儿教师对游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教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游戏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游戏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教师对游戏的干预较大、直接参与游戏、教导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游戏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并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在幼儿游戏是要注意观察,适度介入游戏,参与游戏,并能够适时地退出游戏,对于游戏的效果开展及时评价。

【关键词】游戏 幼儿 社会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0-02

社会认知能力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涵盖了感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乏的部分,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感知社会、感悟生活的主要方式,其是幼儿乐于参与,喜于参加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促使幼儿开动脑筋、丰富想象力,又可以了解游戏规则,学会与同伴的沟通、合作、交流。随着人们对游戏功能与作用的不断认知,幼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幼儿游戏的开展。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组织或参与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解决。

一、游戏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感受人间万物的具备能力,包括了听觉、视觉、触觉等方方面面。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感知“不一样的美好”。例如:在“让你来找茬”游戏中,教师可以选择想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道具放在一起,让幼儿找出相同颜色或是相同形状的道具。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鼓励,并不断增加难度,不断加深幼儿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认识能力。

2.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

幼儿的记忆能力是超出教师的想象的,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记忆能力尤为突出。游戏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在“积木排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先示范用积木排成“小房子”,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让幼儿靠自己的记忆,排成“小房子”,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让幼儿在欢乐的游戏中,提升自身的记忆能力。

3.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能力。幼儿处于“学说话”的阶段,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游戏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力方式。在“你会说吗”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人物、设置不同的情境、安排不同的任务,让幼儿在特定情境下,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

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是促进人的发展并获取成功的基本的素质。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对不同觉得角色意识,并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另外,在“角色游戏”中,需要幼儿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商讨游戏规则、共同分配角色,这些游戏细节的考量与商讨,对提升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游戏的干预较大

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弱,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往往会发生矛盾甚至是争吵与打闹,这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发生“伤害”的机率很小。但幼儿教师一旦发现游戏中出现“争吵”或是“打闹”的现象,就会直接对幼儿进行直接或是间接的干预。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了幼儿之间的冲突,表面上保护了幼儿,也快速解决了矛盾与冲突,但这样错失了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对幼儿对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弊端。

2.教师往往直接参与游戏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直接参加游戏,甚至还承担多重身份,例如游戏的策划者、组织着、协调者等等。这样剥夺了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大大降低了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让幼儿成为了游戏的“附属品”,不利于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3.教师对幼儿的教育缺乏说服力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有时幼儿中会有一些“小团体”,他们往往会拒绝别的小朋友加入游戏,为了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例如:教导幼儿要“相互团结”、要“亲如一家”,这样幼儿不会理解教师的教导,也不能让幼儿理解被拒绝的小朋友的心情,教师的教导缺乏说服力。

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1.注意观察,适度介入

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或冲突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对游戏规则理解不统一;二是游戏道具或材料分配不均;三是角色分配不满意。在第一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注意观察幼儿的处理方式,倾听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看游戏伙伴是否能够认同其观点,如果小伙伴不提出异议,那么幼儿教师则不必干预游戏的进行情况,如果小伙伴不认同其观点或是立场,甚至导致游戏无法进行时,教师可以适度的介入,让幼儿之间相互理解,最终达成统一的观点。在第二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静观幼儿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一些幼儿会临时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并不一定公平,但如果被其他幼儿接受的话,教师也应允许游戏的继续进行。毕竟对规则的认知和理解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尽可能的让幼儿独立判断。在第三种情况下,最终具有决定权的往往是幼儿中具有领导能力的幼儿,其也往往是“医生”、“警察”等具有吸引力的角色,而其他小朋友只是充当配角或是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角色。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介入,因为角色的合理分配对于幼儿认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适当地参与游戏,适时地退出游戏

教师在参与游戏的目的是保证幼儿更好地、更有效果地参与游戏,并适时地退出游戏。一是教师在游戏中要作为游戏中问题的“引发者”,不能成为游戏问题的“解决着”,让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二是教师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学习社会认知的相关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向幼儿说出自己游戏时的感受,并鼓励幼儿也讲出自己的感受。三是教师要适时的退出游戏,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游戏。教师退出游戏可以直接告知幼儿,也可以隐晦的退出,总之,教师只是游戏的配角,只有当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时才能适当介入,当游戏顺利开展时,教师要适时的退出。

3.灵活指导游戏,及时评价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有的小朋友没有能参与游戏,教师应及时向其他小朋友阐明观点,让其他小朋友能够体会到被拒绝小朋友的心情,通过小朋友切身的体会,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情绪。同时,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中增加提升社会认知的内容。直接建议幼儿加入那些可以提升社会认知能力的游戏内容。此外,教师要及时评价游戏,不仅要要评价幼儿学会了什么,还要关注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他人的理解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

总之,游戏对幼儿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够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促使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安,3-6岁城市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及其与家庭影响因素的关系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0.

[2]杨继英.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观察研究[J].教育导刊,2012(10).

[3]钱旻.浅谈幼儿自定角色游戏规则能力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

[4]华爱华,郭力平译.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方建华.角色游戏中教师对问题的判断与指导[J].幼儿教育,2010.

[6]王月霞.观察法在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6.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