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2016-03-25 06:39贾凌卉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

贾凌卉

摘 要: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三五”又提出了“大数据”战略,信息化对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挑战。技工院校也要紧跟“十三五”步伐,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教育

一、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1.1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学校将建校园网当作目的,“有否校园网 ”已被当作评价学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忽略了其本该肩负的“使命”。目前,很多学校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认知不够、态度不明,造成为了“建设”而“建设”的现象。“钱不少花,力不少出,作用却不大”,这是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的心声。 应有的效能未发挥,反倒是成了负担。

1.2法不得当

概括起来主要有 : 一是在重视程度上,偏重硬件,忽视软件。很多学校在规划建设教育信息化时,没有进行系统的需求论证。在硬件上的投入大大超过了其实际所需,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设备的性能远未发挥。并且不少学校虽拥有很多高性能且价值不菲的设备,可因无匹配对应软件的支持,导致硬件设备性能过剩乃至彻底闲置。三是在信息资源缺少统筹规划与信息共享。有不少的学校,在初始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时预估不足、考虑不周、缺少统筹,导致校内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独立的,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联通共享,缺乏整体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且由于各个部门的信息平台制式不统一,相同的数据在不同平台上反复录入,造成数据重复,无法验证信息数据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同时也造成了校方无法查阅部门数据,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3应用范围有限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对信息平台的开发、利用还只停留在初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学生选课、课表安排、考试安排、成绩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应用,而在教 质量监控、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实训耗材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用率还比较低,尤其是学生中期见习、半年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更是缺乏有效的管理。

1.4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

由于各技工院校在教学管理中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形成特点,同样课程在不同学校或专业,其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出现学生分组教学、教师团队教学、 周期性教学、 独立实训周、 外出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这在课表安排及期末成绩组成上, 一般通用的教务管理系统是难于体现和解决,需要对教学管理信息平台进行个性化修改,而这些修改对于软件公司和学校来说又得付出大量的成本。

1.5缺乏“决策”信息支持

大部分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只能提供基本的信息采集、查询、维护,以及简单的数据统计服务,不能进行多样化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支持。由于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大数据信息体统不够庞大,完成不了更复杂的查询和数据分析,导致不能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只能通过系统管理员从数据库后台管理进行统计查询或通过纸媒查询。

1.6基础数据不够准确、不规范。

由于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量庞大,数据库中“表表相连”、“表表相通”,一旦某处改了,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每个基础数据修改都将影响到多个数据表,所以,进入系统的基础数据必须准确一致。但是由于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需求变化快,课程随着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书资源也在不断的更新,课程教学对实训条件和教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止一次一次的多次变更,如外聘教师临时换班、临时加课、由理论课改为实践课等,就要求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平台信息,或者误录数据信息,那么系统数据将逐渐缺乏准确性,甚至出现无法修复的严重后果。

二、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2.1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以教育信息化帶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做出了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又出台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对如何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

2.2科学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进行规划建设。

首先要做详实周密的计划书,将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全部考虑进去,逐步推进,不仅能保持软硬设施的持续更新,也有利于教学管理改革的顺利过渡。要注重实用性、变更性、适用性,聘请专业人员,从发展的角度对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研究,最后达成一致,寻求最理想的方案。研发过程中,要反复论证,由专业人员全程参与。最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定期测试更新。

2.3向有经验的技工院校学习,定期组织培训。

多学习先进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可以到实践好的技工院校参观学习,根据自身特点改良。同时也要培养一批专业人员,定期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学习、参观学习、专门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并且能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结语

技工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工作,是一个长时间、复杂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紧跟十“三五”大数据的步伐,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教学计划、教职人员、课程安排等的合理化、科学化安排,使学校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李碧丹.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01).

[2] 王华.试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亚太教育.2016(03).

[3] 郑坚,金慧芳,旷强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与实现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04).

[4] 孙雪梅.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企业导报.2014(19).

[5] 马小卫.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战略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7).

[6] 刘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