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桩低应变检测常见缺陷的波形特征

2016-03-25 01:41刘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桩缺陷

刘琳

摘 要:本文通過对基桩低应变法实测波形曲线的分析,说明桩身缺陷的波形特征。

关键词:基桩;低应变法;缺陷;波形特征

1 前言

基桩低应变检测因其机理清晰、测试方法简便,成果较可靠,并且成本低、检测比例大、效率高、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特点而受到工程界的欢迎。然而,由于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如测试“盲区”的问题(一般认为距桩顶1-1.5倍桩径为测试“盲区”)、大直径桩高频干扰的问题、嵌岩桩的问题等,在判断桩身缺陷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而桩身存在较严重缺陷时将导致桩身的承载力明显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给整个工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桩身缺陷的判定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2 检测技术要求

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1桩头的处理

为了确保检测时应力波的正常传递,桩顶的混凝土质量应能代表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测前对于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桩头部分桩身截面不规则时,也应将截面不规则部分凿除后进行检测。对于预应力管桩,当端板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时,可不进行处理,否则应锯掉后检测。

2.2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加速度传感器不仅具有良好的幅频特牲,而且具有良好的相频特牲,所以测试最好选用加速度传感器。同时传感器安装的好坏对测试效果的影响很大,理论上传感器与桩面连接越紧密,与桩面之间的接触刚度越大,传递的特性就越好,测试信号也越真实。此外,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点的位置也很重要,对于灌注桩,锤击点在桩顶中心,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大直径桩的高频干扰;对于预制管桩,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点宜为桩壁厚的二分这一处,锤击点、传感器安装点与桩顶中心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度。

2.3激振技术

激振技术在整个检测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场检测时,应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选择不同的激振源。一般来说,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采用频率比较低的脉冲波;当检测短桩、桩的浅部缺陷及预制桩的浅部水平裂缝时用频率比较高的脉冲波;当要判断测试“盲区”时使用又轻又硬的金属锤乃至小铁钉,可以很好的提高振源频率和测试分辨率。

3 检测实例分析

例1:2#桩,桩型为静压预制管桩,桩径400mm,桩长14.90米,分上下两节,上节长2.9米,下节长12.0米,实测波形见图1-1。从实测波形可以看出,约3.0米处反射明显,初步判断为接桩焊缝断裂。经开挖证实,在距桩顶约2.9米两节桩对接处脱焊,用锤敲击桩身可见桩身晃动。重新焊实后的实测波形见图1-2,从实测曲线看波形正常。

图1-1 2#桩实测曲线

图1-2 2#桩补焊后实则曲线

例2:8ZH68#桩,桩型为素混凝土桩,桩径800mm,实测波形见图2-1。从实测波形可以看出,首波尚未完成,就见缺陷反射波叠加其上,而且出现多次等间距反射波,初步判断桩身浅部断裂。经开挖证实,在距桩顶约1.8米处出现一条大裂缝,用脚踢可见桩身晃动。实测波形为典型的断桩波形。截去2.2米后重新测试,波形如图2-2所示,实测曲线波形正常。

图2-2 8ZH68#桩截去后实测曲线

例3:10ZH11#桩,桩型为素混凝土桩,桩径800mm,实测波形见图3-1。该波形与8ZH68#桩波形似,但反射幅度和反射次数略逊于8ZH68#桩,初步判断约4.5米处有明显缺陷。经开挖证实,在距桩顶约4.4米处出现一条裂缝。实测波形为裂缝缺陷桩的波形。截去4.7米后重新测试,波形如图3-2所示,实测曲线波形正常。

图3-1 10ZH11#桩实测曲线

图3-2 10ZH11#桩破除后实测曲线

例4:80#桩,桩型为旋挖灌注,桩径1200mm,桩长8.47米(一层地下室,空桩约5.0米),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实测波形见图4-1。从实测波形可以看出,在桩底反射前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反射,初步判断为桩底沉渣过厚,建议抽芯。抽芯检测如图4-2所示:桩身砼长7.66米,有约0.8米的沉渣,分析是塌方所致。

图4-1 80#桩实测曲线

图4-2 80#桩钻芯检测相片

例4:BY5#桩,桩型为旋挖灌注,桩径1000mm,桩长34.0米,设计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实测波形见图5-1。从实测波形可以看出17.5米左右见宽缓的同向反射波,桩底反射不清晰,而该工地大部分曲线桩底反射清晰,对该桩桩身完整性有怀疑,建议抽芯验证。抽芯检测结果如图5-2所示:在17.30~17.90m水泥砂浆富积,砼芯样尚完整,但观感上看强度较低。该桩为离析缺陷。

图5-1 BY5#桩实测曲线

图5-2 BY5#桩实测曲线

4 结束语

1、一维波理论是在杆的横向尺寸影响可以忽略的背景下建立的,并没有排除浅部有严重缺陷的情况,因此存在浅部缺陷准确定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振源频率来对浅部缺陷做出定位,如果缺陷部位太浅,测到的波形为低频宽幅振荡波形,则只能定性做出判断,估计缺陷的大致范围。

2、当发现桩身存在缺陷时,应更换检测点和激振源反复测试,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缺陷的存在。对于浅部缺陷,可以开挖验证,截去缺陷以上部后重新检测桩身质量;对于深部或桩底缺陷,可以抽芯验证,根据缺陷的情况再商讨补强方案。

3、大直径灌注桩荷载较大,对桩身砼完整性要求较高,离析是一种常见的缺陷,低应变法检测往往对该类缺陷漏判,造成安全隐患。建议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从而使基桩得到更准确的质量判定,而不至由于低应变法引起的漏判或误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DBJ 15-60-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袁庆华等.工程桩质量检测技术培训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基桩缺陷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研究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大吨位基桩静载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
且虔诚,且宽容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考虑侧阻增强效应的基桩极限承载力解析算法
海洋平台打桩技术研究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
基桩承载力与桩基沉降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